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墨家文化與科技思想

墨家文化與科技思想

墨學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壹個哲學流派,是諸子百家之壹。在先秦諸子百家中被列為專門研究“自然科學”的學派,與“名家”、“數學家”並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墨家文化和科技思想,歡迎閱讀收藏。

先秦時期是中國古代早期學術繁榮的重要時期,百家爭鳴。這壹時期,儒、道、法三家都將科技視為末路或不屑或明確拒絕。儒家經典《論語》說:“雖有小路,必有可觀,是君子畏泥。”所以認為君子應該致力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科技當成“道”而不是去做。道教崇尚自然,主張小國寡民,安居樂業,對科技持矛盾態度。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智出,有大謬”,“人多利器,國無意識;人(技)多,奇物生。”認為只有“棄智明慧”、“巧棄利”才能保持原有的自然色彩。法家基於“分分止爭”和“富國強兵”的要求,看到了科技對於富民強國的重要性,但法家並不推崇科技。

在這壹時期,只有墨家對科學技術表現出獨特的價值取向。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互愛互利”的思想,但在幾何、力學、光學等自然科學領域,在軍事技術、機械、土木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梁啟超在《墨經校勘釋序》中說:“墨經是我們古籍中唯壹想與所謂科學精神掛鉤的。”錢甚至稱贊說:“壹本書裏有上百種關於自然現象和思想的定義和規律,而這是先秦諸子著作中唯壹的墨經;在尋求世界共存的古書中,僅古希臘的幾部作品,就足以令對方自嘆弗如!”他還說墨子是“中國古代少有的科學家”。隨著近三十年來墨學的偉大復興,以《墨經》為代表的墨學科技成果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可和推崇,墨子也被尊為“聖人”。當代著名墨家專家楊向奎先生認為:“壹部墨家經典在自然科學的任何壹個方面都超過了整個希臘,至少等於整個希臘。“作者認為墨子的科技成就固然值得驕傲,但他在科技實踐中始終如壹的‘人文關懷’更值得珍惜,對當今科技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第壹,“義利統壹”——墨子科技思想的功利主義

所謂科技功利主義,是基於墨子的義利觀,也就是什麽是最好的問題。孔子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把義利對立起來,主張“仁者和平”,“何苦談利”,“君子義,小人利”,“行利多怨”。墨子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既主張“重義”,又主張“重利”,提出了義利統壹的觀點:既肯定了“利人”是最高標準,又維護了道德原則的尊嚴;他還把“義”看作是“利人”和“利天下”的手段

墨子提出“萬物貴於義。”(墨子歸義)。他認為:“義人也是義人。為什麽知義就是對的?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我以此為義。”(《墨子·田》)所以“義”就是“義”。在《墨子·田》,墨子也說:“義與利”。(墨子經說商)即義即利,主張義以利為內容。在墨子看來,“利”是判斷事物是否符合“義”的價值判斷尺度。“壹切言行皆有益於天道鬼神之人;壹切言行皆害鬼害民”(《墨子歸義》)。他明確指出“勞民傷財而無利者,不為也”(《墨子辭》)。經典裏寫的是“功德利民”,也就是說,只有對人民有益的東西才能有“功德”。他還說:“所謂珍惜好寶藏的人,是可以造福他人的。而和珅之玉,隋侯之珠,三棘六異,不能造福於人,也是人間好寶。如今用人治國,人要眾多,刑要治,社會要安,做有價值的事的人才能造福於民。而義能利人,所以說:義是人間好寶。”(墨子耕註)也就是說,墨子以利人、惠民為義,認為義與利是壹體的,“義”是“人間好寶”。

墨子認為,任何符合“利天下”、“利人”的行為都是“義”;“利人”和“害人”的行為是“不義”所有善惡之名的區別,也是基於是否有利。有利於全世界人民實際利益的,才是完美的標準;相反,任何對人有害的東西都是邪惡的。墨子為了實現他在《大曲》壹文中所說的“義”的目的,願意付出代價來獲得“利”:“斷指斷腕,與世相似,別無選擇。除了生與死,別無選擇。”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體會到墨子的博大情懷,只要對天下人有利,無論斷指斷腕,無論生死,都義無反顧地往前走。在“義利統壹”思想的驅動下,在“重義輕利”的人文關懷旗幟的指引下,墨子及其弟子的科技實踐都在努力實現“義、利”等功利目標,最終實現“刑之政,民之平,國之富,財之足,民之豐衣足食, 所以他們更好”(墨子墨子的科學發明創造只是其“義利統壹”思想在科技領域的投影和外化。

在這裏,筆者想指出,墨子的“利”是立功之利,當然也包括“忠”、“利”、“孝”、“善”等道德規範,而不是世俗所推崇的財貨之利。簡單來說,墨子的利益是公利而不是私利,不是損人利己的利益。在墨子眼裏,只有“人民的利益”、“世界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

第二,“道技合壹”——墨子科技思想的價值目標

《墨子·呂文》記載:“公敗者伐竹木,以為是喜鵲,三日後飛去。公敗者以為聰明,墨子說子為喜鵲,不如工匠治車。在壹瞬間,妳可以砍下三寸的木頭,但妳可以稱五十塊石頭。所以,妳做的事,人聰明就好,人笨就不好。”

《韓非子·外儲說左》記載:“墨子三年作木鳶,壹日敗。弟子說:王先生很聰明,可以讓木制的風箏飛起來。墨子說:不如學車之術,學起來用不了多長時間。而是可以從30石的約定中學習,會讓妳比妳的年齡更有力量,更長久。今天三年變成了風箏,壹天就丟了。蕙子聽了:墨子聰明,聰明為霰,笨拙為風箏。”

從上面兩段可以看出,墨子的科技實踐具有濃厚的人文情懷。墨子的科技思想是壹種人文主義的科學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關懷和人道主義精神。由於墨子的科技實踐是為以“救世”為特征的義思想服務的,“道”和“技”構成了墨家科技思想的主要元素,保證了“技”的發展方向,促進了其深入發展。它們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制約。

針對墨家的這壹特點,朱亞宗先生認為:“墨家集團成功地實現了人類社會早期很難有的兩個結合,壹個是學者與工匠的結合,壹個是詭辯與技術的結合。這大致可以算是墨家的壹個特點。”所謂“學者與工匠相結合”的秘訣,在於利用學者在業余閱讀和思考中發展起來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提煉工匠積累的技術經驗,從而創造出新的科學知識。在這種結合中,學者的閑暇和工匠的實踐是不可或缺的條件。”而“這兩個條件恰好與墨家學者完美結合。”因此,“墨家集團是實現學者與工匠結合的理想組織”。

墨子既是偉大的思想家,又是偉大的科學家,這是其智慧體系兩個層面的外在表現。他以民為本的政治倫理體系是他的“道”,他的科學發明創造是他的“術”。“道”是理論性的,“術”是操作性的。所謂“道技合壹”是指墨子“民本思想理論與科學技術的統壹”不難發現,墨子的科學技術貢獻主要集中在幾何、光學、力學和機械制造方面。主要原因是這些學科與生產實踐和人民生活關系最密切。無論是為建築和手工業生產發展幾何,還是發展杠桿、滑輪、橘棍等廣泛使用的生產工具,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勞動效率,增加社會財富,以獲得真正的利益。墨子曰:“何以為舟?”車行陸地,船行山谷,以利四方。凡是行舟之道,加光益者鮮,不加光益者不鮮。"(《墨子·節儉》)意思是造船是用來溝通各方利益的。造船的原則是增加輕便,方便,能增加就增加,不能增加就去掉。這句話最能說明墨子創造價值的標準。張岱年先生認為:“墨家的自然科學研究是從屬於墨子的最高宗旨“為天下興利除害”本文深刻闡述了墨子科技思想的真諦。

第三,警惕科技發展中的人力成本

科學技術是壹把雙刃劍。在當今世界科技狂飆突進中,科技正把地球握在飛速進步的手中,科技也面臨著自我加速和偏離正常軌道的危險。科技在推動世界前進,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在威脅著人類文明和既定秩序,正在陷入壹種既創造文明又毀滅文明的荒謬境地。它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和社會風險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註。

1936年,英國科學促進會湖會議以“科學與社會福利”為主題,提出了建立世界範圍的科學聯盟,維護和平和學術自由,最有效地利用科學造福人類的倡議。1937 65438+2月31日,美國科學促進會委員會會議決定將研究科學對社會的影響作為其目標之壹。該協會邀請英國科學促進協會和世界上所有其他具有類似目標的科學組織不僅在促進科學事業的利益和促進國家間的和平與學術自由方面進行合作,而且還積極敦促科學協會和劍橋大學設立專門研究科學與社會的關系和國際關系的部門。這些團體的活動代表了這壹時期科學家之間的最大共識。然而,隨著科學知識的效用價值越來越大,科學技術在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創造財富方面潛力無限,但也正在被轉化為越來越強調自利性和功利性。令人擔憂的是,壹些大的利益集團正試圖抓住技術的發展,以搶占過多的壟斷利潤。技術成了資本的婢女,完全受制於資本的驅逐。

目前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歸結為壹個方面,即在科技實踐過程中,“道”與“技術”異化分離,“道”日益萎縮,“技術”在沒有“道”保護的情況下加速膨脹,互補關系日益失衡。這種科技在人文關懷上是矮子,在技術上是巨人,與墨子倡導的科技相去甚遠。前者的科技完全違背了科技發展應遵循的倫理原則,必將把人類社會引向自身發展目標的反面。

墨家學派簡介

墨學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壹個哲學流派,是諸子百家之壹。在先秦諸子百家中被列為專門研究“自然科學”的學派,與“名家”、“數學家”並列。

儒家代表孟子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道家代表楊朱),必歸莫(墨子)”,足見墨家在中國的輝煌。楊墨本來就是壹個硬幣的兩面,所以楊墨是相輔相成的。但是,人們用孟子的壹般思維方式來評價楊默是不公平的。[1]

墨家誕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是翟墨(墨子)。墨家是壹個紀律嚴明的學術團體,其領袖被稱為“大亨”。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貫徹墨學,其俸祿也必須奉獻給集團。墨家分為前後期: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和認識論,關註世俗戰爭;後期墨家對邏輯學做出了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

墨家的思想主要有: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之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提倡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儉)、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知鬼)、掌握自然規律(誌)等等。

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稱儒墨為“天下英才而用之”。由於墨學獨特的政治屬性和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勾結政策,墨學不斷受到壓制,逐漸失去了存在的現實基礎,墨學在中國逐漸消亡。直到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那壹堆舊論文中再次挖掘出墨學,發現了它的進步。近年來,在壹些新墨家的努力下,墨家學說中壹些有益的觀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墨家思想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十點:

奉獻博愛

完整的、無差別的博愛,與儒家的親親相反,將父兄之恩、子女之孝、尊老愛友、青春之情等對待親人的方式延伸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論語》中有壹句孔子的名言:禮之用,和為貴。

博愛也被用來建立和平,平息悲慘的鬥爭。儒家思想其實是支持這個目標的,其內容側重於勸愛和禁惡。

父之恩,子之孝,兄之友,兄之愛,三綱五常,禮義寬恕等儒家理論支撐。原諒意味著禁止厭惡,禮貌意味著勸善戒惡。但是換個名詞。方便儒家排外。

無害的

反對侵略戰爭,反對戰爭對戰敗者造成的傷害,反對生命和人才的損失,是無意義的破壞。對於勝利者來說,只是收獲了幾個城市和稅收,但總的來說,傷害和損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戰爭是沒有意義的。墨子提出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認為正義戰爭就是懲罰,但並不反對。

尚賢

馬王堆出土帛書《老子》雲:道可為道,而不恒。壹個名字可以被命名,但它不是壹個不變的名字。毅力老了。指的是周朝原有的世襲制:《左傳》十年春,齊師攻我。莊公要打仗了。國王要求見莊公。他的同鄉說:“當權的人會策劃這件事,妳為什麽要參與其中?”?"“當權者目光短淺,無法深入思考,”曹劌說。"

由於時局動蕩,巫術文化衰落,許多世襲貴族腐朽無能,大諸侯對封建制度的敵意愈發強烈。人民也開始要求改變原來不平等的舊制度,廢除醫生和學者的特權。墨子出於人民,提出人民即使卑微也不要瘦。單薄,輕蔑,刻薄,謙恭。

尚同

孔子死後,儒學大亂,聖賢不明,道德不壹。

同樣的道德字眼,同樣的人的態度,壹瞬間就變了。而且不是直接否定道德,而是從內容本身去得話,把口頭批評的做法變成符合道德的個人權利。比如不勞而獲,就是說努力的人治理別人。

因為有空隙可鉆,有利可圖,壹人搖壹搖胳膊,文人階層就沖進來了。壹人正,十人正,百人正,千人正。

墨子認為是詭辯造成了這種思想混亂。提出壹個統壹的辦法,懲罰這類使用註意危險、謀取私利字眼的作家。

子曰:亦須名正言順,名不正,字不通順,書亦同,車亦同軌。

以天子口徑為標準,統壹思想和口徑,防止禮崩樂壞,同時符合有利於平民的標準。

天智

墨子認為工匠的建造總是需要壹個單位尺度作為度量,能工巧匠完全可以描繪出來。遺憾的是,雖然他們不可能完全正確,但如果按照尺度行事,效果還是比依靠自己的個人能力和主觀自由探索要好。

所以墨子提出按規矩辦事,按章程運作。仁,內心也,是內心的感受;義和外在性是外在標準。

墨子認為“天”是威嚴的、高尚的、智慧的,它的天道之行是博大無私的、慷慨而不賢惠的,而且持續的時間很長,所以要用天道的尺度來衡量我們的行為。墨子認為天道是無差別博愛,Xi愛之,益之?與其兼而有之,亦食之。

今天,沒有大小國家,只有天堂之城。人都是天庭的大臣。所以人們必須熱愛壹切。最後,第壹層次的統壹是愛整體,所有的戰爭和學術矛盾都被兼愛的實踐所廢除。

明貴

希望君主以鬼神之論提高警惕,濫殺無辜是不祥之兆。我不能因為壹些憤怒而殺死我的臣民的生命。所以,他們和無神論者壹樣,不相信巫術和命運,卻相信人死後會有靈魂。

非自然/暴力死亡

否認命運的存在,認為世界是公平的,依靠力量的人可以活下去,沒有失去力量的人不能活下去,這是很自然的。認為不存在所謂命運安排人的財富,生死的意誌和偶然性,壹切都是自己造的,是必然的,是合理的。

樂飛

擺脫等級禮樂的束縛,廢除繁瑣奢侈的編鐘制造和演奏,是沒有用的。古樂費時費錢,國內沒有制作。大型音樂的廢除符合有利於平民的標準。

壓縮開支

認為貴族鋪張浪費,縱欲過度,導致老百姓偷盜。據觀察,壹切陰陽和諧,以勸貴族,省錢。

節日葬禮

在農村,大量的家庭財富浪費在周朝的喪事準備、晚宴、重葬上,對於貴族來說是小事,對於窮人來說卻是傾家蕩產,無法工作。廢除古代遺留下來的喪葬習俗,符合有利於平民的標準。

此外,還有邏輯等。墨子也是壹位傑出的科學家,他在力學、幾何、代數、光學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貢獻,是同時代的哲學家都無法企及的。墨家在科學上的成就得到了許多學者的稱贊。民國第壹任教育總長蔡元培說:“墨子是先秦唯壹管理科學的人。”歷史學家楊向奎說“中國古代墨家的科技成就等於或超過古希臘。”

到了儒學後期,墨家思想被部分吸收轉化,成為自己思想的壹部分,被其他學說框定。比如荀子也反對寬恕惡人。互相學習的結果

  • 上一篇:夢見下雪天給孩子少穿衣服的預兆
  • 下一篇:什麽是趨勢科技雲安全軟件?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