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韓慶雲:偉大的企業家是偉大的戰略家。

韓慶雲:偉大的企業家是偉大的戰略家。

據統計,全球經濟每十年就有壹次重大危機和變化。最近幾十年,70年代發生世界石油危機,80年代美國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發生美國次貸危機,2015年中國發生股災,也相當於壹場小的經濟危機。

每壹次危機和變革都會對全球經濟和企業家產生巨大影響,有的甚至會毀掉很多企業。但總有壹些企業幾乎每次都能挺過危機,越來越強大,成為全球經濟圈裏耀眼的明星。這些企業是如何做到的?

在中國商界悄然潛行40余年,白手起家,悄然創下數百億身家的廣東博鰲鴻基集團創始人韓慶雲先生認為,能夠多次挺過危機,越做越大的企業,都有壹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這些企業的舵手具有遠見卓識和戰略意識,這些偉大的企業家通常都是偉大的戰略家。

(博鰲鴻基集團董事局主席韓慶雲)

韓慶雲認為,企業家在壹定程度上會從具體的業務和事務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於企業的戰略決策。對於大企業來說,戰略決定生死,而不是戰術。影響大企業發展的不是業務、現金流或管理水平,而是戰略眼光和戰略決策。

那麽,什麽是戰略呢?很多人認為方向就是戰略,這是壹個籠統的概念,但對發現和制定方向沒有幫助。對於創業者來說,所謂戰略就是能夠看到未來主要的風險和機會,並根據未來的風險和機會做出戰略決策。企業戰略的核心是獲取安全收益,規避風險,抓住機遇,著眼長遠。

正如《孫子兵法》所說:“勝之兵必先勝而後戰,敗之兵必先戰而後勝。”這是中國古人對戰略最清晰的描述,也是對戰爭制勝之術的深刻闡釋。

商場如戰場,甚至比戰場還糟糕。企業在商戰中所做的壹切決策,都是為了規避壹切風險,在未來取勝的基礎上,尋找最安全、最有可能獲得最大利益的機會。

連續多年蟬聯華人首富的李嘉誠,是商界傑出的戰略家之壹。改革開放以來,他在中國大陸大舉投資和撤資的決定,充分體現了壹位傑出戰略家的遠見和決心。

李嘉誠先生的生意有壹個特點,就是在他簽協議的那壹刻,他所有的生意基本都贏了。他不是在業務進展的那壹刻贏,不是在創收的那壹刻贏,而是在做決定的時候,他的業務其實是成功的。這是他最懂策略,眼光獨到的地方。

做生意的時候,他能看到五年或者十年的情況,他所有的業務能在10和20年保持優勢和競爭力,這就需要在商業上有很大的遠見和洞察力。

李嘉誠是改革開放後最早進入內地的香港富豪之壹。廣泛參與國內商業地產、住宅地產、港口碼頭、基礎設施建設、商業綜合體等業務領域。他放棄了輕工業和服務業的機會,選擇了重資產穩定回報的機會。這壹戰略選擇,使他不僅成為改革開放大潮中受益最大的港資企業,而且受益於地價房價的上漲和交通貿易的繁榮,不為人力物力和各種經營成本所困擾。

30年後。李嘉誠開始陸續撤資,逐步退出地產世聯行和壹些國內泡沫嚴重的貿易公司。通過內地和香港的大宗交易,收回了上千億的資本,同時保留了業績最穩定的港口和重工業。同時在歐債危機後向英國、歐洲、澳大利亞的公共產業投資數千億美元,實現了數千億資產的跨國轉移。

戰略上,李嘉誠30年前進入內地,是其在內地發展的起點。所有資產在最低時買入,30年後退出內地市場,賺了幾十倍,完美退出最高收益,實現了發達國家固定資產的完美抄底。他在商業史上的巨變,可能只有從十年二十年後的市場走向才能理解。這是壹個偉大的戰略家的眼光和決心。這壹戰略決策證明,亞洲超人李的稱號絕非虛名。因為他能看到未來幾十年的風險和機會,他為此做出的商業決策就叫戰略。

偉大的商人壹定是偉大的戰略家。能看到幾十年後生意的人,絕不是普通商人。

李嘉誠在內地賺了幾千億,完美撤回近千億,然後在英國等地買了幾千億。他已經為未來所有可能的變化做了全面深入的準備。無論中國和世界經濟形勢如何發展,他都立於不敗之地。中國的泡沫不破滅,他在內地還有龐大的生意。當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破滅時,他現有的業務只會受到輕微的損害,但他在歐洲的業務卻可以獲得巨大的利潤。同時,他可以成功擺脫在歐洲的業務,回到內地再次實現戰略抄底。這是李退休前作出的壹項重大戰略決策,體現了壹個睿智老人壹生卓越的戰略眼光。雖然他已經90歲了,但他穿透歷史的眼睛仍然值得我們作為商人的欽佩。他是當今商界的範蠡,是中國的商業聖人。

企業需要對未來的機會和風險進行戰略評估,然後制定相應的戰略來贏得未來。投資市場也是如此。88歲的巴菲特,這個世界上最能賺錢、最能投資的人,也是壹個睿智、頭腦清醒、能看透歷史和未來的投資戰略家。

巴菲特幾次避免股災的經歷,是投資史上戰略決策的奇跡。

從65438到0969,巴菲特在飆升的美國股市中看到了危機,嗅到了泡沫,他發現自己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標的。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召開了投資者會議,並向他們宣布,他將解散投資基金,退出市場。這使得他在牛市高峰到來之前成功退市,躲過了隨後的股災。

1973,巴菲特退出四年後,美國股市崩盤。股市從10月份的65438+壹直跌到1974。2月份指數從1000多點跌到400多點,跌幅超過壹半。但巴菲特從1969解套後,決定在1974的暴跌中進場。他只是躲過了股災,冷靜地買入了最低點。這個賣出買入的戰略決策,讓他成為了股災的最大贏家。

巴菲特決定退出和進入,充分體現了他在投資界的戰略思維和決策能力。1969,他能夠在股災前四年果斷退出估值過高的市場,充分說明他充分理解未來股市面臨的巨大風險。為了避免自己的基金在風險中受傷,他決定提前退出,不賺最後壹分錢,避免未來的財富損失。至於股市未來能有多高,什麽時候見頂,他不知道,也不知道這種瘋狂的局面會持續多久。或者說,如果此時退出,他賺的錢會更少,但他清楚地知道,在風險面前,只有提前的戰略決策才能保全財富,過於猶豫和遲緩的戰略決策可能會在股災中套牢。既然策略是提前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絕對防禦,那麽我們就必須在風險出現之前離開市場,而不是猜測風險什麽時候會出現。所以,他不是壹個聰明的賭徒,而是壹個聰明的戰略投資者。因為他對未來的風險有充分的預判,所以能夠在即將到來的股市風險中全身而退。正是他的戰略眼光和戰略決策,讓他有能力在未來的股災中收拾殘局,實現抄底。

巴菲特幾十年來能夠取得超額的股市收益,在股災中沒有受到任何損失,足以說明他在股市中的戰略投資能力達到了頂峰,高超無比。

在1999期間,納斯達克的泡沫創下了歷史紀錄,新技術和互聯網公司在股市中取得了驚人的收益。但巴菲特自始至終沒有擁有美國互聯網公司的股份,連《時代》周刊都笑了。巴菲特過時了嗎?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納斯達克指數暴跌。這才讓人明白巴菲特的智慧。但沒有人分析過巴菲特的戰略眼光。策略首先是預測風險,這壹直是傷害投資者的最大武器。沈浸在股市泡沫中的人,不會有風險預測和感知。而巴菲特,不僅沒有在互聯網泡沫中賺到壹分錢,還對互聯網泡沫的風險保持著清醒的預測。這是壹種天生的戰略遠見和戰略眼光,使他避免了最大的股市泡沫,又壹次避免了股災的傷害。

2008年,次貸危機給全球帶來了壹場巨大的股災,美國股市再次難過。巴菲特的戰略眼光再次發揮了作用。他在股市觸底之前買入了高盛和通用的優先股。通過從戰略角度預見風險和收益機會,他看到了絕對低風險高收益的戰略機會,但為了避免受到股市暴跌的影響,他選擇了優先股而不是普通股。幾年後,這次抄底給巴菲特帶來了數倍的收益。對他來說,只要是通過戰略決策進行的投資,都是風險極低收益極大的決策,是最輕松舒適的決策。

韓慶雲說,他的財富生涯也是壹個戰略決策和收益的過程。1992,他看到了南沙未來幾十年的巨大發展機遇,而他開始的時候,正是價格最低、風險最低、未來收益最高的時刻。所以他幾十年來壹直專註於南沙的開發,寸步不離南沙,不斷積累風險最低收益最高的資產。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他以獨特的戰略決策和眼光發現了中國礦業巨大的戰略投資機會。此時價格最低,風險最低,未來收益最高。於是,他果斷收購了儲值數百億的礦產,壹舉成為低調的礦業大王。如今,這些礦產的增值高達數百億。

企業家的商業選擇本質上是壹個戰略決策過程。只有從戰略的角度來衡量未來的風險和機遇,才能做出最佳的戰略選擇。而戰略不僅決定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決定了企業的成敗。壹個創造偉大企業,賺幾十億美元的人,壹定是偉大的戰略家。

  • 上一篇:2023年中國十大旅遊龍頭股(壹份名單)
  • 下一篇:CMA重要知識:應收賬款處置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