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由來:在西班牙語中,阿根廷和拉普拉塔意思相同,都是“銀”。1527年,西班牙探險家塞巴斯蒂安·卡沃托率領壹支探險隊到達南美大陸,然後從壹個寬闊的河口逆流而上,深入大陸。探險家們發現當地的印第安人佩戴著許多銀飾,以為當地盛產白銀,於是將這條河命名為拉普拉塔河,並將這片區域稱為拉普拉塔區。西班牙殖民統治者後來將拉普拉塔區改為壹個省。1965438+2006年7月9日,拉普拉塔省宣布獨立,正式將國家命名為阿根廷。阿根廷壹詞來源於拉丁語,不僅指特定意義上的白銀,還有“貨幣”和“財富”的含義。這片廣袤的土地雖不產銀,但土壤肥沃,草原蔥郁,氣候良好,使阿根廷成為“世界糧倉和肉庫”,財富滾滾而來。所以稱這個國家為“阿根廷”再合適不過了。
國旗:長方形,長寬比例約為5: 3。從上到下,它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水平矩形組成:淺藍色、白色和淺藍色。白色長方形的中間是壹個“五月的太陽”。太陽的身體酷似人臉,這是阿根廷發行的第壹枚硬幣圖案。沿著太陽的圓周等距離分布著32條彎曲的和直的光線。淺藍色象征正義,白色象征信仰、純潔、正直和高貴;“五月的太陽”象征著自由和黎明。
每年的6月20日是國旗日——1810,阿根廷爆發了著名的五月革命,推翻了西班牙總督,開始了偉大的獨立戰爭。為了鼓舞士氣,指導部隊作戰,領導獨立戰爭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親自設計並指導制作了壹面淺藍色和白色相間的旗幟。這兩種顏色分別象征純潔和虔誠。1965438+2006年9月9日,阿根廷共和國宣告成立,升起的就是這面國旗。此後,它被正式確定為阿根廷的國旗。
國徽:橢圓形。橢圓形表面藍白相間,是國旗的顏色,頂部有壹輪“五月的太陽”,寓意與國旗相同。橢圓形有兩只緊握的手,象征團結;手裏拿著“自由之杖”,象征著權利、法律、尊嚴和主權;桿子頂端是壹頂紅色的“自由帽”。橢圓形圖案由綠色月桂葉環繞,綠色象征忠誠和友誼,月桂葉象征勝利和榮耀。
國花:發出玫瑰色光芒的賽博花。賽博坦是木本豆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拉普拉塔地區的印第安人不斷起來反抗。傳說在壹次戰鬥中,壹名印第安部落酋長不幸陣亡,她的女兒阿娜依挺身而出指揮戰鬥,與西班牙殖民者浴血奮戰。最後,她被抓獲。西班牙殖民者將阿納伊綁在壹棵賽博樹上,試圖燒死她。阿納伊在熊熊大火中慷慨地死去了。這時,開花前的樹突然開出了滿枝滿弦的紅花,如火如血。1942年,阿根廷通過法令,正式確定賽博華為阿富汗。
雲頂的國花。
國鳥:棕爐鳥
獨立日:7月9日(1816)。
國慶節:5月25日(1910)
馬島戰爭退伍軍人節:4月2日(1982)
國家政要:克裏斯蒂娜·費爾南德斯總統於2007年6月5438+00當選,並於10年2月宣誓就職。
自然地理:面積278萬平方公裏,是拉美第二大國,僅次於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臨大西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西與智利接壤,北與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接壤,東北與巴西和烏拉圭接壤。地勢自西向東逐漸平坦。西部是以起伏雄偉的安第斯山脈為主的山區,約占全國面積的30%;東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農牧區。北部主要是格蘭查科平原,多沼澤和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亞高原。主要山脈有奧霍斯德薩拉多、墨西卡納和阿空加瓜,海拔6964米,是南美洲所有山峰中最高的。巴拉那河全長4700公裏,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貝德馬湖。北部為熱帶氣候,中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為溫帶氣候。著名的烏瑪瓦卡峽谷曾是古代印加文化通往阿根廷的通道,被稱為“印加之路”。阿根廷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氣、煤、鐵和銀。
壯麗的伊瓜蘇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