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壹個簡短的模範故事

壹個簡短的模範故事

壹個簡短的模範故事

壹個簡短的模範故事

壹個個短小的勞模故事,弘揚勞模精神,爭做時代楷模。未必每個人都是勞模,但每個人都可以學習和踐行勞模精神。在我們的社會中,有許多勞動模範,勞動模範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來分享壹個簡短的勞模故事吧。

壹個短小的勞模故事1

中國勞動模範代表事跡1

1960年春天,中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大慶油田的發現,壹場史無前例的石油大會戰隨即在大慶展開。王進喜帶領來自西北玉門油田的1205鉆井隊加入石油大會。

當我們到達大慶時,王進喜面臨著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沒有道路,車輛不足,食物和住房問題。但是,王進喜和他的同事們決心即使有很大的困難,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面對困難,王進喜帶領全隊人擡鉆井設備到施工現場,以“寧願活不到20年”的頑強意誌和沖天幹勁,苦幹五天五夜,打出了周年第壹口註油井。

在隨後的10個月中,王進喜帶領1205鉆井隊和1202鉆井隊。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們克服重重困難,雙雙達到了每年65438+10萬米的奇跡。

當年,王進喜病重,得不到醫院探視;鉆孔傷了腳,他靠拐杖指揮;油井發生井噴時,他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重晶石粉,被譽為“鐵人”。

王進喜在大慶油田工作的10年間,為我國石油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王進喜的“鐵人精神”激勵了壹代又壹代石油工人。

中國勞動模範事跡2

兩彈之父鄧稼先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長期甘當無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融入了中國核防衛力量的“鐵脊梁”。

19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他從海外歸來,帶著當時最先進的物理學知識報效祖國。20世紀50年代末,鄧稼先從物理學界“消失”了。

他的身影閃現在核武器的發展中。他在京外高粱地裏參與了研究所的建設,在羅布泊國家試驗場的土路上顛簸,在雲霧繚繞的山區指揮發展。

鄧稼先為中國核武器的發展奮鬥了28年,從原理上的突破和試驗、武器化的成功,到原理上的重大突破和新型核武器的研制、試驗,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中國首次、首次試驗的成功做出了突出貢獻。

鄧稼先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壹等獎、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從65438年到0986年,鄧稼先被癌癥奪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後壹個月,他長達28年的秘密經歷被揭露,“兩彈創始人”的名聲開始傳開。

簡短的模型故事2

Xxx是獸醫,是105隊的牛場負責人。他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思想上擁護黨中央,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熱愛本職畜牧獸醫工作,致力於動物檢疫和畜牧技術服務,努力為畜牧業發展和人民增收作貢獻。

爭取在業務上精通,在學習上不斷提高。

Xxx註重政治和專業學習,認真學習和實踐科學理論,進壹步增強科學發展的自覺性,努力用理論武裝頭腦,通過全方位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參加工作以來,不斷總結經驗,服務群眾。

工作中力求務實,爭取好成績。

作為壹名畜牧獸醫工作者,xxx深感責任重大。他壹直把防疫作為畜牧生產中的壹項重要工作,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為應對禽流感、口蹄疫、偶蹄病等重大動物疫情的威脅,在新的重大動物疫情的嚴峻形勢下,他起早貪黑,埋頭苦幹,周密安排防疫工作,精心篩選病畜,全面抓好動物的預防、檢疫和免疫工作,為工人經濟的穩定增長做出了貢獻。

在農戶牲畜保險工作中,xxx響應上級安排。挨家挨戶到職工家中進行宣傳,將惠民政策傳遞到職工家庭。在這項工作中,xxx不怕辛苦,認真負責,保證了工作任務的按時完成,為職工牧業降低了風險,減少了損失,保證了收入。

服務群眾,真心為群眾著想。

他是工人群眾的知心朋友,積極了解他們的疾苦,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維護他們的權益,堅持以服務工人群眾為立足點,把群眾當作自己的親人,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真情走進群眾,真心傾聽民意,真心解決困難,切實關心和溫暖群眾。

為了適應業務工作的需要,他虛心向同行學習,將所學的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他不僅熱情服務上門求助的群眾,還經常不分晝夜、風雨無阻地挨家挨戶為群眾提供技術服務。同時,廣泛宣傳和動員群眾做好動物防疫工作,贏得了群眾的滿意和信任。

遵守法律,言行壹致。

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帶頭加強法律知識學習,提高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帶頭執行單位的規章制度,嚴格遵守職業道德。

認真按照國家和行業標準完成工作,並得到上級的認可。用真正的技術和水平帶動身邊的人,用自我的真誠和坦誠感動身邊的人。

簡短模型故事3

壹、大慶“新鐵人”——李心敏。

李心敏,男,1967,大慶油田鉆井工程公司魯邁拉項目部成員、副經理,哈法亞項目負責人,dq1205鉆井隊隊長。他於1990參加工作,被分配到鐵王曼錦西1205鉆井隊工作。2003年,他成為了隊長。

在他擔任隊長期間,1205隊總鉆井進尺在國內率先突破200萬米,相當於鉆透226座珠穆朗瑪峰。2006年2月,dq1205團隊成立,走上海外創業之路,成功進軍鉆井市場,讓鐵人大旗在海外高高飄揚,用實力讓大慶品牌揚名。

他紮根於鉆采壹線,投身於周年油田的開發建設和國家資源的開發。是第十壹屆全國人大代表,先後獲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稱號。

優秀團員、“十佳模範”、*企業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等。,於2011被集團公司授予“周年新鐵人”榮譽稱號。

二,當代具有創新精神的勞動者——方

方,男,出生於1984,*中共黨員,AVIC沈飛工業有限公司鉗工、高級技師,2012年全國五壹勞動獎章獲得者。他創造了“0.003 mm加工公差”的“筆墨精準度”,被譽為“中國最好的鎖匠”。

自2003年參加工作以來,他收集了20多萬字的鉗工技術資料,制作了65,438+000多套夾具、量具和固定裝置,改進了200多套夾具、量具和固定裝置,改進了60多種工藝方法,改進了2套設備,研究了24種生產技巧。

總結先進制造方法撰寫技術論文12篇,申報技術創新項目20項,獲得“恒扭矩旋絲機”、“加工鈦合金專用絲錐”、“多功能測量臺架”等3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顯著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為企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5年以來,先後獲得遼寧省“五壹”勞動獎章、沈陽市勞動模範、遼寧省勞動模範、全國“五壹”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三、邊防軍——馬×武

馬*吳,男,漢族,中級軍銜,1969年4月出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市185團職工。1988年9月任邊防。23年如壹日堅守邊境,獲得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從1988開始,馬×武夫婦在極其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甘於清貧孤苦,以哨所為家。23年來,他們風雨無阻地在20多公裏的邊境線上從事巡邏、水防、護林任務,從壹個人的堅持到壹對夫婦的堅持。

走了29萬多公裏,相當於繞地球七圈的長度,磨破了400多雙膠鞋,裁出了40多套休閑服和粉絲服,寫滿了27本值班筆記本。馬*吳夫婦駐守山德龍口,從未發生壹起違反邊防政策和涉外事件,報告和排除險情近百次。

該哨所在西北邊境被稱為“桑德克民兵夫妻哨所”和“西北民兵第壹夫妻哨所”。2003年,桑德克民兵哨所、32號界碑和抗洪保土碑被列入兵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關於勞動模範的故事

勞模的故事200字左右。

勞模的故事200字左右。在我們平時的學習或者工作中,應該都有寫事跡的經歷。事跡材料可以弘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和學習先進。以下是壹個勞動模範的故事,200字左右。

勞模的故事大約是1

中國名人勞動模範事跡1

“高標準、嚴要求、快行動、幹實事、難搶、送方便”是30多年來激勵著壹代又壹代紡織工人的“夢桃精神”。

1951年,趙,16歲,進入陜北國家棉花壹廠。1952年5月,在學習“郝建秀工作法”活動中,趙第壹個穿上“郝建秀紅腰”,成績非同壹般。攔車時,別人巡壹圈需要3-5分鐘,她只需要2分50秒。

她進廠不到兩年,就取得了千錠只斷55錠的好成績,皮輥花率1.89%。她第壹個響應廠黨委“擴臺擴錠”的號召,車檢能力從200錠擴大到600錠,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

趙孟濤提出了壹個響亮的口號:“不讓壹個夥伴掉隊!”在她的影響下,“人人都要先進,爭當勞模”蔚然成風。從1952到1959這7年間,她創下了每月完成國家計劃的先進紀錄,還幫助12位同誌成為企業先進工作者。

1959年,她和她的“趙團”雙雙參加全國英模大會,成為紡織戰線的壹面旗幟。

1963年,趙創造了壹套先進的清潔檢查操作方法,在陜西省全面推廣。同年,全國勞動模範因肺癌去世,年僅28歲。

“趙集團”的旗幟依然放射著耀眼的光輝。1980年,該組被國家經委授予“全國優秀質量管理組”稱號。

中國名人勞動模範事跡2

1960年春天,中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大慶油田的發現,壹場史無前例的石油大會戰隨即在大慶展開。王進喜帶領來自西北玉門油田的1205鉆井隊加入石油大會。

當我們到達大慶時,王進喜面臨著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沒有道路,車輛不足,食物和住房問題。但是,王進喜和他的同事們決心即使有很大的困難,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面對困難,王進喜帶領全隊人擡鉆井設備到施工現場,以“寧願活不到20年”的頑強意誌和沖天幹勁,苦幹五天五夜,打出了周年第壹口註油井。

在隨後的10個月中,王進喜帶領1205鉆井隊和1202鉆井隊。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們克服重重困難,雙雙達到了每年65438+10萬米的奇跡。

當年,王進喜病重,得不到醫院探視;鉆孔傷了腳,他靠拐杖指揮;油井發生井噴時,他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重晶石粉,被譽為“鐵人”。

王進喜在大慶油田工作的10年間,為我國石油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王進喜的“鐵人精神”激勵了壹代又壹代石油工人。

勞動模範的故事是左和右2

1,鄭月蘭,2000年全國勞動模範,蒼南縣養路工人,浙江省第九屆、第十屆人大代表。自1979以來,壹直堅守在道路養護第壹線,先後在平陽馬步、蒼南靈溪、南水頭、河西、西頭埠路班、馬站路站進行道路養護。“晴天壹身灰,雨天壹身泥”是她作品的真實寫照。

從65438到0992,她擔任河西公路站站長,成為溫州公路系統第壹位也是唯壹壹位女站長。2006年8月10日下午,超強臺風“桑美”在馬站鎮登陸,公路設施損失慘重。數十條道路坍塌,無數路邊樹木被吹倒,車站建築損毀嚴重。淩晨2點,她不畏艱險,立即組織了壹次艱難的搶通。

她獲得了全國“五壹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女職工、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百佳婦女、省先進女職工、省勞動模範、省交通行業十大文明標兵、改革開放30年浙江省交通創業創新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2.葉鵬,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天信儀表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交通技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第十屆人大代表。

1998以來,先後擔任天信儀表集團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副總裁,先後主持開發智能氣體流量計、電子容積校正器、自動化系統等20多個系列產品。產品技術處於國內外先進水平,多個項目被列入“國家新產品”、“國家火炬計劃”、“國家創新基金”,1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劃”。

牽頭起草1國家標準和1浙江制造標準,參與編寫國家和行業標準法規8項,擁有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及軟件著作權30余項,發表論文13篇,參與編寫專業書籍3部。

得益於本人及團隊的努力和創新,天信儀表始終領先於國內同行,公司業績連續多年位居國內同行首位,為蒼南經濟發展和中國自動化儀表技術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3.林暉,2011全國先進農業工作者,蒼南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高級農藝師。先後參與和主持農業科技豐收項目30余項,獲得技術成果獎18項,其中國家農牧漁業豐收獎壹等獎2項,國家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溫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他認真總結技術經驗,撰寫了30多篇技術論文和調研報告,其中20多篇發表在《中國農業科學通報》、《中國水稻》、《浙江農業科學》等國家級農業核心期刊上。

工作中,他熱愛本職工作,始終紮根“三農”壹線。先後獲國家、省、市、縣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20余名,獲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科技人員、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獎。

溫州市先進農業科技工作者、溫州市優秀科技工作者、蒼南傑出人才、蒼南拔尖專業技術人才等榮譽稱號,為蒼南農業生產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4.李,2007年全國“五壹”勞動獎章獲得者,蒼南縣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30多年來,她壹直站在臨床實踐的最前沿,用她的知識和技能治療了千千成千上萬的患者。

2006年8月10,超強臺風“桑美”登陸馬站,數十萬人陷入災難。在停電停水通訊交通中斷的困境中,面對從四面八方湧入醫院的受災群眾,她憑借在陜西搶救室狹小、設備簡陋的條件下,30多年醫療救治積累的臨床經驗,

急中生智,下達了“同型同方”的應急救治方案,利用手電筒、應急燈和壹切可以利用的條件,有序開展搶救工作,使當晚32名重傷員和49名手術病人無壹出現傷情惡化和危重,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創造了奇跡。

榮獲2006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全省抗臺救災先進個人、市“三八紅旗手”、市衛生系統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工作者、首屆全縣十佳婦女等榮譽稱號。

5.尹興靜,2013全國五壹勞動獎章,浙江蒼南儀表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曾獲浙江省勞動模範、溫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溫州市電子信息產業名師、蒼南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榮譽。

負責開發的新產品經科技部門鑒定,多項新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如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省重大科技項目和優先主題項目、省高新技術產品等,為企業轉型升級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實現技術創新的同時,繼續加強營銷市場開發,推動企業經濟指標快速增長,使企業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燃氣計量儀表供應商、全國勞動關系和諧模範企業、全國雙愛雙評先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溫州市中小企業30強、蒼南縣工業示範企業。

勞動模範的故事是左和右3

1,孫:師徒傳承紡織“柴火”

她是壹位精益求精的技術專家,更是壹位孜孜不倦的技能導師。作為紡織生產壹線工人,孫堅守崗位,肩負責任、理想、技術、創新。

長源紡織主要生產紡織用紗,是福建省紡織龍頭企業之壹。來自生產壹線的孫,是這條紡織生產線上的勞動模範和技能大師。

在紡織行業,孫已經工作了20多年。作為主教練,孫習慣了早起貪黑的節奏。豐富的經驗使她把繁忙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

2.全國勞動模範周明娟“名師帶徒”傳授“美麗秘籍”

黨的十九大代表、省財貿工會兼職副主席、杭州白潔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運營部助理周明娟指著嵌在“周明娟全國勞動模範創新工作室”外墻上的五只手模型,對兩位弟子說,它們分別代表著工匠精神、榜樣力量、勞動光榮,不忘自己的首創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3.福建省勞動模範陳加友:用匠人的匠心踐行茶人初心

陳加友,出生於安溪縣龍圈鄉,1969,福建佳友茶葉機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車間主任,專職講師,維修電工高級技師,茶葉鑒定師高級技師,國家級技術專家,全國機械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30年來,陳加友壹直從事茶機械的教學、創新、R&D和生產,培養了壹大批茶機械創新型專家,先後獲得國際發明金獎1項、國家發明金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1項、省專利獎1項。

發明國家專利37項,參與制定茶葉國家標準2項,省、地方標準2項,主持國家、省、市科研項目13項,出版茶葉機械專著1部,發表論文36篇。2018獲福建省勞動模範。

4.江_:“孩子們的笑臉是我最大的幸福。”

2009年,福州市倉山區第壹中心幼兒園園長姜被評為“福州市勞動模範”。

校園無小事,壹切都是為了育人。姜把自己的青春和愛心奉獻給了幼教事業,就像樹葉把自己的年華獻給了花朵,用心靈和感情陪伴著每壹個孩子成長。

姜從事幼兒教育工作28年,在幼兒教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作為幼兒園的園長,她負責園內所有的大事小情。

5.郭:傳承雷鋒精神,助人為樂。

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道路管理業務負責人郭,視雷鋒為人生楷模,以雷鋒道路為人生選擇,甘當路石,默默奉獻,時刻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立誌傳承雷鋒精神。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當代雷鋒”稱號。

壹個勞動模範的故事

壹個勞模的故事,300字。

壹個勞模的故事,300字。在學習或工作中,都有關於勞模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有壹定的真實性,能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以下是300字的勞模故事。

勞動模範1的故事

韓偉1

韓偉,男,高中學歷,中學生黨員,宣武區郵政投遞局永安路投遞部壹名快遞員。他投遞郵件400萬封,消除假信2萬多封,被群眾譽為“為民貼心的綠色使者”。

從65438到2006年,韓偉走街串巷,帶著壹顆赤誠的心,按時給幾十萬用戶投遞信件和報紙,壹天三次,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韓偉先生總是說:“用戶是我們快遞員的親戚。要為親人分憂,用自己的雙手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多年來,韓偉走街串巷為用戶送報紙、送“心”,用自己的雙手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2.孟廣斌

他註冊了“雷鋒”鞋攤,幾十年如壹日,用壹針壹線書寫了誠實守信的人生信條,用壹個普通勞動者的執著詮釋了壹個基層工匠的社會價值。

孟廣斌出生於貧困之中。因為小時候得到過很多村民的幫助,他決定用自己的雙手回報社會。孟廣斌把雷鋒作為他的榜樣。從65438到0988,他開始在哈師大校園外擺攤修鞋。他的鞋攤旁邊有壹塊小黑板,上面寫著:“鞋子穿破了請不要擔心,廣賓會解決妳的後顧之憂;生活中互幫互助,雷鋒精神銘記於心。“他還做了2000多張優惠卡,分發給學生。所有的貧困學生、老人和殘疾人都來免費修鞋。

幾十年來,他自願修補了10多萬雙鞋子。不管刮風還是下雪,他都要等到學生們把鞋子從學校拿走後再收。他認為這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8月24日,1995,家裏發來電報,說我在山東的母親病重,讓他盡快回來。但看到鞋架上還有五雙修好的鞋,沒人來拿,他就壹直等到晚上學生們把鞋拿走,才趕去火車站。

3.陶玉國

礦工陶玉國是全國勞動模範。生活中的陶玉國是壹個樂觀豁達的煤礦工人。別人說他努力,他卻總是害羞的說自己是個普通的“拔牙人”。

煤礦是高危行業,他從事的是高危行業中的高危工種:采煤工作面和回柱。這個工作采煤工有壹個形象的比喻,叫“虎口拔牙”,就是采煤工作面煤層開采後,采空區內的設備和支撐頂板的支柱回收。

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對技能、體力、耐心、經驗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極高。陶玉國從不誇大這項工作的危險性和艱巨性,也不向領導索要報酬。他總是默默承受,壹次次安全完成任務。他已經在采煤工作面工作了20多年。

4.楊·

楊是江蘇吳縣人。全國勞動模範。

1949起,歷任江蘇省吳縣嶽西鄉樟木村農會主任、某大型黨支部書記、農工商聯合公司總經理。1955,加入中國* * *產黨。他帶領全村幹部群眾,堅持走致富路,積極發展集體經濟,穩定農業,搞活副業,興辦工業,走出了壹條農業、副業、工業協調發展的路子。

全村430戶依靠集體經濟成為萬元戶,全村榮獲全國農業先進單位。1979在全國勞動模範表彰大會上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5.石傳祥

石傳祥出生在山東德州齊河縣壹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4歲那年,他逃到北京郊區宣武門的壹個私人糞場,被生活所迫,做了壹名掏糞工。全國著名勞動模範,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64年,北京環保局安排壹些年輕學生去挖糞。石傳祥當時是崇文區清潔隊青工班的班長。為了改變壹些青年工人怕臟怕醜的思想,年近半百的石傳祥帶頭幹臟活,以身作則地教導青年工人,說“工作無尊嚴,工業無尊嚴;寧要壹人臟,不要萬人凈”,教育影響著年輕壹代安心從事這個行業的工作。"

勞動模範的故事2

青年組工Xx用行動詮釋了壹名優秀組工的深刻內涵。組織部壓力大,強度大。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他經常主動加班,從不抱怨。

接任研究室主任後,面對任務量大、人少的現實,早起熬夜成了家常便飯,但他壹直默默堅守在崗位上,手裏什麽也沒拖過。

搞信息後,他把宣傳當成了愛好。短短三年,我從壹個門外漢變成了壹個“業務專家”和“通才”。撰寫資料200余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64篇,擬稿60余萬字。工作報告多次受到上級領導表揚。

在籌備村官聯誼會、創辦村官刊物《青春印記》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幹部考察考核中,他認真執行《幹部任用條例》和《考核工作細則》的規定,以言行維護幹部的良好形象。

在工作中,他始終牢記並模範踐行公道正派的要求,以堅強的黨性踐行組織工作的責任、奉獻、光榮的要求!

勞動模範3的故事

俗話說,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這句話對於魏超群來說無疑是恰如其分的。作為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縣環衛站的壹名班長,魏超群在他臟、苦、累、忙的崗位上,無怨無悔地走過了十二個春秋。今年五壹勞動節前夕,她被評為“省勞動模範”。

了解環衛工作的人都知道,壹年四季,環衛工人早出晚歸,滿街掃垃圾,風裏來,雨裏去。每到節假日,都是環衛工人最忙的時候。來自農村的魏超群淡定地說:“忙起來怕什麽?我最怕沒有工作。”魏超群從5438年6月到0994年3月從事環衛工作,在全縣48.6萬平方米的20條街道上,用壹把五尺掃帚書寫著無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8點,正當縣城燈火通明,千家萬戶團聚的時候,魏超群還在車站忙著打掃衛生。家裏有壹個80多歲的奶奶,家裏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而丈夫在停車場打零工。

在這種特殊的時候,魏超群只好心虛地叫上侄子幫忙殺雞做飯。她說:“沒有人願意壹直吃團圓飯,但我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就只能管家裏的事。沒有辦法。”她奶奶同情地說:“十幾年來每年都這樣,晚壹點也沒關系。”

人自然會生病。同樣,長期在壹線工作的魏超群也不例外,但她總是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對待疾病。她自嘲說:“我壹般感冒發燒就運動,掃大街出出汗就好了。”就她記憶所及,在過去的十二年裏,她只需要臥床兩次。2003年有壹次,她手上長了個囊腫,需要手術;另壹次是去年急性盆腔炎。

但兩次都沒有請病假,而是利用休息時間治病,手術後幾天就上班了。她班上有七個人,她壹天工作六次。也就是人們從淩晨3點到晚上9點上班。

眾所周知環衛工作又苦又臟,但環衛工人所受的委屈卻鮮為人知。魏超群說,淩晨3點多,她拉著壹車垃圾上坡,路中間有壹輛車。她請司機讓路。然而,該車司機並沒有躲避的意思。實在沒辦法後,魏超群只好小心翼翼地拉著車。路過的時候,掃帚毛微微掃了壹下門。雖然沒有刮傷,但司機還是大發雷霆,大罵魏超群。

另外,晚上經常會遇到醉醺醺的人破壞垃圾桶。對此,魏超群總是很有耐心,很有說服力,但往往被忽略。

  • 上一篇:外匯俱樂部外匯國際金融集團的外匯是什麽?是騙人的嗎?謝謝妳,上帝保佑。
  • 下一篇:焦作有幾家上市公司。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