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股權激勵方案_基於伊利集團股權激勵方案的思考

股權激勵方案_基於伊利集團股權激勵方案的思考

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步伐的加快,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逐漸分離,由此產生了委托代理成本。股權激勵可以為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搭建利益橋梁,在壹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委托代理問題。2006年,《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的實施極大地推動了股票期權在我國的發展。然而,股票期權制度的實施效果壹直受到質疑。本文以伊利股權激勵的案例為基礎,分析了伊利股權激勵失敗的原因是企業違背了股東權益最大化。

關鍵詞股權激勵;公司治理;所有權結構;市場反應

壹.導言

伊利公司作為國內知名企業,自宣布實施股票期權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註,伊利的股票也受到了投資者的“追捧”。但伊利公司2007年因股票期權激勵出現虧損。本文通過對財務報表數據的分析,探討了伊利虧損的原因和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果,對指導我國企業實施股票期權制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伊利實施股權激勵的重要事項

1.伊利股份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向激勵對象授予5,000萬份股票期權,標的股票占當時伊利股份股票總額的比例為9.618%。每份股票期權自授權之日起8年內有權以13.33元的行權價格和行權條件購買1股伊利股份。認股權證行權後,公司股本發生變化,公司相應調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中的股份數量和價格。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股票期權數量由5,000萬調整為64,479,843份,行權價格由65,438+03.33元調整為65,438+02.05元。

2.2007年6月5438+2月21日,伊利集團監事會第五次臨時會議形成決議:根據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公司激勵對象已符合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行權條件。公司擬通過向激勵對象定向發行股份的方式行使權利。經計算,股票期權在授予日的公允價值為14.779元/股。按照股份支付標準進行會計處理,將對公司等待期間的經營業績產生壹定影響。損益影響合計73,895元(65,438+04.779× 5000 = 73,895),行權日為65,438+2007年2月28日。本次發行股份總數為64,480股,涉及35名行權人,限售期為65,438+0年。

第三,股權激勵在伊利財務報表中的表現

伊利的利潤表分析顯示,凈利潤和管理費用呈現較大變化。從上表可以看出,自2006年實施股權激勵以來,企業凈利潤明顯下降,2007年和2008年甚至出現負值,直到2009年才有所好轉。但企業的管理費用卻大幅增加,2008年甚至翻倍。企業的凈利潤和管理費用是企業利潤表中變動最大的項目,兩者之間存在相反的變動。那麽企業凈利潤的下降是否是股權激勵引起的,我們首先分析企業的經營業績。

資產凈利率反映了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也是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財務比率,它說明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效率,綜合性很強。由於股權激勵對伊利的利潤影響最大,我們選取了凈資產收益率、凈銷售利率、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四個指標。

從上圖可以看出,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甚至出現了負值。這反映出2007年和2008年企業資產和自有資金獲取收益的能力大幅下降,與凈利潤大幅下降有關。企業每股收益大幅下降是由於股本從2006年的565,438+06,470,000股增加到2007年的66,665,438+002,000股和2008年的799,323,000股。新發行的用於激勵公司管理層的股本在2007年和2008年進行了分享,導致股本大幅增加,每股利潤為負。

總的來說,2007年和2008年企業盈利能力明顯下降,與伊利企業實施股權激勵密切相關,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也對我國乳業產生了影響。但從總體趨勢可以看出,2009年這四項指標逐漸恢復正常,並呈逐步上升趨勢。說明2007年和2008年盈利能力下降不是企業的常態,相關指標的下降受到企業股權激勵短期行為的影響。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沒有受到影響。因此,我們認為股權激勵並沒有導致經營業績的下降,只是股權激勵後,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如預期。也在壹定程度上反映出股權激勵對企業影響不大。

從企業的償債能力來看,相比蒙牛和光明,伊利的長期償債能力壹直保持在較高水平,甚至達到70%左右,而從伊利的高流動比率可以看出,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較強,20%以上的自有資金說明資金質量較高。而且企業經營能力的周轉率也壹直保持著穩定的狀態,並沒有因為股權激勵而大幅波動。

通過對企業的業績分析,2005年至2009年,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保持在穩定狀態。但企業盈利能力波動較大,主要是2008年和2009年凈利潤波動所致。對利潤表的進壹步分析表明,由於管理費用的大幅增加,凈利潤減少。這說明剔除凈利潤的影響,企業的經營業績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甚至保持了穩定的發展狀態。壹方面反映出股權激勵並沒有導致經營業績的下降,另壹方面也反映出股權激勵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至少對經營業績的影響並不明顯。

第四,伊利實施股權激勵的市場反應

伊利公司的激勵計劃披露後,伊利股份引起了市場和投資者的極大關註。因為在中國,股權激勵能否促進企業還有待驗證。伊利公司因實施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出現虧損,違背了股票期權激勵的初衷。雖然剔除股票期權本身的會計處理後,公司2007年的凈利潤沒有出現明顯波動,但伊利公司2007年賺取的利潤不足以支付股票期權激勵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高層管理者獨享公司利潤,而虧損則由小股東承擔。這極大地損害了小股東的利益。從伊利股價的變化可以看出,股價從2007年的35元左右,跌到2009年的不到10元,跌幅接近30%。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伊利在2007年實施股權激勵後,投資者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享受到,企業的股票也沒有保持增長。大多數投資者持觀望態度。說明市場對股權激勵的有效性還是持懷疑態度。

五、股權激勵失敗的原因分析

  • 上一篇:文檔處理的具體操作流程是怎樣的?
  • 下一篇:關溪鎮經濟調查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