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階段有很多坑。
除了K12,素質教育中的教育分期貸款現象也越來越嚴重。
上個開學季,深圳的張女士因為沒時間監督孩子練琴,就給6歲的女兒訂了壹對壹的在線鋼琴陪練,利用“0首付,0利息,開學季課程包限時優惠”的優惠政策。快速陪練的課程顧問說,張燦女士分期付款,因為費用超過1萬元。如果分三期,可以免息,手續費平臺承擔;如果不滿意,還可以隨時退課退款。為了打消張女士的顧慮,課程顧問還表示,Aauto快陪練平臺的付費學員超過10000人,月收入近15萬。有非常好的用戶增長和現金流儲備,絕對值得信賴。
最終,張女士選擇了分三期付款。然而她不知道的是,這家年輕的公司,因為瘋狂的擴張速度,有很多用戶抱怨其師資質量不夠穩定,她喜歡的導師很難預約到。
好在張女士接觸的只是教育分期貸款的坑,而在她之前,還有壹家更慘的培訓公司。
2065 438+08 10月9日,18,號稱融資數千萬的教育機構學霸壹對壹平臺被關停。公司官網顯示“公司服務器磁盤欠費”,客服電話持續“無人接聽”。媒體爆料“學霸1 vs 1”學費2000多萬,員工工資500萬左右。2065438+2008年9月初,另壹家培訓機構“貝托國際少兒英語”的幾家線下門店關門,導致“300多名家長學費難退”。兩家機構的受害學生家長反映,由於購買期間申請了分期貸款支付學費,機構關閉後不僅維權困難,還存在“沒課了,貸款還得還”的問題。
作為第三方投訴平臺,數據還顯示,2019年第壹季度,全國教育培訓行業有效投訴1714。其中,尚德機構、博學教育等機構成為譴責的焦點。受行業主要應訴機構尚德機構投訴解決率下降的影響,第壹季度行業整體投訴解決率將達到32.3%。從投訴類型來看,大部分與教育階段有關。
從“看起來很美”到多方博弈的“信用套路”
為什麽看似教育機構、金融機構、學生三方互利的教育分期貸款模式,實際上卻引發如此多的抱怨和負面?這還要從教育分期付款模式的原理說起。
互聯網教育金融的教育分期貸款的設計原理是,學生在報名教育培訓機構時,通過金融平臺申請貸款作為學費,然後分期還款。理想的效果是學生克服受經濟條件限制掌握技能的問題,教育培訓機構增加學生數量進行發展,金融平臺盈利。表面上看,真的是能三方共贏的好“生意”。
但在實際操作中,這種看似無懈可擊的三角模式,因為涉及到利益,每壹個環節都在向出軌的方向發展,最後成為害人不淺的“信貸套路”。
誇大宣傳,都是為了招攬顧客。和所有互聯網網點壹樣,互聯網教育網點的起步階段也是壹塊亟待開發的處女地。誰更擅長跑馬圈地,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誰就更受資本和觀眾的青睞,最終贏得互聯網的贏家,吃掉超級大BUFF。為了快速獲得客戶,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很多教育培訓機構都在爭先恐後地打出吸引人的口號來吸引客戶。如達內教育在官網推出了“先就業,後分期付款”的全額資助計劃,推出零利息分期服務。在線上,新東方也推出了“先上課,後還款”的分期信貸服務,500元以上課程全部支持免息分期付款。這些機構都說對課程不滿意的學生可以退款,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教育產品沒有具體的質量標準,主要靠主觀感受來判斷。壹旦涉及退款,培訓機構和消費者在退款標準和確認服務標準是否統壹的問題上必然不會有分歧。
此外,由於教育培訓機構向第三方金融服務機構申請貸款,在貸款的過程中,除了學生的個人信息,其余都是由銷售或課程顧問操作。為了達到成績指標,很多課程顧問在審核學員的資料時難免會睜壹只眼閉壹只眼。但當學生要求退款,維權有困難時,大部分課程顧問都能壹拖再拖。即使積極配合,這種涉及學生、教育培訓機構、金融機構的退款程序也非常復雜。壹旦出現延遲,即使平臺承諾免息,學生也必須在退款完成前每月還款,否則信用記錄仍會受到影響。
分期貸款和燒錢擴張下的金融風險
為了提高獲客率,免息分期模式越來越受到教育培訓機構的青睞。比如VIPKID說,通過微信平臺或招聯金融的微貸支付,可以享受5、10或12的免息期;Gogokid作為VIPKID的標桿,也表示用戶可以通過螞蟻花唄分期購買課程,不收手續費;快陪練也意味著,如果用戶分三期購買課程,手續費由平臺承擔。然而,如此瘋狂的軍備競賽確實可以增加客戶數量,但也大大增加了教育培訓機構運營的風險。壹旦用戶無法支付這筆費用,加上退款率和逾期率的存在,最終不得不依靠平臺與銀行結算,增加了教育培訓機構的財務風險。此外,由於平臺需要向用戶分期支付利息(比如部分免息分期由平臺支付),這大大增加了平臺的運營成本。目前51talk在去年6月份就停止了分期業務,原因是最近經濟不景氣。
除了對客戶的爭奪,還有對市場份額的瘋狂爭奪。為了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獲得競爭的主動權,很多平臺造血能力不足。
對金錢的追求已經到了飲鴆止渴的地步,甚至不惜采取教育分期貸款、風險投資融資、雙駕馬車的模式獲取資金,試圖繞著賽道比賽。比如業內普遍采用的教育分期貸款,通過撬動金融機構的資金來運作,相當於憑空增加了壹個變相的資金池,為其持續快速擴張提供資金支持。此外,在這種心理的驅動下,壹些平臺正在加快融資步伐,擴充軍備。比如上面說的快陪練,就是在體量小、融資額小的情況下,利用分期貸款融資的模式進行擴張,卻忽略了這種模式大大增加了自身的運營成本和財務風險,也帶來了很大的不穩定性。
換句話說,教育分期貸款的介入,讓原本美好的互聯網教育異化成了壹個充滿套路的遊戲。年輕人的自我成長和殘酷的現實之間存在博弈。為了發展,他們選擇用貸款冒險,沈重的債務換來的是成長的痛苦。教育培訓機構與血腥市場的博弈,已經從育人的初衷異化為逐利的資本博弈,也危害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金融平臺和監管部門之間存在博弈。他們瞄準監管漏洞,不惜降低風控標準。他們唯利是圖,最終他們的錢沾滿了教育的鮮血。但不排除這些教育培訓機構壹旦出現經營危機或者卷款跑路,對消費金融機構和學生來說都是壹場災難,危害絕對不可低估。
是誰在用教育分期貸款給人挖坑?
教育培訓機構是教育分期貸款的主要推動者。因為市面上專業技術培訓的在線教育課程單價都是幾萬,甚至達到幾十萬。很多客戶在還款的時候會比較擔心,選擇教育分期貸款的話負擔會大大減輕。不排除部分原本沒有還款能力的同學買單,但也為平臺埋下了高退款率的隱患。
消費金融機構也是壹個重要的推動者。作為主要集中在壹二線城市,以城市白領和年輕父母為主的用戶群體,其資金量高、需求量大、逾期率小,是消費金融機構最愛的消費場景,吸引了眾多消費金融機構紛紛加入教育分期市場。
針對這種不健康的行業現象,上海市消保委在2018至8月的教育培訓投訴分析中指出:部分培訓機構為消除消費者對支付的顧慮,以“引導推薦”或“涉嫌脅迫”的方式要求消費者向其合作的金融機構貸款,讓消費者以信用風險換取資金擔保。壹些機構將貸款包裝成“免息”、“分期付款”等福利,卻對貸款的限制性條款和風險只字不提,令人困惑。這使得“惡意包裝、審查不嚴、資金風險等貸款風險凸顯。”要想真正化解教育分期貸款帶來的這些風險,需要各方慎重考慮選擇。
相關問答:相關問答:在51汽車平臺買奧迪車靠譜嗎?多少年可以分階段?我姐姐買的。她買了輛奧迪a4。當時首付好像不到兩千,她好像是1年分期。如果覺得壓力大,可以選擇3年或者5年。那就很容易了。對於我姐來說,這種分期模式比全款或者外面租車劃算。豪車是她自己的,負擔不重。我覺得她很幸福。我感覺在這個大環境下,這種低首付分期買車的模式非常適合年輕人或者經濟困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