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些公司妳還知道嗎?
2017年底,德爾福拆分為Aptiv和德爾福科技,兩者均獨立上市。
Aptiv來源於adaptive,意思是適應時代的發展(個人解讀)。
國內媒體報道這種拆分是德爾福將電子和安防業務分別拆分,形成“琥珀”,其實是不準確的。
準確的說,德爾福應該把傳統科技的業務拆分出來,成立德爾福科技。母公司更名為“琥珀”,專註於汽車電子,因為琥珀是德爾福的主營業務。
德爾福過去有五個部門:
2015熱交換系統事業部賣給德國馬勒。
其余四個事業部中:
電子/電氣系統和電子及安全系統歸安普福所有,是主營業務,占營業額的83%。
動力總成、產品和服務解決方案屬於德爾福科技,僅占業務的65,438+07%。
除了北京、煙臺、上海(其中壹部分)等少數動力總成相關的公司保留了原有的德爾福名稱,其他地方的廣州、江門、蘇州、長春、成都、重慶等十幾家公司都改成了Ampofo。
2065438+2008年7月,奧托立夫電子事業部分拆獨立上市,主打主動安全和智能駕駛。
Veoneer有-neer的詞根,與pioneer同源。Veo可能與視覺有關,所以意思是“汽車視覺領域的先驅”(純個人解讀)。
奧托立夫是被動安全領域的行業領導者,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8%,其中包括40%的安全氣囊市場份額,30%的安全帶市場份額,以及TRW。
但是在主動安全方面,博世、大陸、德爾福雖然只占16%的市場份額,但是主動安全,尤其是無人駕駛和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是未來的趨勢,所以奧托立夫幹脆拆分了電子事業部,成立了韋納。產品線涵蓋攝像頭、駕駛員疲勞監測系統、主動安全控制器、地圖數據管理模塊、激光雷達和夜視系統。
但是奧托立夫和魏寧格的分裂不是以主動安全/被動安全來劃分,而是以電子/非電子來劃分。也就是說被動安全的電子部分還是屬於威寧格的,比如安全氣囊裏的ECU。
目前威寧格的業務主要是剎車系統和安全氣囊ECU,其他主動安全電子業務,如雷達、LIDA、攝像頭、ECU、駕駛輔助、駕駛員監控等業務很少。目前,BBA、保時捷的夜視系統以及奔馳E級和S級的雷達系統都是由其家族提供的。
2016年,Johson controls將汽車座椅和內飾業務拆分,獨立上市,命名為Adident。
是指表現出、喚起或與尋求或最大化刺激影響的傾向有關的。看起來晦澀難懂,從abient的反義詞可以理解為“變化的趨勢”,類似於aptiv。
江森自控曾經擁有樓宇自動化系統、汽車電池、汽車座椅和內飾三大業務,其中汽車座椅占全球三分之壹的市場份額,中國占45%,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座椅制造商。
2018車載電池業務出售給加拿大風險投資公司Brookfield Business Partners L.P,只剩下樓宇系統。
其實江森自控的汽車業務盈利能力還不錯,可能是長期戰略目標不在汽車行業。
近年來,汽車安全領域突然出現了壹個陌生的名字——Joyson,早年並不為人知。
汽車被動安全領域最初由奧托立夫、高田、TRW和KSS瓜分。
後來,中國寧波的均勝電子異軍突起,並在2016之前收購了KSS。
自2013起,日本高田公司生產的安全氣囊在全球範圍內卷入大規模事故,造成至少23人死亡,300人受傷。全球需要召回的汽車總數高達3380萬輛,召回成本高達1000億美元,不得不申請破產。
高田破產後,2018年,中盛電子通過子公司KSS以16億美元收購高田。
現在KSS和高田已經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均勝安全系統,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6%,與奧托立夫和天合光能持平。
目前2017華晨寶馬1系、3系、X1、2017本田思域、2018寶沃BX5均配備了致勝安全氣囊。
渦輪增壓技術哪個好?
霍尼韋爾。
霍尼韋爾的子公司Garrett是全球最大的渦輪增壓器制造商,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8%。榮威、觀致、華晨、奇瑞、江淮等國產自主品牌都喜歡用加勒特。
加勒特最初是霍尼韋爾的壹個售後品牌。2018,霍尼韋爾將汽車業務拆分為獨立公司Garrett,打包上市。
2017年,博世將其起動機和發動機事業部(SG)打包出售給鄭州煤礦機械集團。新成立的公司名為SEG Automotive,獨立運營,總部位於德國。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與其僅存在投資關系,不參與其經營。中國的工廠運作仍然是德國模式。
大眾、奔馳喜歡用博世啟發的電機,寶馬、奧迪、起亞、現代喜歡用法雷奧,日本人喜歡用電裝、三菱電機。
阿文美馳曾經是全球十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壹,它的天窗也很出名。後來在2011把車身系統賣給了恩塔華,更名為美馳,只專註商用車和後市場。天窗業務現更名為恩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