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戰後,安聯開始發展人壽保險業務。在1922與幾家大型壽險公司談判失敗後,安聯僅用了10天就成立了自己的壽險子公司Allianz lebenversicherungs-AG,並且發展迅速,在1927成為歐洲最大的壽險公司。同樣是在1927,安聯還收購了當時德國最大的意外和責任保險公司Stuttgarter Verein。這樣,安聯通過設立新的業務部門和並購,成為了壹家綜合性的保險服務提供商。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安聯的業務遭受了沈重的打擊,就連總部大樓也在1943被戰火摧毀。然而,兩次世界大戰都未能擊倒頑強的安聯:1949年,安聯將總部從柏林遷至慕尼黑,重建總部大樓,開始了二戰後的恢復期。隨著1950-70年代聯邦德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此期間,安聯保險集團也取得了快速發展,鞏固了德國最大保險公司的地位。
從1950開始,安聯開始恢復國際業務,先後在法國、意大利等西歐國家開設分行,不斷擴大德國以外的業務規模:從1959開始,安聯在巴黎設立辦事處,開始進入法國市場,從1966開始,在意大利設立辦事處,擴大業務。但直到1970,安聯的國外保費收入仍然只占總收入的3.2%,說明國際化的進程並不樂觀。後來安聯開始加速海外擴張,從1975開始,先後在英國、西班牙、荷蘭、法國、美國設立了法人保險公司。
1980-90期間,西部經濟陷入“滯脹”,部分企業經營業績明顯下滑,掀起並購浪潮,安聯也加快了並購步伐。1984安聯收購意大利第二大保險公司RAS過半股份;1989年收購法國保險公司VIA/Rhin Moselle 65%股份;同年,由於東西德統壹,在東歐劇變後,安聯接管了原民主德國國家保險公司,並收購了匈牙利布達佩斯保險公司。1990年,安聯收購消防員基金保險公司,該公司是美國11最大的財產保險公司,出價11億美元。這壹合並使安聯在美國的保費收入增加了兩倍。收購瑞士保險公司Elvia使安聯成為瑞士市場第五大保險服務提供商;收購專門從事汽車保險的Lloyd Adriatico和Vereinte Group,進壹步鞏固了安聯在意大利市場的地位。此外,近20年來,英國的康希爾、美國的美國人壽、澳大利亞的制造商相互保險集團和總部設在開羅的AIIC等保險公司也加入了安聯。
在很多並購的決策中,安聯都非常註重標的能否填補所在地區或業務的空白區域,這使得安聯的大部分並購都對公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海外業務的比重大大增加,在1989中占總保費的40%,此後這壹比重壹直在上升。
1998年初,安聯投資45億歐元成功收購法國第三大損失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公司、第八大人壽保險公司AGF保險集團57.6%的股份,從而成為其控股股東。作為法國的主要保險公司之壹,AGF也是巴黎證券交易所CAC40指數的成員。到2007年完全收購該公司並停止在巴黎證券交易所上市時,安聯已在此次合並中投資約6543.8+043億歐元。此外,安聯在2006年以59億歐元收購了意大利RAS公司剩余44.5%的股份。
在歐美成熟市場中,安聯已經形成了德國、意大利、法國、美國四大主要市場。僅意大利每年保費收入就達6543.8+04億歐元。同時,安聯也將新興市場中的亞太、中東、北非作為下壹階段發展的重點區域。
在亞太地區,經過多年的精心經營,安聯集團擁有強大的業務網絡,在幾乎所有重要的國家和地區都設有分支機構。1996安聯整合本地區業務後,將地區總部設在新加坡。自那以後,為了加強其在亞太地區的市場地位,安聯繼續采取措施:
1996安聯在印尼開設亞太地區首家壽險分公司;
1998年末,安聯收購了澳大利亞第七大保險公司MMI的全部股份,成為安聯的全資子公司;
其他亞太地區,安聯持股89%的安怡信用保險香港有限公司於4月正式開業1999;同年5月,安聯收購韓國排名第4的第壹生命保險公司,成為韓國最大的外資保險公司。6月,安聯收購中國臺灣省兩家保險公司,從而進入臺灣省保險市場;7月,安聯獲得在越南經營非壽險業務的牌照,成為越南首家外商獨資保險公司。
2001年,安聯收購馬來西亞華僑保險,成立安聯財險馬來西亞有限公司。在2001-2004年期間,其在馬來西亞保險業的排名從13上升至7。2007年,更名為安聯馬來西亞有限公司。
2001,安聯還與印度知名家族企業Bajaj集團成立了合資公司。安聯持股26%,客戶超過13萬,年保費收入超過20億歐元,在安聯亞太區國家/地區中排名第壹。
2007年,安聯人壽在包道外資壽險公司中排名第壹,也是安聯人壽全球第七大分支機構。在保誠、ING等歐洲保險公司因經營不善逐漸退出臺灣省市場的同時,安聯卻表現出對中國保險市場良好的適應性,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07年,安聯人壽(臺灣省)新單保費增速高達79%;2009年和2010年投連險業務本地市場份額連續兩年超過30%,其中2010年投連險新單533億元新臺幣(約合185億美元),連續第二年位居臺灣省內保險公司之首。總保費收入接近新臺幣91億元(約31億美元),在臺灣省所有壽險公司中排名第五,在安聯亞太區分支機構中位居前列。
安聯集團在亞太地區超過65,438+0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保險業務,擁有超過2,200萬客戶,其中印度、中國、中國臺灣省、澳大利亞和韓國業務位列該地區前四,2009年累計保費收入達85億歐元。2010年,安聯在亞太地區的凈保費收入進壹步上升至93億歐元,占整個集團保費收入的近10%。為了將公司發展成為國際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安聯在1998中做出了壹個重要的戰略決策:集團將大力發展資產管理業務,作為集團獨立的核心業務。2000年,安聯投資33億美元收購美國太平洋人壽子公司PIMCO Advisor 70%的股份。當時,該公司管理著2560億美元的資產,是美國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隨後,安聯以22億美元收購了尼古拉斯·阿普爾蓋特。借助這兩次大規模並購,安聯在短短兩年內從資產管理領域的空白變成掌管6000億美元的強者,這標誌著安聯集團從單壹保險公司向多元化金融集團發展邁出了重要壹步。
今天,安聯的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券基金管理公司,擁有像世界“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這樣的投資專家。2007年,公司還聘請了前美聯儲董事長艾倫·格林斯潘擔任經濟顧問,主要負責資產管理咨詢;安聯旗下的另壹家資產管理公司安聯環球投資(Allianz Global Investors)是全球第三大資產管理公司,自2008年以來成為全球最大的主動資產管理公司。
2011年9月,安聯資產管理由安聯新成立,旗下包括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和安聯全球投資者兩家公司。這意味著PIMCO在業務上與安聯的其他資產管理部門分離。
安聯在全球管理著400多只開放式基金,涵蓋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和股票基金。這些基金投資於世界主要地區的金融市場。他們的客戶包括公共養老基金、中央銀行、保險公司、大型企業、政府機構和慈善組織,以及各種金融服務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資產管理市場主要在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和亞太地區。中國社保基金也於2006年成為安聯集團的客戶,安聯旗下PIMCO和德盛安聯成為社保基金境外投資的管理人,獲得65,438+05%的投資份額:其中,德盛安聯為社保基金港股主動產品投資的管理人,PIMCO為全球債券主動產品投資的管理人(詳見社保基金理事會關於境外投資管理人遴選結果的公告)。165438+2006年10月29日)這表明安聯集團的資產管理能力也得到了中國政府的認可和信任。
由於安聯管理的資產量巨大,涉及面廣,安聯的投資運作壹直以穩健為首要目標,在選擇投資項目時非常嚴謹。“草根調研”是安聯旗下基金進行投資決策的主要方法。所謂“基層調研”,就是行業研究員要長期走訪上市公司的生產銷售環節,進行實地調研。比如買壹家藥品生產企業的股票,研究人員或分析師並不是先根據財務報表上的數據來分析它的基本面,而是對醫院的醫務工作者進行大量的訪談,詢問他們是否會給患者開這種藥,這種藥的療效如何等等。通過類似的大量訪談,寫出調查報告,判斷公司的經營狀況和成長前景,進而反證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1987年,安聯買入了壹家業績優秀的遊戲機廠商的股票,其電子遊戲機等玩具在當時的兒童市場頗受歡迎。但有壹天,安聯的首席投資官回家後,發現女兒對玩另壹個品牌的遊戲機的興趣變了,並告訴父親,別的孩子不像他壹樣玩以前公司生產的遊戲機,因為有點過時。因此,安聯認為,通過財務報表判斷壹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有壹定的時滯。當其產品從巔峰走向衰退之初,並不能立即從報表中體現出來,僅根據財務數據就可能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於是,他開始組建非財務研究團隊,建立了壹套完整的市場跟蹤、研究、分析的流程和方法,用來補充和反證以財務報表分析為主的傳統財務研究。
1999 65438+2月,安聯旗下的基層研究員發現,2000年英美市場對高檔紅酒的需求強勁增長,澳大利亞southcorp生產的高檔紅酒仍然最受消費者歡迎,盡管每瓶價格比市場同類產品高出12澳元。所以基層科研人員給公司相關行業的科研人員發報告,引起行業科研人員的關註。在接下來的壹年裏,基層研究人員密切跟蹤了紅酒市場的發展,並證實了southcorp確實是所有競爭對手中最好的。後來,該公司與國內公司羅斯蒙特房地產公司合並。基層研究人員發現,合並後公司的市場地位進壹步加強,其高價營銷策略並不影響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因此,行業研究人員認為,公司未來的收入和利潤將高速增長,具有很大的投資價值。最後,基金經理根據研究團隊的分析做出投資決策。公司股票隨後的市場表現證明了研究團隊判斷的正確性,也為安聯集團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安聯的草根研究團隊遍布全球,由醫生、律師、經銷商組成。“草根調研”的理論和方法也逐漸完善,在安聯集團全球範圍內作為系統化的“獨門武器”使用,為投資收益貢獻良多。——(以上關於“基層調研”的介紹摘自《中國經濟周刊》2004年第12期)。
2001,安聯也嘗試進入銀行領域。他們以235億歐元收購了德國第三大銀行德累斯頓銀行。此次收購使安聯實現了混業經營,總資產首次突破65,438+0萬億歐元,成為僅次於花旗集團、美國國際集團和匯豐集團的全球第四大金融集團。
但由於安聯集團對銀行業務不熟悉,對困難估計不足,在當時西方經濟蕭條的外部環境影響下,低迷的股市導致德累斯頓銀行的投資產品虧損嚴重,拖累了安聯的財務狀況和利潤表現,2002年出現虧損,表明合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事情的發展讓安聯感到失控,隨後展開了壹系列資源整合,規劃了財險、壽險、資管、銀行等核心業務,成功走出周期性低迷,年凈利潤上升至79.66億歐元(2007年),在當年全球保險公司中排名第三。
由於德累斯頓銀行從未與安聯有效整合,安聯於2008年3月將其以98億歐元的價格出售給德國商業銀行。同時還獲得了該行資產管理部Cominvest,65,438+05年獨家代理銀行保險銷售權。合並後,安聯將不再直接經營銀行業務,而是成為德國商業銀行的最大股東,該行總資產將超過德意誌銀行成為德國最大的商業銀行。雙方將在銀行保險等方面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安聯在全球多個領域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這得益於公司強大的實力和超過100年的歷史積累。
作為德國最大的金融集團,安聯與德國工業巨頭如大眾汽車、德意誌銀行、慕尼黑再保險、西門子電氣、曼恩重工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尤其是與德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德意誌銀行,有著復雜的競爭合作關系,對國內經濟有著重量級的影響。
作為全球知名的保險巨頭,安聯壹直為世界500強的數百家公司提供保險服務,包括IBM、可口可樂、波音、寶馬、阿爾卡特等跨國巨頭。
作為主要的國際工業保險公司之壹,安聯擁有壹批遍布全球的高素質工程師。這些專家不僅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建議,還會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為他們設計專門的保險保障。位於慕尼黑郊區的安聯技術中心,前身是成立於1932的損傷研究設備測試中心(AZT)。是AZT最先將安全氣囊引入汽車行業,各種汽車中的安全氣囊都是由AZT申請專利的。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後,跨國犯罪集團在德國橫行,偷盜車輛,運到東歐和前蘇聯販賣,使安聯保險公司每年損失上億馬克。因此,公司投資開發汽車防盜技術。先是設計了小偷偷車時會自動鳴笛的防盜鎖,再進壹步開發了汽車電子密碼鎖,壹種高檔汽車中的智能控制門鎖,就是這樣誕生的。此外,德國壹些汽車制造商的產品研發也得到了安聯技術中心的支持。比如大眾高爾夫6代的安全系統的研發就來自於大眾和安聯技術中心的合作。
安聯也是壹個優秀而專業的投資者。在多年的業務發展過程中,安聯與全球多個行業的巨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持有西門子電氣、巴斯夫化工、大眾汽車、拜耳制藥、道達爾石油、寶馬等多家世界著名工業集團的股份,還投資德意誌銀行、慕尼黑再保險、法國巴黎銀行等知名金融機構,凸顯其作為金融巨頭的影響力。
安聯在世界各地承保大型建築項目,如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 Petronas)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 Petronas)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
安聯集團還參與了許多好萊塢和寶萊塢電影的拍攝和制作。在《泰坦尼克號》、《哈利波特》等大片的拍攝和制作過程中,已經花費了巨額投資。設備、道具、人員都需要有實力的公司保護,防範風險,他們的生產商都是安聯集團的客戶。在81奧斯卡的79部提名影片中,有46部影片是用美國安聯保險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消防員基金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拍攝和制作的。
2006年世界杯主會場慕尼黑的安聯-競技場球場也被安聯評為主贊助商,這裏是德甲豪門拜仁慕尼黑俱樂部的主場。此外,安聯保險集團還常年贊助壹級方程式世界汽車賽和威廉姆斯F1Team,代表了萊德杯高爾夫球賽、美洲杯等世界最高水平的經典體育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