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隨處可以感受到護士的美好形象。在醫院和診所裏,病人總是友好地直呼護士的名字,有什麽困難也總是先叫護士,把護士當親人。
無論工作有多繁重,護士總能保持“好心情”,用真誠的微笑和溫暖的話語對待患者,讓他們隨時感受到溫暖和快樂。
德國“護士劇”深受觀眾喜愛,護士成了“美與善的化身”。
在德國多家婚戀網站的調查中,護士也是男性未來女友的“理想工作”。德國男同胞認為護士性格溫和,顧家,健康觀念強,有利於孩子的教育。
德國護士地位高,與其專業素質有關。在德國醫院,護士壹般每周工作三天,每班12小時。他們壹般都是本科以上學歷,也利用業余時間學習。
相比醫生,護士更像是“全能選手”。除了查房、打針等基礎工作,他們還要管理病人的飲食。
對於特殊病人,護士也要有特殊技能,比如兒科護士必須經過“母親的情感”等技能培訓。
護士要“承包”多個病人,負責自己在醫院做的壹切。比如,手術前,護士必須幫病人擦身,把他推進手術室,手術後,必須守護病人,直到他醒來。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絕癥患者往往會要求護士陪伴到生命的最後壹刻。病人和護士交流最多,經常成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