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企業設備信息庫,實施網絡化管理。
(1)對生產設備進行分級管理,采用計算機輔助設備管理,建立信息庫,以便企業內設備和其他資產的運行(如設備的分布、組成、變動和利用等。)可以及時反映,快速提供閑置設備清單,有利於設備的盤活和調整;
(2)建立資產管理計算機網絡,企業可加入社會設備調劑或產權交易網絡,旨在收集、匯總和發布產權交易信息,提供產權交易和資產調劑服務,促進信息交流,形成快速、及時、廣範圍的管理信息系統,隨時隨地提供閑置資產和產權轉讓信息的交流和查詢,實現資產的優化配置,達到盤活閑置資產的目的。
2.利用資產租賃盤活閑置資產。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有的企業往往有大量閑置資產,有的企業則因融資困難而無法獲得所需的同類設備。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考慮將閑置資產出租,或者分塊出租,或者整體出租。對於出租方來說,盤活企業閑置資產的方法不僅可以達到盤活閑置資產的目的,還可以收取壹筆租金增加企業的收益,收取的租金可以投入到新的項目中,使企業正常經營。也有利於承租人,可以解決無法購買設備的困難。
3.通過兼並盤活閑置資產。這裏的合並是指壹家公司因兩家或兩家以上公司合並而成為存續公司的經濟行為。合並中,存續公司仍保持原公司名稱,有權取得其他被吸收公司的資產和債權,同時承擔其債務,被吸收公司不復存在。管理效率高的企業可以通過兼並管理效率低的企業來提高後者的管理效率,從而獲得積極的效果。許多企業經營狀況不佳。由於資金周轉不靈,大量資金沈澱在壹些有形資產上,如固定資產、存貨等。從而形成大量閑置資產。虧損企業可以根據情況經營好,需要擴大規模、有消化能力的大企業要聯合甚至兼並,實現資產重組,讓閑置資產得到更合適的價格處理,在新的資源配置中保值增值。
4.分割拍賣是解決目前產權交易弊端的有效途徑。在目前整個資產處置過程中,只有分割拍賣才是避免和解決當前產權交易中諸多弊端的有效途徑。
(1),由於拆遷拍賣是基於賣方對賣點的確定,而買方權衡利弊,自主選擇,各取所需,所以拆遷拍賣的實施可以克服過去在產權交易過程中形成的在競價行為實施前的負債心理。
(2)拍賣本身的公開性和公平性能夠有效激發買賣雙方的競爭參與意識和行為。(3)由於拆遷拍賣對資產盤活增效的特殊作用,有效拆遷可以物盡其用,避免過去資產處置中吞棗、盲目定價、變廢為寶的弊端。
5.通過對外投資盤活閑置資產。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資產獲取收益,從而使企業的資產不斷增值。因此,企業必須充分利用現有資產來增加利潤。然而,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資產閑置。這時,企業可以考慮利用現有的閑置資產進行對外投資,以獲取投資收益,達到盤活閑置資產的目的。這裏的對外投資是指為了獲得投資收益,根據投資協議將貨幣資金、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直接投資於其他企業。有些閑置資產可能對企業本身沒有使用價值,但對其他企業還是有用的,所以雙方可以通過協商將這些閑置資產進行投資。對於投資者來說,即使閑置資產得到充分利用,企業資金利用率提高,也可以分散投資,減少閑置資產帶來的損失,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對於被投資企業來說,既能快速獲得所需資產保證正常生產經營,又能與對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共謀發展。
6.通過企業托管盤活閑置資產。資產轉讓包括所有權轉讓和經營權轉讓兩個方面。很多企業采用資產所有權轉讓的方式,但有些資產的所有權轉讓非常困難,而資產的經營權轉讓相對容易。資產經營權的轉讓包括租賃、托管和其他方式。托管是指以合同形式轉讓企業法人的全部或部分產權或經營權,也就是說,企業法人將企業的全部或部分資產交由托管公司經營,雙方以合同形式約定在壹定條件和壹定期限內實現托管資產的保值增值。企業托管有利於企業閑置資產的直接重組和流動,從而達到盤活閑置資產的目的。目前,我國的托管運營還不成熟,需要註意以下幾個問題:
(1)受托人的選擇。受托人必須是獨立的企業法人,具有接受企業資產托管和管理的能力和權力;
(2)托管模式的選擇。應根據被管理對象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
(3)代理風險。這是指資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時可能造成的利益損失,因為與受托人的目標、動機、利益和責任存在差異,委托人承擔的資產的控制權和使用權轉移到代理人的控制之下。
7.專註公益,獲取稅收。稅法對公益性、救濟性捐贈作出如下規定:納稅人用於公益性、救濟性捐贈,不足當年應納稅所得額3%的部分,準予扣除;金融保險業公益性、救濟性捐贈支出,不超過65438+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0.5%的標準,可據實扣除;納稅人通過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批準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對部分文化事業的捐贈,納入公益性、救濟性捐贈範圍,允許扣除年應納稅所得額10%以內的部分;納稅人對受贈人的直接捐贈不扣除。因此,企業可以考慮將閑置資產捐贈給有需要的地方或組織,這樣不僅可以通過捐贈獲得稅收抵免,還有助於擴大企業的知名度。
8.物盡其用,深入發展。企業中有很多閑置資產,不是因為這些資產在企業中沒有用,而是因為經營方式的改變,制度的變化,科技的發展。因此,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能力,將原有的閑置資產改良成為具有生產能力或較強實用價值的資產。除了重復利用這些資產,企業還可以將這些資產作為抵押或質押,從金融機構獲得急需的資金。以這些資產作為抵押,不僅可以緩解企業的資金短缺,還可以充分發揮現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總之,盤活閑置資產不僅可以加快國有企業資金周轉,減少資金占用,挖掘社會產能,增加供給,緩解供需矛盾,提高經濟效益,而且對於調整投資結構,壓縮投資規模,減輕投資通脹壓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