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海南海汽的股權重組意味著什麽?

海南海汽的股權重組意味著什麽?

馬自達的“三進三退”

海馬汽車的前身是海南汽車沖壓廠,成立於1988。它在那壹年購買了福特汽車的沖壓生產線,並為上海大眾汽車加工面板。

自1991起,海航汽車引進日本馬自達929旅行車,開始專業汽車生產。1994年,國務院批準海南汽車廠與廣東湛江三星合資成立南方汽車公司,投資72億元建設6萬輛MPV項目,合資對象為德國奔馳。

但最終由於宏觀形勢和廣東、海南股東的分歧,項目夭折。隨後,海南汽車廠也進入了最困難的時期。由於產品目錄的問題,海馬陷入了從1996到1999的發展困境。曾經賬面資金只有800萬元,債務卻高達6億元。

隨著國家規劃提出的“三大三小”產業布局思路,海南汽車廠於1997年以國有資產整體劃撥的形式進入壹汽集團,成立壹汽海南汽車有限公司,從而成為壹汽集團的子公司。

壹汽海南因此有了汽車目錄。

在海馬汽車的發展過程中,日系馬自達壹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成就了海馬汽車,並最終成為海馬與壹汽集團關系發展的微妙因素。

1991年,海馬與馬自達開始品牌合作,隨後被允許小批量組裝生產汽車。當1994經營南方項目時,馬自達別無選擇,只能退出。

南方汽車項目夭折後,海南汽車廠再次找到馬自達合作。從1992到1996這五年間,海馬* * *生產了各種馬自達車型。

然而,與馬自達的這種合作都是技術合作,馬自達沒有投資。更嚴重的是,海馬當時只有地方生產目錄,不能全國賣車。

從65438到0997,海南汽車廠的企業家之壹朱靜成為總經理,並推動了與壹汽集團的合作。當時,朱靜的想法是有壹個生產目錄,從壹汽集團獲得產品和資金支持。

1998 65438+10月18,海南汽車廠整體進入壹汽集團,成為壹汽集團100%控股子公司。但壹汽海南只拿到了生產目錄,其獲得壹汽集團產品和資金支持的希望破滅了。

由於生產車型老化,壹汽海南急需壹汽集團註入新產品和資金支持。部分車型已經在海南汽車廠生產了8年沒有更新換代,沒有新車型的壹汽海南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

在海南省政府的主持下,成立了由員工持股、民營資本進入的海南汽車集團,由朱靜擔任董事長,並直接與日本馬自達簽署了Prima和Familia的技術合作協議,購買上述車型的生產設備和生產權。

同樣是在海南省政府的主持下,壹汽海南再次重組。擁有Prima和Familia生產權的海汽集團進入海馬汽車,獲得49%的股份。壹汽集團保留49%的股份,海南政府持有2%的股份。

至此,海馬汽車的股權結構也由壹汽集團持有的100%國有資本變為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共同組成的股份公司。後海南省政府將其持有的1%股權轉讓給海馬汽車,並委托其管理另外1%股權。因此,海馬汽車目前的股權結構為壹汽集團持股49%,海馬持股50%,海馬管理1%。

海馬曾希望與日本馬自達組建合資公司,但在壹汽集團的框架下,馬自達最終將馬自達6放在壹汽轎車生產中。小李認為,日本馬自達最終被撬走,這也造成了雙方的隔閡。

可見,馬自達的“三進三退”對海馬後來的股權變動和發展模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與馬自達分手後,海馬也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繼續與第三工廠合作

目前,海馬雖然否認了從壹汽集團離職的傳聞,但雙方關系更加微妙。在獲得海馬鄭州基地的轎車生產資質後,海馬股份的汽車資源實際上已經被分成了兩部分,壹部分是海馬汽車,由壹汽集團共同持股,另壹部分是鄭州基地,由海馬股份100%持股,目前海馬已經演變為依托鄭州基地的獨立汽車生產企業。

去年,海馬在重組鄭州輕型汽車的基礎上成立了海馬(鄭州)基地,計劃產量30萬輛,以微型車為主。

對於之前盛傳的海馬汽車將遷出海南的消息,小李明確表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海口和鄭州是有分工的,海馬汽車在海口的第三工廠即將開工建設。

據了解,海馬汽車第三工廠占地約831畝,設計產能1.5萬輛,預計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

海馬去年銷量達到131萬輛,同比增長62%。根據海馬汽車的發展戰略,海口基地的產銷目標為30萬輛。第三工廠建成後,海馬汽車海南產業園將擁有三個整車生產工廠、兩個發動機工廠和1變速器工廠。同時還有近35家配套工廠。

雖然壹汽集團目前不參與海馬的具體管理,但在海馬盈利能力不斷加強的情況下,壹汽未必願意退出海馬。

  • 上一篇:國土局是做什麽的?
  • 下一篇:杭州亞運會的概念股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