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是國有資本的體現。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提出了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強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這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國有經濟的控制上,而不是數量上。它的提出是為了解決國有經濟分布過廣、整體素質不高、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以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國有經濟,具體來說就是國有資本的進與退,作為與不作為,是壹個有機整體。“進”“有所為”是發展,“退”“不為”也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目的是加強國有經濟控制力,提高國有經濟質量,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發展股份制經濟,探索通過國有控股和參股企業對國有企業進行規範的股份制改革,可以吸引、動員和組織更多的社會資本,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近年來,在改革實踐中,國有建築企業的改造方式有民營資本進入、外資並購、管理層收購、全員持股等多種方式。因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國有資產有時會被低價出售。
所以相關部門有過壹些限制性措施,影響了壹些企業重組的決心。我們認為,作為壹個國有建築企業的領導班子,首先要深刻理解黨和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正確把握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敢於創造,勇於突破,勇於創新,帶領企業實現快速發展。說到“不得不變”,就是被動的變,落後的變,失去機會的變,往往讓企業難以走到市場的最前沿,難以擺脫困境。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要適應經濟市場化發展趨勢,進壹步增強公有制經濟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再次明確了國有企業要以股份制的形式實現公有制的道路。對於完全競爭的建築業來說,需要通過國有建築企業的改造和民營經濟的發展來完成整個行業的改革。
第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應該主要通過“民主推進”來實現。發展股份制,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是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重要途徑。股份制企業應由全體股東設立,但對於現有的國有建築企業,應通過轉讓股權或吸引資金的方式實現。事實上,由於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不到位,大量國有資本不可能有效進退,尤其是國有資本退出國企,其去向和運營問題相當棘手。因此,解決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問題,應主要引入民營資本和外資,包括個人資本,以民主的方式改造國有企業,實現企業混合所有制,從而完成國有企業的改制。
混合所有制的實現方式有很多種:部分國企,如上海建工、上海隧道公司、北京城建、中鐵二局等,通過優秀資產上市完成了所有制改造;有的引入民營資本,如重慶壹建、北京二建等大型國企被民營企業浙江廣廈集團收購,完成所有制轉換;還有的引進外資。比如中建二局用壹家公司引入兩家香港公司的部分股份,將壹家公司改造成兩個港商的有限責任公司。壹些中小企業零資產被拍賣或轉讓。隨著所有制改革的深入,所有制改革的形式會更多,會使建築業這種完全競爭的行業徹底完成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任務,企業會有更多的動力和活力去適應市場。
三、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重點解決下屬企業國有資本退出問題。國有大中型企業由於各種原因,大多是多層次的法人企業(以下簡稱優勢企業)。對於那些由建設局等主管部門轉制為總公司的企業,下屬公司本來就是法人企業,只是轉制為總公司下屬企業而已。壹些企業在原體制下不得不設立的許多子公司或附屬單位,雖然辦理了法人登記手續,但仍作為公司下屬企業管理。還有的是企業多元化發展中建立的下屬企業。當然,壹些下屬企業設立三級企業、四級企業的情況並不少見,可謂兒孫滿堂。因為大部分下屬企業並不是上級企業出於戰略部署而設立的,真正的利潤或效益並不多,有些單位甚至成為上級企業的負擔。因此,在混合所有制的轉型中,解決下屬企業的去向是壹項不可回避的任務。在下屬企業的改制中,上級企業有很大的發言權,甚至決策權。
因此,國有企業的改制,首先是決定國有資產在企業整體發展戰略中的進退。能促進企業整體發展,特別是涉及企業發展方向的下屬企業,應堅持控股甚至絕對控股。對於壹般企業,應該徹底退出。其中,衡量進與退,利益問題不應考慮,否則,壹時的利益可能會影響企業整體發展的決策和管理,將來還可能成為負擔。其次,要妥善解決國有資產退出的下屬企業的支持和配合問題。雖然下屬企業改制後,特別是國有資產全部退出後,上級企業與下屬企業之間不再存在隸屬關系,但歷史背景和員工來源使下屬企業長期對上級企業的穩定和發展產生影響。因此,采取適當的扶持措施,加強與他們在市場上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對獨立的專業施工企業和勞務企業,上級企業要對分包任務實行政策傾斜。
第四,人事制度改革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核心。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時,員工會從國有身份變為員工身份。近年來,企業普遍實行合同制,職工全民所有制的觀念逐漸淡化。所以人事制度改革就容易多了。但工人們關心的問題還有三個,壹是人員分流,二是企業長治久安,三是社會統籌。人員分流問題的關鍵是要有友好的態度,采取各種措施,妥善解決人員分流的實際困難。有的單位采取退休、退職、自謀職業、借用工人等方式,既最大限度地分流了人員,又解決了改革分流的主要矛盾,是非常成功的經驗。社會統籌實際上解決了職工的後顧之憂,企業的長治久安,下崗職工的分流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絕大多數勞動者都能接受。
以上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國有建築企業的發展方向,是仲達咨詢收集整理的。更多關於“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國有建築企業的發展方向”的建築知識,可以關註仲達咨詢行業專欄。“稍微施工壹下就很容易中標。”有關建築企業的信息,請訪問仲達咨詢、建築鏈接或關註仲達咨詢微信官方賬號獲取信息。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