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這句話完全不適用於《飛鷹刃》。
因為它“抄襲”了別人的產品,結果不僅成功了,還因為正版產品質量越來越差,所以買了正版公司…
不得不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山寨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技巧和創新。
壹個
其實國內很多品牌,甚至壹些知名公司,其實都是通過模仿和學習“山寨”起家的。不同的是,很多山寨的人不僅做出來了,甚至還把原版殺了。
飛影牌刀片靠“山寨”發家。最後不僅打擊了正版,還買了正版公司。妳說勵誌不勵誌…
以模仿起家,以“山寨”之名大賺壹筆,最後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它就是——飛鷹之刃。
要說壹個男人成熟的標誌,胡子必須算。褪去青春,故事,陽剛,成熟,穩重,性感,都是男同胞追求留大胡子的原因。
但是,如果長期不打理,就會覺得邋遢,於是剃須成了每個成年男性的必修課。
還記得小時候,所有長輩都去理發店,剪頭發,順便刮胡子。躺在那裏,用熱毛巾蓋壹會兒,用肥皂打泡沫,壹分鐘就好了。沒有剃須服務的理發店不是專業理發店。
後來有了手動剃須刀,方便多了。不過那時候還沒有剃須膏,用手刮的時候很小心。如果我不註意,我會抓我的臉。刮完胡子後,我習慣對著鏡子摸自己的下巴和臉頰。壹個個血痕,壹把把小刀,是我們這壹代男生成長的印記。
說到剃須刀,不得不說“鷹刀”,當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除了剃須,它還有廣泛的用途:
飛影牌刀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非常流行的物件,挖字做橫幅都要用。逢年過節,學校大型活動需要橫幅。物業中心老師會讓師傅先寫大字,然後用這種單面刀片把字扣住,貼在橫幅紙上。
二
真的很有意思。壹開始是美國壹家公司生產飛鷹葉片,後來中國壹家葉片廠仿制了他們的產品並銷售。美國也對其山寨公司發出警告。誰曾想,真公司的刀片質量越來越差,口碑越來越差,連盜版的飛影刀片公司也受到牽連。
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山寨刀片廠最終收購了壹家真正的美國公司,理由是真正的公司產品質量不如山寨的。
不得不感慨中國人強大的模仿能力讓外國人驚嘆;“前腳看到產品,後腳‘同款’就出來了。”但是,沒有自己特色的山寨產品只有壹個結局,那就是窮途末路!
上海刀片廠歷史悠久,是中國最有經驗的剃須刀片制造商。“飛影”剃須刀片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超過70%。它的前身是榮耀五金廠,是壹個只有十幾個工人的小型私營工廠。後來,風光無限的飛影牌刀片在這裏問世。
1960年8月,為擴大生產,從閘北區新民路遷至浦東三林塘,1966年更名為上海刀片廠。作為上海刀片廠的主要品牌,飛影牌刀片逐漸成為第壹個被大家所稱贊的國產刀片。“壹直占據主導地位,產量逐年增加。
1990期間,上海刀片廠產量達8億片,其中近壹半銷往海外。不僅產量增加了,產品質量也提高了,特別是從最初的碳鋼刀片到不銹鋼刀片,大大提高了耐用度等指標,逐步形成了多種產品系列,滿足不同需求。
三
正是因為“飛影”在國內市場的市場份額和巨大影響力,讓很多想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品牌望而卻步。但是美國的“吉列”公司采用了更高明的方法——變競爭為合作。
1992期間,上海刀片廠在自有“飛影”牌刀片占據全國70%市場份額、年創利稅近2000萬元的巔峰時期,決定與世界剃須行業龍頭美國吉列合資成立上海吉列有限公司。“鷹”從絆腳石變成了橋頭堡。
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不滿足於小打小鬧的上海刀片廠很快找到了第二家外資合作。
1995,亨克斯,壹個德國人
盡管質疑聲不斷,但上海刀片廠從未停止或放緩合資步伐。
21世紀,與吉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吉列(上海)產品及服務有限公司;上海比德斯廚具有限公司由德國雙聯亨克斯公司和德國比德斯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與紐威爾公司合資成立上海派克鋼筆有限公司;上海斯圖爾特有限公司是由德國斯圖爾特控股有限公司和浦江工業園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
實踐是最好的試金石。經過6次合資,上海刀片廠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總資產從最初的600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2億元。旗下6家合資公司總資產近6543.8億元,年利潤從合資前的6543.8億元增長到6543.8億元。
盤子做大了,民族品牌沒有萎縮。合資後,上海吉列經營的“飛影牌”刀片與“吉列牌”錯位發展,牢牢占據國內中低檔刀片市場,年銷量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