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池管理政策方面,發達國家的政策可以歸納為兩類。
第壹類是針對普通幹電池。政府要求制造商逐步降低電池中的汞含量,最終禁止在電池中添加汞。這壹要求是消除所有含汞產品和工藝的壹部分,而不僅僅是針對電池行業。現在,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禁止在電池中添加汞。
第二種政策是針對充電電池的。要求制造商通過立法逐步淘汰含鎘電池。目前,鎳氫電池和鋰電池正逐漸取代鎳鎘電池。壹些國家的電子制造商協會已經開展了充電電池的回收工作,效果也很顯著。這主要是因為充電電池的總消耗量相對較小(與普通幹電池相比),適用範圍較小,更換新電池容易收集,回收價值較高,因此更容易收集這類廢舊電池。
參考資料:
/GB/Huan Bao/56/2002 08 25/807316 . html
自從第壹個化學電源伏打電池被發明以來,已經過去了兩個世紀。在這期間,電池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手機、BP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進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使得電池家族有了很大的發展。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大量廢棄的電池給人類環境帶來了極大的汙染。據測試,壹顆紐扣電池可以汙染60萬升水,壹個人壹輩子都喝不完。壹節1電池爛在地裏,能讓壹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價值。多麽令人震驚的數字,所以我們課題組選擇了這個課題,希望能夠深入了解,從而為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做點事情,為我們的環保事業做點貢獻。
電池的危害
萬事開頭難。面對這麽大的課題,應該從哪裏去研究?我們三個都想到從電池的危害性入手。大家都說廢電池有害,那麽所有的廢電池都有害嗎?電池的危害性有多大?為此,我們在網上查閱了相關資料,得出以下結論:
(1)不是所有的廢電池都是危險的,不能碰。不同類型的電池對環境的汙染差異很大,要區別對待。有些電池,如堿性幹電池、鎳氫電池,不會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但有些電池,如鎘鎳電池,含有有害物質,如果長期進入環境,可能會直接危害人的健康。
(2)電池汙染具有集中生產、分散汙染的特點;短期使用,長期汙染特性,電池汙染是因為電池含有以下重金屬:
鉛:神經系統(神經衰弱、手腳麻木)、消化系統(消化不良、腹部絞痛)、血液中毒等疾病。
汞:精神狀態變化是汞中毒的主要癥狀。脈搏加快,肌肉震顫,口腔和消化系統疾病。日本的水俁病就是汞中毒的典型例子。
鎘和錳主要對神經系統有害。鎘中毒後,患者手腳疼痛,全身容易發生骨折,俗稱“痛癥”
(3)廢電池汙染環境的途徑:
俗話說病從口入,廢電池也是如此。我們分析過各種電池的汙染過程,不外乎以下幾種,而這些元素原本都是密封在電池殼裏的,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正是通過長期的機械磨損和腐蝕,裏面的重金屬、酸、堿才會泄漏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再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人體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
這些過程簡述如下:
電池→土壤→微生物→動物循環
灰塵→農作物→食物→人體→神經→沈積。
其他:水源→植物→食物→消化。
生物從環境中吸收的重金屬,可以通過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壹步步積累在成千上萬的高等生物體內,然後通過食物進入人的體內,在某些器官內積累造成慢性中毒。
④廢電池危害的其他表現:
那麽,廢電池是怎麽進入環境的呢?目前國內還沒有垃圾分類回收。目前生活垃圾的處理主要有三種方式:衛生填埋、堆肥和焚燒。這三個過程中混有生活垃圾的廢電池的汙染效應體現在:
掩埋:廢電池中的重金屬通過滲濾汙染水和土壤。(主要是幹電池)
焚燒:廢電池在高溫下腐蝕設備,部分重金屬在焚燒爐飛灰中揮發,造成空氣汙染,重金屬在焚燒爐底部堆積,從而汙染產生的灰燼。
堆肥:廢電池重金屬含量高,導致堆肥質量下降。
二、電池回收的現狀:
回收的可行性:
通過以上研究,我們對電池的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既然廢電池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如此之大,那麽對其進行回收是非常必要的。其實廢電池壹點都不“廢”。廢電池中用於補償的材料95%可以回收,其中包括大量的有色金屬,是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資源。回收可以產生壹定的經濟價值,實現資源化。
來自互聯網的信息: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電池年產量達到6543.8+0.5億節。這些電池包含38200噸鋅皮、600噸銅帽、29600噸鐵皮、2.48噸水銀等。例如,國外再生鉛產業發展迅速,現有鉛產量的55%來自再生鉛。在再生鉛行業中,廢鉛電池的回收占有很大比重。100公斤廢鉛電池可回收50-60公斤鉛。對於含鎘廢電池的回收利用,國外有成熟的技術,從100公斤含鎘廢電池中可回收約20公斤金屬鎘。對於含汞電池,主要采取環保處理,防止其汙染環境。
中國是電池生產和消費大國。去年電池產量和消費量達到6543.8+04億,占全球的654.38+0/3。但由於種種原因,目前我國廢電池的環境管理基本空白。每年報廢的數百億塊電池,大部分都被隨意丟棄,對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構成潛在威脅。看來中國在廢舊電池回收方面做的是
2.國外電池回收:
①西歐
許多國家不僅在商店裏,而且直接在街道上設立了專門的廢電池回收箱。收集到的廢電池首先通過紐扣電池專用篩子篩選出來,紐扣電池用於鐘表、計算器和其他小型電子儀器。它們壹般都含汞,可以提取利用,然後鎳鎘電池再人工分揀出來。法國壹家工廠從其中提取鎳和鎘,然後鎳用於煉鋼,鎘用於電池生產。
②美國
美國是廢電池環境管理立法最詳細的國家。不僅建立了完善的廢電池回收體系,還建立了多個廢電池處理廠。同時,堅持不懈地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使公眾自覺支持和配合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
③瑞士:
瑞士有兩家專門處理和利用廢舊電池的工廠。Battleck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將廢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到爐子裏加熱。此時揮發的汞可以被提取出來,鋅會在更高的溫度下蒸發。它也是壹種貴金屬。鐵和錳被熔化成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這家工廠壹年可處理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和3噸汞。另壹家工廠是直接。
但熱處理的方法成本較高,瑞士也規定向每個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的廢電池處理專項費用。中國馬格德堡郊區正在建設壹個“濕法處理”裝置,將除鉛電池以外的各種電池溶解在硫酸中,然後在離子樹脂的幫助下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這樣得到的原料比熱處理得到的原料更純凈,所以在市場上價格更高。此外,電池中95%的物質都可以被提取出來。濕法處理可以省去分揀過程(因為分揀是人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這種裝置在馬格德堡的年處理能力可達7500噸,雖然其成本略高於填埋法,但不會丟棄珍貴的原料,不會汙染環境。
④德國:
在德國,目前所有的廢電池都已被收集、分類和處理。政府已經立法,明確規定高毒性的鉛酸電池、含汞電池、鎘鎳電池必須標註回收標簽;電池制造商和經銷商必須收集所有廢電池;經銷商必須對貼有標簽和未貼標簽的電池進行分類;電池制造商必須建立電池回收和處理設施;必須優先回收所有廢電池,不可再生電池應根據《廢物管理法》妥善處理;在電池生產中,要進壹步降低電池的重金屬含量,特別是堿錳電池的汞含量,積極開發對環境危害小的新產品。
德國Alte公司研發的真空熱處理法價格低廉,但需要從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真空加熱廢電池,汞可以快速回收,然後研磨剩余原料,用磁鐵提取金屬鐵,再從剩余粉末中提取鎳和錳。處理壹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
⑤日本
日本已經完全實現了壹次電池無汞化,這意味著壹次電池對環保的影響已經降低到非常小的程度。目前日本84%的電池都是通過在2萬多家店鋪發放回收紙箱和袋子的方式回收的,並且有相應的抽獎活動。商店前都豎起了回收的廣告牌,日本人的宣傳意識和自主環保意識都很強。
從以上信息來看,我國在電池回收方面確實已經落後於發達國家。原因有很多。第壹,在技術水平上,我國還只是處於科研和實驗階段,少數工廠開展了廢舊電池的再利用,但技術尚未成熟。因此,我國應盡快研究開發電池回收和無害化處理技術,必要時從國外引進先進成熟的技術。二是公民環保意識不強,隨意丟棄廢電池現象嚴重,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在這方面,發達國家的公民做得很好。因此,我國應做好宣傳,加大廢舊電池回收力度,因為只有廢舊電池回收量大,工廠有源源不斷的充足原料,廢舊電池回收處理才能形成規模,企業才有經濟效益。
3.中國的國家和城市措施:
面對中國電池汙染的嚴峻形勢,中國政府並沒有坐視不管,而是采取了壹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據了解,國家經貿委、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技術監督局等九部委局已發布《關於限制電池產品汞含量規定的通知》1997。《通知》說:“首先實現低汞,最終實現無汞。”通知要求:“自”2001、1起,所有進入國內市場的國內外電池產品必須標註含汞量(如標註‘低汞’或‘無汞’),不含汞的電池不得進入市場銷售;自2002年6月65438+10月1日起,禁止在國內市場經銷含汞量大於電池重量0.025%的電池;自2005年6月5438+10月1日起,我國禁止生產汞含量大於電池重量0.0001%的堿性鋅錳電池;自2006年6月65438+10月1日起,我國禁止經銷汞含量大於電池重量0.0001%的堿性鋅錳電池。"
目前,中國已有十幾家電池廠能夠生產無汞環保電池,如福建扶南電池廠生產的扶南電池、中銀(寧波)電池公司生產的雙鹿電池等。,但是80%的廠商還在觀望,沒有這方面的進展。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家工商總局等執法部門準備聯合行動,加強執法監管。
中國壹些大城市的回收;
在電池回收的大潮中,壹些沿海城市行動得更早,做得更好。1998年4月,北京市環衛局成立了“有用垃圾回收中心”,專門負責廢舊電池的回收。他們在中小學、機關、商店、飯店設立了300多個回收點,定期派車到各個點回收廢舊電池。+0998.100008100806
4.不同類型電池的回收利用:
其實如上所述,不同類型的電池汙染程度不同,回收情況自然也不同。其中,可充電電池含有壹些更貴重的金屬,如鎳、鋰、鉛、鎘等。,而且回收價值高,而幹電池裏面裝的東西不值錢,沒什麽利用價值。因此,回收廢舊幹電池沒有經濟效益。目前國外大部分廢舊充電電池都是回收利用,而對於廢舊幹電池,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回收後集中填埋。至於幹電池處理廠,目前全球只有兩家,壹家在日本,壹家在瑞士。日本北海道的廢電池處理廠主要從廢幹電池中提取鋅、銅、錳等金屬。由於經濟效益不佳,環保部門給工廠補貼,每1公斤廢電池補貼80日元。
鉛蓄電池是電池回收的生力軍。我國鉛礦資源有限,回收再生鉛可以節約能源。再生鉛的生產成本比原生鉛低38%。中國的再生鉛產業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了,但在開始時未能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再生鉛年產量壹直在1000噸左右徘徊,直到1990年達到28200噸。在過去的十年裏,再生鉛工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產量迅速增加。已初步形成獨立產業,1994年產量9.5萬噸,是快速騰飛的標誌年。此後年產量壹直在100000噸以上,1997年達到123700噸,是1990年的4.4倍,年均增長20.3%。
表1近年來中國精鉛和再生鉛產量單位:萬噸
年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平均年增長率
精煉鉛總產量
29.65
30.45
36.60
41.19
46.79
60.79
70.62
70.75
13.20%
再生鉛總產量
2.82
4.63
4.83
4.43
9.50
17.53
14.36
12.37
23.50%
回收鉛的百分比
9.51%
15.21%
13.20%
10.76%
20.30%
28.84%
20.33%
17.48%
但總體上看,再生鉛企業數量多,規模小,能耗高,汙染重,技術落後,金屬綜合利用率低。特別是我國立法滯後,企業生產銷售不規範,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我國廢鉛電池再生鉛廠近300家,產能從幾十噸到幾千噸不等,總體水平兩萬多噸,僅相當於國際上世紀60年代的水平。
5.公眾意識
現在我們來看看身邊的情況。人們對廢電池了解多少?我們決定從身邊的人入手。因此,我們在全校範圍內對學生的廢舊電池回收意識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的對象是高壹和高二的學生。* * *收到問卷217份,其中有效問卷213份。統計數據見表2:
表2廢電池回收調查論文統計
序列號
調查內容
選擇權
人數
百分率
1
是否使用小電器,如手電筒、隨身聽、CD機、復讀機等。
是的
191
89.7%
沒有
22
10.3%
2
妳用普通電池還是充電電池?
普通電池
172
80.8%
充電電池
41
19.2%
三
每周有多少電池為妳犧牲?
A部分1-2
153
71.8%
B部分3-4
38
17.8%
第C 5-6節
四
1.9%
第D 6節以上
18
8.5%
四
妳如何處理廢電池?
扔垃圾桶
117
55.0%
把它交給生命委員會
48
22.5%
c隨便扔
48
22.5%
五
妳對廢電池危害的理解。
a不清楚。
24
11.3%
b不確定。
63
29.5%
妳能列出多少?
99
46.5%
d非常清楚
27
12.7%
六
妳對學校生活部收集廢電池活動的理解
a沒關系
29
13.6%
沒事找事
26
12.2%
c應該
74
34.7%
d感覺很好。
八十五
39.9%
對上述數據的分析表明,超過70%的學生每周使用1-2節電池,甚至有的學生每周使用超過六節電池。廢電池來源廣泛,而學生回收廢電池的意識薄弱。大部分學生把電池扔進垃圾箱或隨便扔掉,對電池的危害認識不足,回收意識不強。不到15的同學都很清楚廢電池的危害。
6媒體關註
我們先來看看以下兩篇報道:
據《鄭州日報》報道,鄭州兩名大學生從網上看到壹則報道:“德國老太太在中國旅遊好幾天,卻找不到廢舊電池回收站,只好帶壹些廢舊電池回國。”兩位懂環保,比較愛國的同學看了之後深受感動。他們成立了回收廢電池的環保協會,並號召周圍的同學響應,隊伍壯大了。現在已經有200多名大學生參加了。
②《無錫日報》報道,6歲的北京女孩王軍敬“小人物成就大事業”。為了宣傳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她花了50天時間,和父親壹起穿越滇藏新藏公路,行程17000多公裏,途中撿拾了1000多塊廢舊電池。
可以看出,媒體對此的關註度越來越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逐漸增強,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廢舊電池回收的曙光。
三、廢舊電池回收的具體建議:
鑒於上述情況,結合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實際,我們對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提出以下建議:
1.政府立法從法律上確保這項工作的連續性。環保部門被命令回收廢電池,然後提取有用的物質使其無害化。
2.建立以單位(如機關、部隊、學校、工廠、商店、賓館、街道辦事處、物業小區)行政系統為中心的廢舊電池回收網絡。
工會、共青團、學生會、婦聯等組織號召會員積極參與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
4.開展廣泛的社會宣傳,提高公民意識。有必要在學校教學中增加廢電池回收和環境保護的內容。
5.廢舊電池回收專項獎懲制度。
6.在公共場所,尤其是大型商場,可以設立專門的回收櫃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