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6月21日,虹軟科技在科技創新板上海市委2019第八次審議會上“過會”。這意味著,再過幾周,科技創新委員會將迎來第壹個視覺AI。我考慮的結果是,這個第壹似乎不僅僅是國內的,還有全球的。
虹軟科技是可視化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提供商。20多年來,虹軟科技在視覺人工智能領域開發了壹系列底層算法,並將其做成產品和解決方案。目前虹軟的視覺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主要應用於智能手機行業,客戶包括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LG、索尼、語音等廠商。同時,隨著人工智能的到來,虹軟科技開始向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能保險、智能零售、互聯網視頻等領域進軍。虹軟科技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在與全球消費電子領導者的深度合作中,實現了核心技術的不斷叠代和產品的不斷創新。
此外,虹軟科技還推出了AI開放平臺,免費向相關企業、創業團隊和個人開發者提供人臉識別、人證驗證、活體檢測等核心技術,幫助中小企業打破技術壁壘的同時,也讓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在更多場景落地。
產品和解決方案
目前虹軟科技提供三種解決方案:智能手機視覺解決方案、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和其他物聯網智能設備視覺解決方案,其中來自智能手機視覺解決方案的收入占全部營業收入的絕大部分:2016年67.93%,2017年91.27%,2017年2065438+。
虹軟科技根據每款智能設備的不同特點,在有限的開發周期內為客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在“性能-功耗-硬件成本”三個方面達到最優平衡。通過采用虹軟科技提供的視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智能設備可以在現有能力的基礎上突破硬件成像能力的限制,提高成像質量和效果,特別是通過先進的算法控制和優化智能計算以降低功耗,使許多全新的智能攝像和相關視覺應用成為可能,提高用戶體驗和設備的性價比,增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目前,虹軟科技提供的視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於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能保險、智慧零售、互聯網視頻等場景,新的視覺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應用場景仍在探索中。
商業模式
虹軟科技是典型的To B企業,主要向行業客戶銷售自己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虹軟科技設有銷售部,主要以直銷的方式向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能零售以及各種帶攝像頭的物聯網設備廠商銷售視覺人工智能算法軟件。
盈利模式
虹軟科技的盈利模式是將視覺人工智能算法技術與客戶的特定設備深度融合,通過合同授權給客戶,即客戶在約定的智能設備上加載相關算法軟件或軟件包。
虹軟自稱是壹家可以按件向國內外客戶收取軟件技術授權費的企業,即按照客戶生產的裝載虹軟算法技術的智能設備數量收取。
市場地位
虹軟科技是全球視覺人工智能行業領先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根據IDC的統計,2018年全球出貨量前5的手機品牌中,除了蘋果之外,其他四家搭載Android系統的手機廠商,即三星、華為、小米、OPPO,都搭載了虹軟科技智能手機的視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2018年度,虹軟科技從這五家客戶獲得的收入分別為26860.37萬元,占營業收入的58.64%。
招股書顯示,采用虹軟科技視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手機客戶有: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魅族、索尼、中興、傳音、聯想、摩托羅拉、HTC、華碩等2018前五大客戶分別是三星、小米、OPPO、華為、富士康。
技術優勢
在招股書中,弘軟科技自稱擁有四大優勢:人才優勢、技術積累優勢、產業鏈深度合作優勢、客戶和品牌優勢,其中最重要的是技術積累優勢:壹是末端計算和邊緣計算技術的積累優勢;二是視覺人工智能技術的分層積累優勢。虹軟號稱已經掌握了視覺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所有底層算法,包括人體識別、物體識別、場景識別、圖像增強、3D重建和虛擬人像動畫。截至2018、12、31,虹軟科技在視覺人工智能領域擁有專利129項(其中發明專利126項),軟件著作權73項。2018,虹軟科技獲得第八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
實際控制人
虹軟科技最初是虹軟美國公司的全資子公司。1994 5月,虹軟美國公司在美國加州成立。2003年5月,虹軟美國公司通過旗下的百慕大e-Image Limited以美元現金兌換的形式在中國成立了虹軟有限公司——說白了就是後者在中國的子公司。後來經歷了四次增資擴股和四次股權轉讓。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虹軟有限公司收購了虹軟美國所有與視覺人工智能技術相關的業務、資產和人員。2018 12,軟通有限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同時更名為弘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本次上市的主體。招股書顯示,虹軟的有限性質為“中外合資有限責任公司”,變更後虹軟科技的性質為“外商投資股份公司”。換句話說,虹軟科技登陸科創板,意味著科創板迎來了第壹家外資企業。
招股書顯示,家潤公司是虹軟科技的第壹大股東,持有118698840股,占總股本的32.995438+09%,是發行人的控股股東。HomeRun公司在香港註冊,歸鄧輝所有。
值得註意的是,鄧輝不是中國公民,而是美國公民。招股書顯示,鄧輝出生於1962年5月,於1991年7月畢業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獲博士學位。8月1991至8月1992,在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2年8月至1994年4月在美國Enertronics Research Inc擔任產品經理和工程師,是第壹位獲得美國PMDA技術成就獎的華人。1994年4月,鄧輝創立虹軟美國,現為虹軟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CEO),也是三大核心技術人員之壹。虹軟科技的另外兩位核心技術人員是王錦和徐堅。前者現任虹軟科技董事、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後者現任虹軟科技董事、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
此外,招股書還顯示,的配偶楊通過其在港註冊的公司持有虹軟科技5.445438+0%的股份。合計持有虹軟科技38.45438+050%的股份。此外,鄧輝通過股權激勵平臺Arcergate間接持有虹軟科技0.3377%的股份。因此,及其配偶楊合計持有虹軟科技38.7527%的股份,為虹軟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競爭對手和標桿企業
在招股說明書中,虹軟科技提到了五個競爭對手:以色列的CorePhotonics Ltd、日本的Morpho,Inc、以色列的EyeSight Technologies Ltd、中國的商湯科技和曠視科技。但這5家公司都不是上市公司,沒有公開的財務數據等經營信息可查。因此,在招股書中,在對各項財務數據進行“同業比較”時,虹軟科技提到的對標公司並不是上述五家公司,而是中國的中科創達和澄邁科技以及美國的杜比實驗室。
財務數據
下表為虹軟科技2016至2018的部分財務數據。
註1:所得稅前利潤。
註2:主要指政府補助,其中最大的是上壹會計年度的軟件增值稅退稅。2016計入營業外收入。
市場價值估計
以下是虹軟科技在招股書中提到的中科創達、澄邁科技、杜比實驗室三家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市值、動態市盈率、銷售比例數據,以及最正宗的a股人工智能概念股科大訊飛。後三項是截至發稿時的數據。
虹軟在其招股書中聲稱,其最後壹輪融資的價值為94億元人民幣。與上述四家公司的估值相比,這個估值顯然有點高。但由於主業明確,發展前景明朗,以50到60倍的市盈率估值是合理的。所以我覺得虹軟科技上市後市值還是有望達到94億元(不是IPO價格對應的市值),如果科創板剛開始交易的時候極度瘋狂的話甚至會超過。下限可按2008年2065438+9-10倍的銷售率計算,對應市值約為450億元。
推薦閱讀
數字生態元年|“中國數字生態大會”7月31重磅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