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國礦產開發領域,壹些礦區環境和社會問題突出,在壹些地方甚至引發礦群之間的激烈沖突,威脅當地社會穩定。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越來越重視協調、重建和重新平衡政府、礦山和社區的利益。推動礦山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促進礦區社區和人民的共同發展,致力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把和諧礦區建設與礦山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結合起來,是協調、重構和再平衡三方利益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途徑。
從中央層面來看,國資委(SASAC)於2008年發布了《中央企業社會責任指導意見》,不斷推進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制度,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工作。2010國土資源部《關於實施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的指導意見》提出,礦山企業要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全面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同年,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聯合組織實施了“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專項,采取“以獎代補”和示範項目兩種形式,對開采回采率、選礦(冶煉)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高的礦山企業進行獎勵,鼓勵和引導礦山企業提高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水平。2012年,國土資源部、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鄂爾多斯市召開會議,部署錫林郭勒盟、鄂爾多斯市不同所有制、不同生產規模的16家礦山企業開展和諧礦區建設試點工作,通過落實礦山企業社會責任,促進礦產開發利益共享。
從地方政府來看,2007年以來,貴州、青海、吉林、陜西、西藏、江西、雲南、山西、內蒙古等省區將礦山企業社會責任作為解決礦產開發中生態環境治理和社區矛盾、推進和諧礦區建設的主要政策手段,成效顯著。如山西通過動員礦山企業“壹山壹溝壹礦治理”,綠化荒山溝渠,有效提升了礦區生態環境水平。陜西、青海等地鼓勵礦山企業吸收礦區村集體和村民入股,分享礦產開發收益,實現礦區群眾長期增收。
(二)企業作為責任主體,開始主動出擊。
壹些礦山企業作為責任主體,意識到積極承擔和履行社會責任是礦山企業獲得良好外部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還有壹批先鋒公司,他們以獲得“社會許可證”和建設“企業公民”為目標。國內大量礦企實際上不同程度地履行了社會責任。礦山企業在礦區環境治理、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中占據主動,做出了巨大貢獻。壹些企業通過治理荒山荒溝、種植節能減碳林等方式改善礦區生態環境。壹些礦山企業支持當地發展相關產業,參與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吸納當地人民就業,進行各種捐贈,提高礦區經濟發展水平。五礦集團、CICC集團、神華集團、山東黃金集團和雲磷集團是典型代表。如神華集團斥資4億元搬遷建設烏蘭木倫新村,村容整潔,別墅成群,教育、醫療、體育、文化等基礎設施先進完備,使礦區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在文化交流和社會服務方面,雲南磷酸鹽集團組織了文化醫療活動,增進了礦山企業與當地人民的感情,提高了當地人民的自我發展能力。礦山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創新社會治理,促進礦區與社會和諧。自2005年進入中國以來,加拿大Elrado Gold公司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投資超過7000萬元,用於改善其所在社區的基礎設施,改善當地的教育和醫療衛生條件,支持種植和養殖等社區發展項目。在貴州省貞豐縣爛泥溝金礦,通過將礦區及外圍道路建設工程外包給村辦企業,幫助村集體建設尾礦制磚項目,幫助礦區當地經濟實現自我可持續發展。
此外,走出去的中國礦業企業將積極履行海外社會責任,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內容。如中鋁秘魯銅業公司為莫洛科查鎮居民投資建設1.050房屋;中色集團非洲礦業公司向贊比亞當地政府捐贈瘧疾防治基金,中色欒霞公司捐贈化肥種子,促進地區農業發展;五礦在澳大利亞舉辦企業社會責任研討會,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中鋼集團發布非洲社會責任報告;中國石油幫助建立了全球契約的蘇丹網絡,並出版了企業社會責任-蘇丹國家報告。
(3)獲得“社會許可證”將成為優秀礦企更高的目標。
在壹般領域,公司將自己視為“企業公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慮:壹是避免且無法承擔讓公眾失望的成本,尤其是憤怒。在目標成本協調的條件下,他們更傾向於贏得“企業公民”的榮譽,提高企業的社會地位和形象,贏得社會的廣泛支持和認可。第二,當代社會,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於優秀人才,優秀人才追求的目標不僅包括實質性的個人進步,還包括為他們提供為社會做貢獻的機會。在這個前提下,出現了壹批新的企業管理者,他們基於對社會負責的理念,致力於將公司打造成壹個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企業公民”。
在礦產資源開發領域,首先考慮的,是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認可,這是我國大多數礦山企業的目標和選擇。從長遠來看,吸引優秀人才,讓員工以責任企業、和諧礦山為榮,必將成為更多礦山企業追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必然選擇。
大量采礦企業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2007年是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元年。此後,中國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2006年,中國礦山企業開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中國鋁業公司發布的《中國鋁業公司200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成為中國礦山企業首份社會責任報告。截至2013年底,我國已有60家礦山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成為中國礦山企業與利益相關者溝通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圖11-1,表11)。
圖11-1 2013年中國礦山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份數。
表11-1中國2013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礦山企業。
註:廣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既是煤炭開采和洗選企業,又是油氣開采和加工業,故壹般采礦、煤炭開采和洗選、油氣開采和加工業企業總數為61。
2013年中國60家礦山企業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12年,與2012年相比,又有5家礦山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從行業來看,樣本礦山企業包括壹般采礦、煤炭開采和洗選、油氣開采和加工行業,其中壹般礦山企業占40%,油氣開采和加工企業占20%,煤炭開采和洗選企業占23%。
從上市情況來看,未上市公司19家,上市公司41家,其中12家礦山企業在多地上市。
從所有制來看,國有企業占80%以上,其中中央企業12家,民營企業7家,外資企業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