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後,宋朝逐漸走向政治混亂。新黨舊黨互相攻擊,新政舊政交替。誰也說不清楚誰對誰錯。但是朝臣和百姓都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
有時候甚至皇帝的個人喜好對國家的政治影響也很大。宋徽宗酷愛藝術,不思治國,最終讓天下在他手中崩塌,迫使漢文化再次上演南渡。長江以南的偏安政權,顯然只剩下壹口氣了。強大的晉國為什麽滅不了南宋?
北方很多土地沒有完全消化;
金國是新興政權,他們的社會跨度其實很大。準確地說,是從奴隸社會直接過渡到封建社會。
他們在東北過著漁獵的生活,屬於契丹人的附屬國。但在契丹和北宋發展的後期,腐敗不可避免,兩軍戰鬥力大降。但是,契丹人畢竟是北方的遊牧民族。瘦瘦的駱駝比馬還大,從戰鬥力上來說,比北宋的士兵強多了。
當時宋朝與金人簽訂海上同盟,把收復巖雲的夢想寄托在金人進攻遼國上,但金人野心無窮。他們在戰鬥中發現了宋軍的軟肋,於是在滅了契丹之後,把矛頭指向了曾經的盟友。
從土地面積的比較來看,宋代北方的土地雖然沒有遊牧民族的土地遼闊,但從土地利用的程度和價值來看,宋代土地的價值遠遠超過少數民族土地的價值。
金人從白山黑水壹帶崛起,打敗遼國是偶然的。當時的遼國皇帝非常昏庸,幾次錯誤的決策讓遼國的土地日漸減少。但是,金人數量少。如果每個地方都要派兵把守,那麽金人的兵力壹定是不夠的。所以金人只能與地方利益集團合作來維持自己的統治,間接降低了金人對國家的控制力。
宋朝漢人南渡後,金人雖然追擊,但始終無法摧毀南宋的政權,所以想用其他手段迫使南宋投降,於是扶持北方的壹些偽王朝與南宋對抗。這樣壹方面可以削弱南宋和中原漢人的實力,另壹方面可以消化後方的土地。
這是金人始終無法滅南宋的重要原因。如果當時金人已經完全消化了北方的土地,那麽滅宋於南方肯定會提上日程,就像完顏亮的詩“西湖上百萬大軍,即刻登上吳山第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