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很少公開露面的宗馥莉微博發表關於“與中國糖果控股有限公司的現金要約無效”的聲明,對收購失敗深表遺憾。當日,中國糖果股價跌幅超過60%,公司股價瞬間回到三個月前。
早在今年5月12,中國糖果就發布了公告。新百利金融代表要約人恒豐香精香料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唯壹實益擁有人即宗馥莉)提交自願性有條件現金要約,收購中國糖果已發行總股本中的全部股份。
資料顯示,中國糖果的全稱是中國糖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福建晉江好來屋食品公司,成立於2000年4月。該公司開始制作凝膠糖果,並逐漸在糖果生產中嶄露頭角。
2012年6月,好來屋在天交所上市,隨後公司知名度迅速上升,進入快速擴張期。2014,14年6月,公司向天交所申請退市,開始在香港創業板上市,這是繼蠟筆小新之後晉江又壹家在香港上市的食品企業。公司控股股東徐金培是資深食品行業從業者。在創辦萊蕪之前,徐金培是福建徐福記(兄弟)食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2015 165438+10月11,中國糖果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當時的搭配價格是0.2港幣。發行當日暴漲至5.51港元,單日漲幅超過26倍,收於3.25港元。還是有65438+多。
然而,2015,165438+10月,18,也就是上市壹周後,中國糖果股價暴跌超過80%,從開盤價3.7港元跌至收盤價0.7港元。第二天,中國糖果再次暴跌,從0.7港元跌至0.25港元。之後中國糖果股價長期在0.20港元附近波動,最低曾達到0.093港元,被稱為港股市場“妖股”。
宗馥莉要收購中國糖果後,中國糖果大漲,2017年4月3日漲幅75.53%,4月7日漲幅50.85%。從5月10到5月18,從0.39港元漲到最高0.94港元,五個工作日股價翻了壹倍多。
“據分析,這次收購可能是宗馥莉宏盛集團想通過借殼上市,但已經‘套路’了。”資深港股分析師王雅媛對《中國經濟周刊》分析。王雅媛認為,公司上市後大股東賣殼很正常,但從公告披露的數據來看,這裏面有很多奇怪的東西。
根據中國糖果的招股說明書,這是壹家“夫妻店”。創始人徐金培和洪(夫妻)分別是中國糖果的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上市後,他們公司* * *持有中國糖果51.99%股份。
2016年,徐金培先生及洪先生所屬公司三次減持中國糖果股份,持股比例由51.99%降至11.19%,套現金額達1.44億港元。目前,徐金培和洪已不再是中國糖果的第壹大股東。
值得註意的是,兩家上市公司——惠生國際(01340。HK)和迪信建設(08268.HK)從這種“炒糖”中獲益匪淺。根據惠生國際的公告,公司購買中國糖果的成本價約為0.159港元。4月3日至7月11,賣出中國糖果股票獲利約35956438+0萬港元。迪信建與之類似,成本約65438港幣+0.585。在此期間,其通過拋售中國糖果股票獲利2642.3萬港元。上述兩家公司的持股成本已經非常接近徐金培和洪第三次減持時的0.158港元的價格。
據分析,根據權益披露和公司發布的公告,徐金培、洪三次減持時,均沒有提及買方。換句話說,這三筆交易中的買家都不是5%的股東。
“現在壹個創業板的殼價在3億港元左右,但這個價格包含控股權。壹個殼的股權壹旦分散,就不值這個價了。能想到的解釋只有兩個。第壹,未來部署賣出這些股票時,不需要進行披露;二是制造股權分散的假象。”王雅媛分析。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表示,懷疑中國糖果的股東是營利實體,通過壹系列資本運作做好安排,然後引入宗馥莉作為概念炒作和高層套現。但套現後,高層散戶對較現價大幅折價的要約收購不感興趣,導致宗馥莉收購失敗。
“宗馥莉打算利用中國糖果自立門戶,但這種心態可能被利用了。”沈夢說。
"我們也第壹次承認,這種資本化的嘗試失敗了."壹位接近宗馥莉的人士表示。
娃哈哈集團表示,此次收購是宗馥莉的個人行為,與集團公司無關。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宗馥莉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立的經營理念。娃哈哈集團的員工通常稱宗馥莉為“小宗宗”,而宏盛集團的員工大多用她的英文名Kelly稱呼她。兩家公司的治理文化由此可見壹斑。
2010,宗馥莉出任杭州宏盛飲料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宗馥莉將宏盛定位為“食品飲料行業全產業鏈產品及服務提供商”,在飲料上遊投資食品添加劑、機械模具、印刷包裝等專業化核心產業。
2016年,宗馥莉推出以其英文名Kelly命名的全新品牌——“Kelly One”定制果蔬汁,並註冊寧波鴻盛優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運營。
與之前的“壹帆風順”相比,這次收購失敗了,而且宗馥莉的學費很高。資料顯示,截至7月13日收盤,宗馥莉僅收購中國糖果418萬股,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的26.03%,因未達到要約收購50%的目標,交易宣告無效。在這次收購中,宗馥莉的損失沒有公開,外界無從得知。如果只看每股0.3565港元的發售價與7月8日每股0.165港元的收盤價之間的差額,虧損也不小。
收購失敗後,宗馥莉在壹份聲明中表示:“公司對這壹收購結果深感遺憾。在整個過程中,我公司恪守要約人的責任和義務,以最真誠的誠意履行所有收購事宜。未來,公司將繼續堅持自身的發展戰略,以積極健康的商業價值取向繼續探索相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