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皇家/殼牌公司集團(Royal Dutch/Shell Group of Companies),也譯作“殼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總部設在荷蘭海牙和英國倫敦,由荷蘭皇家石油公司和英國殼牌公司合並而成。它是世界石油、天然氣和石化工業的主要生產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燃料和潤滑油零售商。它也是液化天然氣行業的先驅,在融資、管理和運營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業務覆蓋全球140個國家,員工近9萬人,油氣產量分別占全球總產量的3%和3.5%。作為荷蘭最大的工業公司,在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名1。
壹.導言
荷蘭皇家石油公司成立於1890,經貝婭特麗克絲·威廉明娜·阿姆加德特別授權,故命名為荷蘭皇家石油公司。為了與當時最大的石油公司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競爭,荷蘭皇家石油公司於1907年與英國殼牌運輸貿易公司合並,成立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公司實行兩總部控股制,荷蘭資本占60%,英國占40%。這兩個總部分別位於荷蘭鹿特丹和英國倫敦。集團公司有14個分公司,分別從事石油、天然氣、化工產品、有色金屬、煤炭等。,其中石油石化燃料產銷量居世界第二。公司在中國廣東惠州的石化合資項目,總投資43億美元,於2005年6月建成投產,是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企業之壹。荷蘭皇家殼牌集團的首席執行官是彼得·沃澤,董事長是約瑪·奧利拉。
壹百多年來,殼牌集團已經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石油公司:
勘探和生產區分布最廣,創下油氣深水開發世界紀錄;
世界上最大的私營天然氣生產商和貿易商,也是國際液化天然氣技術的先驅;
全球最大的汽車燃料和潤滑油零售商,液化石油氣和瀝青業務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世界上最大的化工產品運營商之壹。
目前,殼牌集團在超過130個國家進行投資,全球總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員工超過65438+萬人。
殼牌的業務非常廣泛,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和開采,石油產品和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煤炭和天然氣的生產、加工、銷售和發電,以及可再生能源。
第二,中國的歷史
殼牌在中國的業務已經發展了100多年。20世紀90年代初,殼牌運輸貿易有限公司的創始人Marco Semmer和Semmer開始向中國進口煤油,並在香港、上海、廣州和廈門設立油庫。1894年,森莫兄弟曾用散裝油輪將煤油運到上海。同年,荷蘭皇家石油公司開始向中國進口“皇冠”牌煤油。(當時大陸稱這個“皇冠”品牌為僧帽品牌;殼牌運輸貿易有限公司和荷蘭皇家石油公司是競爭對手。1903年,兩家公司合作經營遠東業務,在倫敦成立了亞洲石油公司。
亞洲石油公司分別於1906和1908在香港和上海設立了辦事處。1913,兩個辦事處分別成為亞洲火友(華南)有限公司和亞洲火友(華北)有限公司的總部。
1907年,荷蘭皇家與殼牌合並運輸業務,成立荷蘭皇家/殼牌集團。但當時該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仍以亞洲石油公司的名義運作。二戰前,殼牌在中國建立了50多家子公司,在大約20個省經營著65,438+0,000個分銷辦事處。戰爭期間,所有設備均被日軍占領並嚴重損壞,所有商業活動停止。戰後,殼牌的重建工作進展迅速。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殼牌有1000多名員工,其中外籍員工35名,中方管理人員4名。
1950之後,殼牌繼續在中國發展,成為當時唯壹在中國運營的西方石油公司。殼牌在上海的主要辦事處被允許保留到1966。同時,殼牌在香港的石油和化工產品業務壹直保持領先地位。
1970和71,殼牌受邀參加廣交會。65438-0980殼牌在北京設立辦事處,積極開展化工產品貿易。1983期間,殼牌與埃克森石油公司和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合作,開始在南海進行石油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