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派克>
柳巖訪談錄:壹切都是心中美好,壹切都是情深。
葉文仁義
葉文問仁義的正式名稱。
2021-04-08 07:25
上海
原來唐爺爺問仁義。
人物介紹
柳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副會長。擅長治療危重燒傷、小兒燒傷及各種急慢性創面。
1.醫學之路
“我很小的時候就有過走遍南北的經歷。”在春天的陽光下,柳巖笑了。
由於父母工作調動,柳巖在河北石家莊度過了12年。在浙江金華呆了壹年後,她終於和父母回到了上海。正是因為少年時期的北方生活經歷,柳巖精致帥氣的外表下隱藏著壹顆“女漢子”的心。
柳巖的母親不主張她的女兒學醫。因為,母親本身就是壹名婦產科醫生,常年忙於臨床的母親留給柳巖的只有壹個辛苦的背影。“她知道做醫生需要無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她壹直勸我不要選擇醫學作為終身職業,但我似乎無法抗拒醫學的魅力。”
柳巖真正看到的是那些抱著孩子感謝母親的婦女的幸福和快樂。”此時的母親,美麗的形象,散發著光彩。我覺得母親的付出是值得的,救死扶傷的成就感大概是其他職業無法比擬的。”
65438到0985,柳巖如願考上了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柳巖非常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節奏,她精通課堂知識。在中國女排“五連冠”的鼓舞下,她熱愛排球,成為醫學院女排的二傳手。她和隊裏的姑娘們壹起拿到了華東六省壹市排球聯賽的冠軍。畢業後,柳巖留在了瑞金醫院。這個熱愛“動手”的年輕女孩壹心想去做手術,但那壹年沒有招外科的女生。幸運的是,老師為柳巖指出了壹條光明之路:燒傷科。
瑞金醫院燒傷科早有名氣。1958年成功救治重度燒傷患者邱才康,打破了當時世界上“燒傷面積超過體表面積80%,無法存活”的結論,開創了大面積燒傷患者成功救治的先河。隨後,在史繼祥教授和楊誌軍教授的指導下,首創了基於瑞金方的早期液體復蘇技術、混合移植創面修復技術、基於冬眠治療的應激調節技術等燒傷治療核心技術,形成了國際醫學界公認的中國燒傷治療模式,顯著提高了嚴重大面積燒傷患者的治愈率,奠定了該學科在國內外的學術地位。
這是壹個妥妥的金字招牌,醫生經常有手術的機會。柳巖毫不猶豫地加入了燒傷科。
剛進燒傷科的時候,接觸過很多觸目驚心的案例。然而,初出茅廬的柳巖有很強的心理承受力,在恐怖面前毫不畏懼。“這還是由於我母親職業生涯的影響。當時,她“留”在了壹個農村衛生院工作。從五六歲開始,我就在醫院做義工,跑來跑去送壹些醫療物品,也見過嬰兒的屍體泡在福爾馬林裏,沒什麽好怕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柳巖不會被突如其來的悲傷所動搖。
提到壹個十幾歲的女孩,柳巖的聲音哽咽了。
“她是壹家紡織廠的年輕女工,才二十多歲,大眼睛,長睫毛,臉蛋漂亮。那天,她和愛人坐在棉花堆上休息。結果男孩抽煙時不小心點著了棉堆,釀成大禍。大面積燒傷的女孩被送來的時候,大腿的肌肉被燒裂了。由於傷勢嚴重,我們為她截肢了雙下肢,但最終還是沒能保住她的性命。我還記得她病重時眼中的淚水。面對病人強烈的求生欲望,作為醫生的我很無奈。這種無助感困擾了我很久。”
跟隨妳的導師
1996年,安徽淮南礦務局謝毅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傷亡100余人。這是柳巖第壹次被派往災難現場救治傷員。對於初出茅廬的她來說,這是壹個戰場,將迎來真正的考驗。
“大家分組救治病人,我們救治組負責十幾個傷員。給傷員包紮時,傷員有時會痛得尖叫,傷口分泌物與病人的糞便混在壹起。我壹邊安慰,壹邊毫不猶豫地擦幹凈。我組裏幾個上了年紀的醫生都感嘆,壹點都不像上海姑娘。”
回顧從懵懂的年輕人到現在,柳巖直言她的性格有點隨遇而安。不像現在很多年輕人有著現實而直接的目標,她只是“跟著老師走”。
從65438到0999,柳巖開始攻讀燒傷外科的研究生,用五年時間完成了碩士學位。博士生導師徐偉士教授是我國燒傷領域的著名專家。“老師什麽都懂,但他謙虛低調。對智明這個詞漠不關心是對他最好的註解。他致力於學習,他對學習的嚴謹和謹慎的態度對我影響很大。這位老先生有深厚的文化背景。長期廣泛的文獻閱讀和臨床壹線工作的積累,讓他擁有了發現問題的敏銳眼光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已經退休多年,但每次去看望他,他還是能提出對科室發展和研究方向的意見。”
柳巖也聽了很多前輩關於邱彩康治療的故事。邱才康是上海鋼鐵有限公司三廠煉鋼工人1958深夜,10噸沸騰的鐵水因為吊車主扣松動掉下...瞬間,這位30歲的鋼鐵工人89.3%的皮膚被燒傷,其中深度燒傷面積達23%。他的皮膚像可樂壹樣,頭腫得像個氣球,生命危在旦夕。
按照當時美國著名燒傷權威埃文斯的理論,從燒傷面積和燒傷深度來看,他很難存活。當時沒有燒傷科,也沒有獨立病房。為了減少交叉感染的可能,醫院特意將原感染科大樓四樓的病房騰空,作為邱才康的專用病房。外科主任付培斌和董壹有空就來病房會診。史繼祥、楊誌軍和其他醫生也輪流值班。那時候還沒有24小時監控。醫生護士徹夜不眠,輪班監測邱才康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冬眠療法,噬菌體療法...針對病情的不斷變化,他們想出了壹個解決辦法。由於病人每次換藥都要翻身是壹種極大的痛苦,瑞金醫院的醫護人員和技術人員設計制造了國內第壹張翻身床...
這些故事常常讓柳巖熱血沸騰:“瑞金燒傷科的老壹輩非常了不起。在那個壹窮二白的年代,他們出於拯救‘階級兄弟’生命的極度渴望和對事業的無私奉獻,在臨床上辛勤工作,創造了無數奇跡。他們的很多經驗和治療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是的,瑞金燒傷科的史詩歷史和無數燒傷科的前輩為她點燃了火炬。
2004年,柳巖去了美國學習。她承認,“陀螺”自轉的時間為科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壹個人負責多個項目,在同壹天安排多個實驗。動物,細胞,節奏感十足。實驗的間隙就是看文獻。只有晚上的“電影時間”才是壹天中最放松的時刻。網飛可能花了很多錢讓我成為會員,可能看了幾百部電影和電視劇。我有時會跟研究生提起這段經歷,告訴他們在醫學、教學、科研上能有所成就,需要這樣壹段煉獄重生的經歷。”
總是安慰
“大面積燒傷病人的治療需要反復手術。第壹步,清除燒傷壞死組織,用生物敷料覆蓋;未來將使用患者殘留的自體皮膚,通過反復植皮手術覆蓋所有燒傷創面。”
壹開始跟著科室裏的學長做手術,慢慢的在領悟中獨立思考,獨立完成。“我當助手的時候,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輔助上級醫生,讓上級醫生以最舒服的姿勢完成手術。獨立做手術的時候,壓力不壹樣,因為傷員的生死都綁在自己身上,我能想到的就是,不管有多難,我壹定要救他。”柳巖說。
燒傷科其實是壹個“內外兼修”的科室。燒傷科醫生不僅要有主刀醫生的“殺人不眨眼,不畏艱險”的決心,還需要對患者的感染、器官功能損害、內環境紊亂等情況進行藥物治療。治療大面積燒傷的漫長過程,對醫生、患者和家屬都是壹種考驗。柳巖談到了壹個危險的案例。
是江蘇泰州某化工廠工人,工作時不慎被硫酸噴到,造成93%深度燒傷。當地醫院條件有限,只能長途運送到瑞金醫院。他來的時候,病人大面積焦痂和角膜損傷,幾乎處於休克狀態。經過積極的液體復蘇和休克期,開始了漫長而反復的手術。治療後期,因為多重耐藥菌的感染,移植到傷口上的皮膚多次溶解,全身狀況也時不時反復。醫生不僅要做好患者的治療工作,還要處理好患者家屬和單位對治療結果、未來生活質量、治療費用等諸多問題的擔憂。無論哪壹步功能沒做好,都有可能浪費。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患者和家屬堅持下去的信心。
兒童燒燙傷幾乎占燒傷科收治患者的三分之壹。後悔、恐慌、焦慮、懷疑是很多孩子家長的共同情緒。“我經常在醫院走廊遇到情緒激動的家長,他們會沖上來求我幫幫他們的孩子。有的家長手裏拿著厚厚的書,記著很多題;有的媽媽經常壹邊哭壹邊訴說病情,有的甚至抱著我哭。這時候除了答疑解惑,輕輕的抱抱,拍拍他們的背,就是壹種安慰。”
為了減少兒童燒燙傷的發生,柳巖和她的團隊花了大量時間進行兒童燒傷預防綜合急救的科普教育。
“2018,我科多位專家編輯參與了《名醫如何預防燙傷》。由科室醫務人員自編自導的“燒傷三寶”婆媳競賽獲第五屆上海市青少年醫學科普競賽壹等獎。該部門還開設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宣傳燒傷預防教育知識。科室的每壹位醫務工作者都是燒傷預防和急救科普知識的宣傳員。此外,我們的聲音遍布電臺、報紙、微信微信官方賬號、Tik Tok等平臺。”柳巖說,他們正滿懷熱情地“砸自己的飯碗”。
4.敢於挑重擔
2065 438-2008年,柳巖出任瑞金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挑起了管理整個科室的重任。
“壓力真的挺大的。瑞金燒傷科是中國燒傷科專業的“宮”級科室,享有盛譽。如何保持學科的地位,是每壹個學科帶頭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其實很多人對瑞金醫院燒傷科的記憶,還停留在搶救成功鋼鐵工人邱才康的偉大故事上。每次聽到大家說邱才康,對我都是壹種刺激,提醒我們現在的工作沒有做好。”柳巖認為,要發展科室,除了保持臨床優勢,還必須取得創新成果。
面對燒傷發病率的整體下降,如何做好學科的轉型發展也是柳巖面臨的問題。
新官上任第壹把火,就是建瑞金燒傷專科醫聯體,覆蓋全國11省市,25家二、三級醫院,最遠的醫院包括青海、黑龍江、新疆等地區。“燒傷專科醫師協會有兩個主要工作方向。壹個是醫療合作,包括推進分級診療和同質醫療,推進遠程醫療、遠程教育和雙向轉診。並希望將其打造成為同行學術交流和多中心臨床研究設計與實施的平臺。”
除了醫聯體的建設,柳巖重新定義了包括危重燒傷治療、小兒燒傷、創面修復和康復治療在內的子專業方向。“危重燒傷治療壹直是瑞金燒傷科的傳統優勢,創面修復是我們科室的短板。我們派科裏的年輕醫生去學習皮瓣技術。現在科裏的幾位同事已經能夠熟練地將這項技術應用於各種復雜創面的修復,大大提高了科室的創面修復水平,填補了這壹短板。”
領導著壹個22人的團隊,柳巖壹直堅持公平和寬容的管理風格。
“我不會帶著有色眼鏡看人。努力為每個年輕人創造發展機會。只要是好的,對部門發展有貢獻的,部門都會重用妳。”
口頭記錄
葉問仁義:燒燙傷孩子的家長往往很焦慮,會陷入深深的自責。妳怎麽安撫家長的情緒?
柳巖:爭取最好的治療效果是對孩子父母最好的安慰。近年來臨床工作和臨床研究關註的問題之壹是兒童深度燒傷創面的治療。如何綜合考慮傷口處理、孩子生長發育、長期疤痕處理,使利益最大化,對燒傷孩子的傷害最小化。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我們燒傷科的護士,作為壹個無人陪伴的封閉式管理病房,對病房裏的老人和孩子都是極其溫柔耐心的。科室年輕醫護人員組成的“青年突擊隊”開設“愛心陪伴”公益講座,不定期在門診和病房向家長傳授治療和護理經驗。
作為父母,妳最能理解父母對孩子的軟心腸。用父母對孩子的心來對待我們的小病兒,他們的父母也會感受到,並從中得到安慰。
葉問仁義:怎麽才能當好燒傷科的醫生?
柳巖:心中的壹切都是美好的,心中的壹切都是深愛的。愛是好醫生的基礎。有了愛,才能感受到患者的痛苦,想盡壹切辦法提升自己,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葉問仁義:現在的燒傷科和1958有變化嗎?
柳巖:現在診斷技術、監測手段和治療手段都大大豐富了。這個部門近年來購買了許多新儀器和設備。包括對危重燒傷患者的監測和治療儀器,可以使我們更直觀、更客觀地評估患者的壹般情況,實現更準確的治療。此外,傷口修復的方法也在不斷豐富,不僅能讓患者存活下來,還能讓他們有更好的生活質量。
葉問仁義:科室的臨床醫生也面臨著如何平衡臨床和科研的問題。妳怎麽想呢?如何分配時間?
柳巖:關於醫生是否應該做科學研究的討論似乎從未停止過。我總覺得這是壹個不需要爭論的問題。科學研究的本質是探索未知,尋找問題的答案。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妳是什麽級別的醫生,都可能遇到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對於瑞金這樣國內頂尖醫院的醫生來說,臨床和科研是不可或缺的。臨床是科研的天線,是科研靈感的來源。通過嚴格訓練形成的科研思維模式和工作習慣,會提高醫生發現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瑞金燒傷學科的發展是臨床與科研協調發展的壹個範例。老壹輩在長期的臨床壹線工作中發現問題——提煉問題,進行基礎研究——然後回到臨床進行驗證,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新的科學問題。我現在感到最欣慰的是,我們科室的中青年醫生有了更高的動力和行動力去做臨床和科研。
葉問仁義:有沒有收到病人特別的禮物?
柳巖:據說燒傷是窮人的疾病。診所收到了患者從遠方帶來的雞蛋、梅子幹、蔬菜、玉米和老母雞。我仍然擁有的是壹個三歲的病人,她給了我壹個粉紅色塑料殼裏的紅玫瑰發夾。大概是孩子心中最珍貴的東西,對我來說也是壹樣。
采訪/葉文任藝編輯/尹壹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由本號作者或組織上傳並發表在論文中澎湃,僅代表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論文觀點或立場。論文只是提供了壹個信息發布平臺。請用電腦進入洶湧號的申請。
相關建議
采訪陳二珍:冷靜對待疫情,把醫療資源用在真正需要治療的人身上。
采訪陳二珍:冷靜對待疫情,把醫療資源用在真正需要治療的人身上。
浦江頭條
九小時前
專訪港府專家顧問徐樹昌:不要太在意感染人數,減少重癥死亡才是關鍵。
專訪港府專家顧問徐樹昌:不要太在意感染人數,減少重癥死亡才是關鍵。
綠色管理辦公室
1天前
潘壹院士訪談錄:為元宇宙註入“生命”
潘壹院士訪談錄:為元宇宙註入“生命”
元發布
兩天前
采訪|演員田喜偉:通過李詠獲得了力量。
采訪|演員田喜偉:通過李詠獲得了力量。
充滿希望/有前途
3天前
24小時內最熱的。
c羅謝幕!摩洛哥1-0淘汰葡萄牙,非洲球隊首次殺入四強。
c羅謝幕!摩洛哥1-0淘汰葡萄牙,非洲球隊首次殺入四強。
世界杯
16小時前
評論103
劉分享感染的經驗!王石也發聲了。
劉分享感染的經驗!王石也發聲了。
10%公司
22小時前
40條評論
這就是命運!凱恩罰點球,英格蘭1-2法國無緣四強。
這就是命運!凱恩罰點球,英格蘭1-2法國無緣四強。
世界杯
12小時前
43條評論
鐘南山就疫情防控新形勢做了壹系列重磅解讀。
鐘南山就疫情防控新形勢做了壹系列重磅解讀。
綠色管理辦公室
21小時前
345條評論
葡萄牙主帥桑托斯:我不後悔換下c羅。
葡萄牙主帥桑托斯:我不後悔換下c羅。
世界杯
八小時前
37條評論
妳有權知道更多。
下載紙質客戶端。
下載應用程序
不要驚慌,多喝水:劉、、張瀾等名人分享他們的經驗後,是積極的。
河北壹家四口從陽到陰的歷程:相信自己的身體,壹起度過,緩解焦慮。
包機出海搶單|至少9省在行動,“拼經濟”的號角已經吹響。
“南元北揚”壹去不復返:著名水稻專家楊振宇逝世
關於澎湃|聯系我們|版權聲明|澎湃廣告
2014~2022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上海ICP證:上海B2-20170116 |上海ICPNo。14003370.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公戶網安北號3101060200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