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有資格說這個問題:我是徐州人。98年在南京上大學,2002年開始在鎮江工作生活(父親畢業於江蘇大學,原鎮江農機學院),很少去揚州(但母親畢業於揚州大學,原南京農業大學畜牧學院),也能說明壹些問題。
我這麽多年的感覺就是這三個地方的人沒有什麽特別的聯系。
首先,教育。我上大學的時候,鎮江是戶籍人口最少的學校。老婆是我同學,鎮江人。據她自己統計,只有丹陽句容等四個人。當然,那壹年我們學校的學生總數比較少,但是比例真的太低了。老婆說鎮江人比較喜歡考本地的大學和上海的大學,對去南京上大學沒什麽想法。(前兩天去江蘇大學,看到京江學院今年考研成功的榮譽榜。40多人中,只有兩人考上了南京。)
我那幾年沒怎麽關註揚州學生,但就我熟悉的同學來說,寶應只有1人,市區1人,比例不高。
可見2000年前後,至少在我們學校,我並沒有從寧振陽身上感受到什麽特別的感情和聯系。
其次,說說房地產。我在南京有很多親戚,老師,同學,同系統的同事,大概至少認識幾十個,但是沒有壹個在鎮江買房的(不包括在南京工作的鎮江人)。另壹方面,在鎮江工作的鎮江人很少去南京買房(現在買不起)。
第三,談工作。我只能說說這個系統。雖然離南京近,但是很明顯鎮江不被南京喜歡,各種活動很少在鎮江開展,領導少,同行之間接觸少,表揚少,批評多。
第四,說說日常生活。毫無疑問,南京還是有省會的優勢。除了上海,南京是鎮江人最喜歡去看病的地方。比如家長喜歡南京兒童醫院,省人民醫院也很受歡迎。新街口和湖南路也留下了很多鎮江人購物。但是鎮江這幾年出現了很多商業綜合體。不知道有沒有購物潮回歸。
鎮江萬達,偶爾看到揚州車牌。
第五,說說流量。城際鐵路鎮江站揚州人確實很多。揚州人去南京、上海,大多要走潤揚大橋,所以揚州媒體都很關註過江通道的建設。他們通常會首先報道廉貞鐵路的消息,但鎮江並不太熱情。
鎮江人坐飛機,很多人去祿口機場。但是我沒有任何信息。不知道鎮江人最喜歡虹橋和祿口哪個。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少有人去揚州泰州機場。
最後說壹下三地的恩怨。我以前很喜歡看江蘇城市論壇,但我總是看孟茜論壇,而不是揚州論壇。我發現揚州和鎮江更喜歡打架,互相鄙視,而南京是超然的,或者說鎮江和揚州基本不在他的視線之內。可以說三地無感。
最後總結壹下我的看法——所有成功的城市壹體化都不是因為壹個行政命令。上海蘇州這壹珠三角城市群主要是出於經濟原因自發形成的,有其內生動力。而寧振陽呢?坦白說,我沒看見。
PS:這個問題沒幾個人回答,本身就說明沒人關註。所以我們分手吧...
南京是江蘇省的省會,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發展以南京為中心的都市圈是未來都市經濟發展的方向
寧鎮揚壹體化是江蘇省第壹個區域城市化發展規劃。南京、鎮江、揚州壹體化的範圍是三市整體,面積1.7萬平方公裏。有3個地級市(1.7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高郵、儀征、丹陽、揚中、句容),65438個寶應。
揚州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交通便利,鎮江也靠近蘇錫常經濟帶。
從國家戰略來看,寧鎮揚板塊處於長三角壹體化、江蘇長江經濟帶、江蘇沿海地區開發、國家南京江北新區發展戰略等多個國家戰略的交匯點。
基於以上原因,我喜歡!
目前南京是喊“寧揚壹體化”聲音最大的地方,鎮江和揚州都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因為鎮江和揚州都離上海比較近,而且飛虹橋和浦東機場比較便宜。南京六合機場與其說是在南京,不如說是在安徽,從來沒有哪個省的主機場建在偏遠的省界附近。上海的醫院技術水平更高,上海購物自然有更多的選擇。只有南靖這幾年被蘇錫常搞得有點喘不過氣來,老大地位岌岌可危。以前南京壹直拉著壹批安徽的小弟來玩,可惜安徽的小弟太弱成不了氣候。現在希望拉鎮江揚州這兩個GDP大國來壯大自己,無奈又沒心沒肺。經過多年的老死不相往來,鎮江和揚州都對南京沒有歸屬感,“寧、鎮、陽壹體化”更多只是南京的壹廂情願!也許未來道路會融合,但經濟能否真正融合我並不看好!
我是揚州人。首先,不看好寧、鎮、陽壹體化的人肯定是鎮江、南京人,因為寧、鎮、陽壹體化最受益的肯定是揚州。揚州的經濟水平在江蘇壹直是中等的,揚州老百姓的生活也是隨遇而安。揚州的上市公司很少。
這個壹體化,揚州地理位置很便宜,南京旁邊有合肥,鎮江什麽都沒有!丹陽人從來不說自己是鎮江人,都說自己是常州人。
揚州面積大,地勢平坦,環境好。如果整合的話,揚州的勞動力肯定會大大增加。不管有多少錢支持,人類選擇的生存環境肯定會主動選擇。妳花多少錢支援西北都沒用。
為什麽揚州這麽多年沒用的扶持發展的很好,地理環境優越。壹年去壹次南京,發現發展走樣了。人口密度有點高,幾乎沒有農田。
很可惜,南京要發展,重工業就要外遷,但作為省政府,不可能像合肥壹樣外遷到外省。只有搬到長江下遊,揚州永遠是首選。
但是作為壹個老百姓,我也想說,我不能說我能受益多少。
我是浙江人,喜歡關註大城市未來的發展戰略。我認為南京的城市版圖在10年後會並入鎮江揚州;20年後納入馬鞍山滁州。到那時,它將是真正的大南京。同樣,未來的杭州將並入紹興、湖州、嘉興,但嘉善、平湖、嘉興將並入上海。
不是不看好,而是江蘇省必須加快寧鎮合並,否則未來江蘇將在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徹底潰敗!省會城市中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南京,創造了壹萬億的總值,人均僅次於廣州,卻經不起其他省份把它打造成省會城市的努力。比如GDP落後就在周邊城市吞並成都,比如直接拆分壹個地級市巢湖,在合肥並入安徽省。
如果南京真的想大展宏圖,“寧鎮揚”壹體化不是首選。只有將南京、鎮江、揚州合並為“大南京”,才是發揮南京中心城市和“首位度”作用的最佳選擇。而且南京的行政區域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二,客觀上需要擴大。當然,這涉及到行政區劃的調整,各方利益的平衡,各種矛盾的化解,難度很大,但只要我們定下目標,積極爭取,也無可厚非。而且寧鎮洋加起來總面積是1.7萬平方公裏,只相當於杭州(比杭州略大),人口大概是1.6萬。這類城市和其他省會城市大小規模差不多,也適合作為僅次於廣東的全國第二大經濟省的省會。
給別人壹個空心大搶吃?讓兩市做250?錦上添花寧,寧入江南而建的蘇北,疆域最小,擠在壹個角落裏瞪眼喝醋?壹個被瘦西湖踢到被水嗆到的男人?是不是寧願像上海杭州壹樣,周邊城市都期待合並?兩家都有好的地方,記住就好。誰不討厭寧?問十二城?
第壹,我不看好這個壹體化,因為這三個城市距離太遠,有長江的落差,有天然的屏障。這是城市融合的致命點,基本沒有融合的可能。可以看看下面的地圖。南京離鎮江很遠,鎮江離揚州很遠,長江直線不近。坐過火車的人都知道,南京站到鎮江站的時間很長,75.7公裏,南京到揚州是101公裏,因為遠。而且也是上海,從昆山到蘇州。妳再看這個距離,還挺近的!所以妳在上海工作,但是如果在上海買不起房,妳真的可以在昆山買房,每天坐高鐵上下班。現實中妳會發現確實有人這麽做,而且數量還不少!讓我告訴妳這三個城市之間的距離。個人認為基本沒有這個條件。
第二,江蘇省是中國的沿海省份,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強的第二大省,但江蘇省還不是國家壹線城市。省會南京的經濟壹直低於蘇州,經濟發展水平也不比鎮江揚州高多少。經濟總量小,所以缺乏相應的吸引力,對鎮江、揚州這樣的城市很難形成比較大的帶動作用。壹般來說,壹體化需要壹個中心龍頭城市,但這三個城市中,哪壹個才是主城?如前所述,南京的經濟水平並不比揚州鎮江高多少。從財富上來說,揚州鎮江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南京還要高。所以它的整合前景不是很好。
第三,如果妳想把南京都市圈做大做強,那麽妳可能需要對南京周邊的城市規劃進行更好的劃分,包括區域的劃分,城市的分工等等。,優勢互補,分工明確,* * *共同發展。安徽的馬鞍山和滁州被稱為南京的前後花園。南京被這兩個城市包圍,城市融合必然會受到很大影響,因為畢竟是跨省的,不同的省市也有不同的需求。南京是江蘇省的省會,江蘇省有人說南京是安徽省的省會。不是沒有道理,而是有壹定道理。說到融合,我比較看好南京馬鞍山的融合。畢竟城市之間的距離擺在那裏。南京馬鞍山57.9公裏。壹體化主要取決於城市之間的空間距離。如果把馬鞍山、滁州劃歸南京管轄,南京真的會如魚得水,發展空間進壹步擴大。可以說,南京成為中國特大城市也不是沒有可能。
談論歷史,然後預測未來,都是扯淡或者耍流氓。
中國之後,將出現7-10個大城市群。這種趨勢太明顯了。南京肯定是其中之壹,所以這種融合是毫無疑問的。未來更好的工作會在這些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