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銷售方式的根本變化
百貨公司是世界商業史上第壹個實施新銷售方法的現代大眾銷售組織。其新的銷售方法可以總結如下:
(1),顧客可以無所顧忌地自由進出店鋪;
(2)商品銷售實行“明碼標價”,所有商品都有價簽,以同樣的價格賣給任何顧客;
(3)、陳列大量商品,讓顧客隨意挑選;
(4)顧客購買的商品不滿意可以退貨。
這些銷售方式雖然是現在很常見的東西,但是都是從百貨公司的誕生和零售的變化中衍生出來的。
2.經營中的根本變化
當時的百貨商店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幾個不同的商品部門,就像是壹個屋檐下的“商店群”,就是把很多商品按照商品類別分成部門,由部門負責組織進貨和銷售。而且百貨公司主要以日用品為主,實行大量的綜合經營的銷售機構。他們根據不同的商品和不同的銷售部分進行操作,雖然每個部分的操作規模都不大。但由於是聚集在壹個經營實體中,這種綜合經營的規模與之前的雜貨鋪、專賣店相比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百貨商店實行綜合經營也是適應大規模生產和大規模消費的根本變化之壹。
3.組織和管理的根本變化
相對於傳統的城市零售店和農村雜貨店,店主不僅親自經營,而且自己負責人、財、物的管理,百貨公司同時經營幾個系列的商品,企業龐大,因此其經營活動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專業部門,實行分工合作;管理工作是分層進行的。企業有統壹的規劃和組織管理原則,然後幾個職能管理部門分別實施。因此,百貨商店是在壹個資本的計劃和控制下,按商品系列分部門、分層次組織管理的。
二、第二次零售革命:超市的誕生1。革命性的變化
超市標誌著壹場零售革命的爆發,對零售業的創新發展和整個社會的變革帶來了以下影響:
(1),開架賣法受歡迎。雖然不是超市發起的,但是因為超市而發展。超市的自選購物方式作為壹種重要的競爭手段,不僅沖擊著原有的零售形式,也影響著新的零售業態。後來的折扣店、倉儲式商店、便利店等等都采用開架自選或者完全自助的方式。
(2)人們節省了大量的購物時間。隨著女性工作時間的增加,閑暇時間的減少,人們不再把購物當成壹種休閑方式,要求購物更加方便快捷。超市正好滿足了人們的新要求,將原本分散的各種商品集中在壹起,大大節省了人們的購物時間,使人們能夠將有限的閑暇時間用於旅遊、娛樂、健身等活動,創造了壹種全新的現代生活方式。超級市場
(3)舒適的購物環境受歡迎。超市營造的整潔、幹凈、舒適的購物環境,取代了原本淩亂嘈雜的生鮮市場,讓人相信購買任何商品都能享受購物的樂趣。
(4)促進了商品包裝的變革。開架自選迫使廠家進行全新的商品包裝設計,在包裝和標簽上展開競爭,出現了許多包裝完整、裝潢精美、標識突出的品牌,也使商場更加整潔美觀,營造了良好的購物環境。
創建背景
超市的出現和發展現在看來有其歷史必然性,其背景是:
(1),經濟危機是超市出現的導火索。20世紀30年代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使得居民購買力嚴重不足,零售商紛紛倒閉,生產大量萎縮,店鋪租金大幅降低。超市利用這些租金低廉的閑置建築,采取節約人工成本、自助購物、薄利多銷的經營方針,做到了低價,受到了當時受經濟危機困擾的消費者的歡迎。
(2)生活方式的改變促成了超市。二戰後,越來越多的女性參加工作,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此外,城市交通擁擠,原有零售店的停車設施落後。許多消費者希望去購物中心購買壹周所需的所有食品和日用品。超市就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這種需求而誕生的。
(3)技術進步為超市創造了條件。冷藏設備的發展為超市儲存各種生鮮食品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包裝技術的完善為超市的顧客自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後來電子技術在商業領域的普及應用,促進了超市電子設備的使用,提高了銷售的機械化程度。此外,冰箱和汽車在西方家庭的普及使消費者有可能遠距離大量購買。
三、第三次零售革命:連鎖店的興起是現代大工業發展的產物,適應了大工業的生產要求。其實質是將社會化大生產的基本原理運用到流通領域,以達到提高協同經營能力和規模化經營效率的目的。連鎖店的基本特征表現在四個方面:
(1),規範化管理。在連鎖店中,每個分店都有統壹的店名,使用統壹的標識,進行統壹的裝修,在員工服裝、營業時間、廣告宣傳、商品價格等方面保持壹致,從而規範連鎖店的整體形象。
(2)專業化分工。連鎖店總部的功能是連鎖,門店的功能是銷售。表面上看,這和單店差別不大,實際上是質的不同。總部的職能是研究企業的業務技能,直接指導分公司的經營,使分公司擺脫過去經驗管理的影響,大大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3)、集中采購。連鎖總部集中采購,大批量的商品,從廠家可以獲得較低的采購價格,從而降低采購成本,獲得價格競爭優勢。由於店鋪是有組織的,因此克服了采購的盲目性,保證了銷售的需要,不會有過多的商品庫存,降低了庫存成本。每個店鋪負責銷售,所以有更多的時間和手段去組織銷售,從而加速商品周轉。
(4)簡化操作。連鎖店的經營流程和工作場所的經營活動要盡量簡單,減少體驗因素對經營的影響。因為龐大的鏈條系統,在每個環節的控制上都有壹套具體的操作流程,需要精簡不必要的流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信息技術孵化零售業第四次變革在信息時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對零售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其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不亞於前三次技術革新對生產的影響。網絡技術引發了零售業的第四次變革,甚至改變了整個零售業。這種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技術打破了零售市場的時空界限,門店選擇不再重要。門店選擇曾經在傳統零售商的經營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把傳統零售企業成功的首要因素歸結為“Placeplace”(選址、選址或選址),因為沒有客流就沒有商流,而客流的多少,就成了零售經營中至關重要的因素。連鎖店的迅速崛起,打破了單店的空間限制,贏得了更大的商圈。在信息時代,網絡技術突破了這種地域限制,任何零售商都可以通過壹定的努力將目標市場拓展到全國甚至全球。市場真正國際化,零售競爭更加激烈。對於傳統門店來說,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會大大降低,需要更多的依靠管理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2.銷售方式變了,新的業態出現了。在信息時代,人們的購物方式將發生巨大的變化。消費者將從“在商店購物”進化到“坐在家裏購物”,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完成以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網上購物過程。購物方式的改變必然導致店鋪銷售方式的改變,壹種全新的零售組織形式——網店應運而生。其無與倫比的優勢將成為全球商業的主流模式,與傳統的商店商業進行全方位的競爭。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傳統零售商也將引入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組織形式來改造傳統商業模式,並嘗試在互聯網上開展電子商務,將網店的商流優勢與傳統商家的物流優勢結合起來,發揮最大效應。零售業的改革不再是局部的創新,而是真正的革命。
3.零售商的內部組織面臨重組。在信息時代,不僅會出現壹種新的零售組織——網上商店,傳統的零售組織也會面臨重組。無論是企業內部,還是企業與外界之間,網絡技術都會取代零售商原有的壹些渠道和信息源。它對零售商的企業組織也有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包括:業務人員和銷售人員的減少,企業組織層次的降低,企業管理的增加,零售店數量的減少,企業內外虛擬組織的盛行,如虛擬商店、虛擬部門等。這些影響和變化促使零售商意識到組織再造的迫切需要。特別是網絡的興起,改變了企業內部的運作模式,員工的學習和成長方式,勞動者個體的獨立性和專業性得到了進壹步的提高。
4.運營費用大大降低,零售利潤進壹步降低。在信息時代,零售商的網絡化經營實際上是新的交易工具和新的交易方式的形成過程。在零售商網絡化經營中,內部和外部交易成本都會下降。對於壹個零售商來說,如果完全實現網絡化經營,可以節省的成本包括:企業內部聯系和溝通成本;企業人工成本;避免大量采購的占用費、倉儲費、場地費;通過虛擬店鋪或虛擬店鋪街銷售的店鋪租賃費;通過互聯網進行宣傳的營銷費用和獲取消費者信息的調查費用等。此外,由於網絡技術極大地克服了信息交流的障礙,人們可以在網絡上漫遊和搜索,直到顯示出最佳價格,這將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並導致零售利潤的進壹步減少。
在過去的20年裏,國外零售業產生了:
1.CATEGORYSPECIALIST是壹家折扣店,占地8000平方英尺,銷售幾種商品,如Toys“R”Us玩具專營店。
2.家裝中心是整合了傳統五金店和木材堆場的特許經營商,比如美國的HOMEDEPOT。
3.WAREHOUSECLUB是壹家壹般商品零售商,向顧客和小型企業提供有限種類的商品,價格低廉,不提供服務,如Sam Club。
4.零售商以低價出售時尚紡織品,但它們並不總是壹個品牌。比如馬歇爾。
5.CATALOGSHOWROOM指的是陳列室與期貨倉庫相鄰的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