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陳東升,當年在復旦當老師的郭廣昌和他的幾個同學壹起註冊了公司;胡葆森是河南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的壹名公務員,他辭職創辦了壹家名為建業的公司。第二年馮侖、潘石屹、王功權等六君子創辦萬通;於是壹位成功的英語培訓老師,但他在1993創辦了新東方。他們中的很多人後來都成了馬雲的朋友。
然而,那壹年中國最著名的商人是牟。1992年8月,他用幾罐鐵路車皮從俄羅斯買了4架飛機,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頓時轟動全國。媒體的目光都被他吸引住了。
世界上沒有人認識壹個叫馬雲的大學英語老師。
1988,24歲的馬雲畢業於杭州師範大學,被分配到杭州電子科技學院任教。馬雲因他在學校的活躍而出名。為了防止馬雲有別的想法,杭師大副校長黃當時和馬雲訂了壹個“五年合約”,五年內不能從那個學校辭職。
在杭州電子科技學院教書的時候,馬雲是英語和國際貿易的講師。同時,他在西湖邊開辦了壹個“英語角”,逐漸在翻譯界有了壹些名氣。當時,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杭州做外貿生意的民營企業逐漸增多,對翻譯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所以很多老板請他做英語翻譯。但當時他只能做兼職,因為他和老校長的“五年合同”還沒到期。
1992年,還在大學教書的馬雲和同事創辦了海博翻譯社。這是杭州第壹家專業翻譯機構。海博取英文“hope”的諧音,意為“希望”。當時,翻譯公司是壹個只有五名員工的小商店。馬雲和同事們籌集了3000元,租了壹套房子。租金為每月1500元。翻譯機構的註冊資本為3000元。創業初期並不順利,第壹個月營業額不到600元。翻譯社的員工被入不敷出的局面動搖了,但馬雲堅信翻譯社可以走下去。
同時,他必須找到新的收入來源。後來發現賣鮮花和禮品可以賺錢,馬雲就背上麻袋坐火車去義烏批發進貨。之後,他把自己的辦公室分成兩部分,壹半賣鮮花和禮品,另壹半做翻譯社。而且馬雲經常背著裝滿小工藝品的大麻袋,在杭州街頭叫賣。馬雲甚至做過壹年多的藥品和醫療器械銷售員。馬雲用這些小生意的收入來維持翻譯社的運營。
出現了壹個新問題。既然賣禮物壹個月能賺三四千元,翻譯社只能賺五六百元。他為什麽要繼續做翻譯社?馬雲的同事建議以後只開禮品店,成立禮品公司,馬雲拒絕了。他陳述了自己的觀點:當初成立翻譯社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解決師資問題,還是為了賺錢?既然是為了前者,就要堅持下去,熬過去了,光明就會到來。
1995,經過三年的虧損,海博翻譯機構開始盈利。此時五年合同已經到期,馬雲向學校遞交了辭呈。辭職後,馬雲全職跑了壹段時間翻譯社。翻譯社盈利後,逐漸走上正軌,於是馬雲讓同事打理,不再過問翻譯社的具體事宜。他開始尋找新的商機。如今,海博翻譯社如馬雲所願,成為杭州最大的翻譯社。多年後,馬雲淡淡地說起這段創業經歷:“我當時就覺得會有需求,應該會成功。”
杭州到紐約馬雲15創業路
2065 438+04 9月19日,美國紐約,馬雲和他的團隊早早地等候在紐交所門前。這壹次,他穿著西裝打著領帶,臉上帶著微笑。顯然,他為這壹天做了精心的準備。在從酒店到交易所的路上,他受到了像當地著名的百老匯明星壹樣的歡迎。在這些人中,有由美國和阿裏巴巴集團從中國帶來的數百家媒體組成的“混合編隊”,也有看好這場“IPO盛宴”的華爾街投資者。
阿裏巴巴上市的消息像肥皂劇壹樣排練了整整壹年,從香港到美國,直到這壹刻,終於塵埃落定。
企業家馬雲
今年50歲的馬雲和他的公司阿裏巴巴無疑是中國最鼓舞人心的故事之壹。這家由馬雲和他的17小夥伴1999在杭州創立的公司,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公司,業務範圍涵蓋電子商務、金融管理、影視娛樂、雲計算等業務。
人們之所以如此關註這家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到了馬雲精神的鼓舞。在壹個國企占據經濟制高點的國家,民營企業阿裏巴巴避開了國企的邊緣,在互聯網、電子商務等領域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
IPO之後,馬雲告訴采訪他的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記者,他已經看了《阿甘正傳》不下十遍了,他的英雄就是阿甘。這次來紐約之前我又看了壹遍,壹邊看壹邊告訴自己:“不管怎麽變,我還是我自己。”
15年,馬雲從壹個老師變成了壹個真正的企業家。
1988年,馬雲的第壹份工作是在杭州電子科技學院當外語老師,當時的月薪差不多100元。不甘寂寞的他找了很多兼職,利用業余時間給來杭州旅遊的外國遊客當導遊。西湖邊的第壹個英語角是馬雲發起的。
1992年,馬雲和朋友成立了“海博翻譯社”,課余從事翻譯業務。但是,生意還是難做。壹個月營業額200多,但是房租在700塊,可以說是入不敷出。實在扛不下去了的馬雲,只好揣著口袋去義烏、廣州進貨、賣禮品、包鮮花,用這些錢支撐了翻譯社三年,才開始入不敷出。
從65438到0995,馬雲受雇於壹家與美國商人承包建築工程的中國公司,為他在美國收賬。根據孫彥軍後來在《阿裏巴巴的神話》壹書中的描述,這段經歷可謂九死壹生。
當時,馬雲被美國商人菲利普·卡文納(Philip Cavenna)關在別墅裏兩天,後者想賴賬。最後,他從拘留中逃脫,甚至丟失了隨身行李。在西雅圖,他遇到了壹個新鮮的網絡世界,這是他第壹次接觸互聯網。
後來馬雲回憶說,他甚至不敢碰電腦的鍵盤。誰知道這東西多少錢?壞了就買不起了。最讓他感動的是,他好奇地告訴朋友,他在搜索引擎裏輸入“啤酒”這個詞,只找到了美國和德國的品牌。當時他想用互聯網讓世界熟悉中國的公司。“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回國後辭職,借錢創辦了“中國黃頁”,是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壹。
1997年底,馬雲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官網、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壹系列政府網站。
從65438到0999,屢遭挫折的馬雲放棄了在北京的生意,決定回杭州創辦壹個可以服務全球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網站。
在杭州的湖畔花園小區,他和後來出名的“阿裏巴巴十八羅漢”,在“不向親戚朋友借錢”的前提下,籌集了50萬元創業。這其中包括馬雲的妻子,他當老師時的同事和學生,有需要的朋友,當然還有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的業內精英。
2003年7月,阿裏巴巴推出淘寶。次年,在線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寶上線。
阿裏生態與中國
今年以來,阿裏巴巴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馬雲多次受到中國總理的接見。他和他的公司壹起被政府稱為中國民營經濟的代表。
得益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和人口紅利,阿裏巴巴現在是壹個巨大的“生態系統”。
阿裏巴巴上市招股書顯示,2014財年,其平臺上完成的商品交易總額達到1.68萬億元,超過全球第二、第三大電商平臺亞馬遜和易貝的總和。活躍買家數2.55億,實現營收525.04億元,利潤234億元,凈利潤率高達44.57%。
投資者對阿裏巴巴和馬雲的信心來自於他們對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樂觀。在所有互聯網公司中,阿裏巴巴與中國的實體經濟聯系最為緊密。在外貿轉型、零售改革、信用缺失、基礎物流落後的中國,每壹次改革都是新的高增長點。在投資人看來,阿裏的商業模式依賴於中國獨特的“生態系統”,公司和國家密不可分。
在當天的晚宴上,馬雲對來紐約見證阿裏上市的數百名中國記者表示,他不會把在海外籌集的資金全部拿回中國花,而是會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把阿裏的生態系統延伸到國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認為,阿裏巴巴最大的價值不在於實現了多少在線交易,擁有多少用戶,而在於其巨大的社會價值,包括解決了數百萬的社會就業崗位,促進了傳統產業的升級,實現了各種形式的電子商務服務業。阿裏巴巴很好地詮釋了“社會企業”的含義。
在《哈佛商業評論》副主編沃爾特·弗裏克(Walter Frick)眼裏,阿裏巴巴不僅像Facebok、谷歌或亞馬遜,運營起來也像百年巨擘通用電氣。涵蓋電商、支付、通信、企業軟件、娛樂等諸多領域,阿裏巴巴更像是壹個企業集團生態。
研究全球互聯網商業模式多年的哈佛商學院教授朱莉·伍爾夫(Julie Woolf)表示,阿裏巴巴集團各業務之間存在競爭與合作的動態平衡,各業務部門的分布式決策與整個集團的整體決策並存。這種企業集團生態在西方並不多見,但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也不足為奇。阿裏想要建立的是壹個類似於蘋果或者谷歌的互聯網生態系統,電子商務只是壹個開始。
阿裏巴巴上市顯然會對國內互聯網格局、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目前,阿裏旗下的全球速賣通已經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今年6月,阿裏還在美國推出了購物網站“11 main”;在歐洲,阿裏的布局也滲透到了歐盟各個國家。
華爾街日報近日評論稱,雖然矽谷公司主導全球互聯網,但阿裏巴巴上市後,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互聯網公司中,將有4家來自亞洲,互聯網格局的天平開始向亞洲傾斜。
馬雲和杭州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都留下了馬雲的創業足跡,但只有杭州是阿裏巴巴和馬雲的大本營。上市後第壹時間,馬雲在回答媒體提問時宣布沒有移民計劃。
空中,燈光相映;水中倒影搖曳,濱水壹側不時傳來曼妙的音樂。不遠處的雷峰塔,色彩飽滿,淡妝。這是杭州。自阿裏巴巴成立以來,幾乎每壹屆網商大會都在杭州舉行。馬雲在談到“愛杭州的理由”時說:“杭州支持了我,幫助阿裏巴巴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阿裏巴巴永遠是杭州的阿裏巴巴。”
土生土長的浙江人,馬雲壹直以自己是浙商為榮。他以浙商代表胡雪巖為榜樣,把“忍”和“誠”註入阿裏的血液。
馬雲說,最讓他感動的是早年創業的時候。“1995年,我從大學出來創業。我有壹個自己的夢想,這麽多年壹直想為之奮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創業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是有關系的,或者是膽子很大的。很多80、90年代做生意的人,我覺得他們靠的是資金和關系。如果20世紀90年代以後,265438+。中國企業不是靠智慧、靠努力、靠勤奮取勝,就沒有機會、沒有希望。希望有壹個媒體,通過互聯網用智慧創造財富。”
65438-0997在北京創業的場景被央視東方時空記錄下來。影片中,馬雲疲倦地坐在北京的公交車上,看著窗外的路燈,神情凝重,喃喃道:“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樣對我了。過幾年,妳們都要知道我是幹什麽的,我在北京也不會這麽落魄了。”但他最終還是離開了北京,回到了家鄉杭州。
幾年後,在杭州電視臺的另壹檔電視節目中,馬雲精神飽滿,不再猶豫。從此,馬雲成為了“中國電子商務教父”,被媒體采訪,被無數創業者崇拜,他的壹言壹行都成為了成功的“秘籍”。現在無論北京還是杭州,大家都知道馬雲是幹什麽的。
在杭州,經過15年的快速發展,阿裏巴巴已經擁有近兩萬名員工。隨著此次赴美上市,杭州“淘寶城”的這些員工也將收獲巨額財富。據《265438+20世紀經濟報道》報道,阿裏巴巴IPO將為員工帶來約41385億美元的財富,人均財富增加206.9萬美元,將創造數萬名百萬富翁。
至此,馬雲的身家達到218億美元,成為中國首富。回到杭州,他終於實現了創業的夢想。在淘寶之外,流浪和興奮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