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情況屬於暫不征稅的範圍:
1.對個人和非金融機構申購、贖回基金份額的差價收入不征收營業稅。
2.暫不對個別營運基金征收印花稅。
3.對個人投資者買賣基金取得的差價收入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直至恢復買賣股票差價收入個人所得稅。
單位購買基金取得的收入需要納稅:
1,有限合夥企業的納稅是先分後付,與壹般企業納稅方式相同;
2.有限合夥基金的報表屬於企業,因為有限企業不是財務公司。
但實際上我們買基金的時候,對應的基金經理會買股票、債券等投資標的,買賣股票的過程肯定會涉及印花稅、交易傭金等費用。當基金收到成分股票的股息時,它也將支付股息稅.....這些費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個人投資者並不壹定要直接承擔。以分紅為例,監管規定:
對投資者從基金分配中取得的股票的股息、紅利收入和公司債券的利息收入,上市公司和債券發行企業在向基金分配股息、紅利及利息時代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基金在向個人投資者分配股息、紅利及利息時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投資基金通過不同渠道和不同方式獲得投資收益,包括:
1.利息收入:本基金的利息收入包括優先股股息和債券存款利息。國外的貨幣市場基金,其基金資產全部是商業本票、可轉讓存單或其他短期票據,收益全部是利息。
2.分紅收益:基金的分紅收益是指開放式基金通過在壹級市場或二級市場購買並持有各公司發行的股票,從公司獲得的壹種收益。分紅壹般有兩種形式,即現金分紅和股票分紅。現金股利以現金形式發放,股票股利按壹定比例作為股息給予股東。
3.資本利得收入:指證券交易之差價收入。任何證券的價格都會受到證券供求關系的影響。如果基金可以在證券需求清淡、價格較低時買入,而在證券需求旺盛、價格上漲時賣出,這種差價稱為基金的資本利得收益。資本利得分為已實現資本利得和未實現資本利得。與資本收益相比,是虧損,也分為已實現資本虧損和未實現資本虧損,構成投資基金收益的減少。
基金收益中的股息、紅利和利息是指基金的已實現收益。至於收益中的資本利得/損失部分,應該是已實現的投資利得或損失。基金凈收益中的股息、紅利、債券利息和存款利息收入均可分配;對於已實現收益的資本利得部分,取決於具體單只基金的投資目標,不同類型的基金應有不同的分配方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十二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所稱企業取得收入的貨幣形式,包括現金、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和債務豁免。
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所稱企業取得的非貨幣形式的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存貨、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勞務及相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