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三聯的產品和服務

三聯的產品和服務

三聯集團在其投資的房地產、商業、電子信息、旅遊、傳媒等行業形成了山東乃至全國的競爭優勢,擁有三聯家電、陽光順城、百靈寬帶、匯泉旅遊、經濟觀察報等品牌。三聯集團的投資控股公司主要包括:

山東三聯城建有限公司是具有國家壹級房地產開發資質的大型城市建設開發企業,是以綜合功能、新城鎮為開發產品的綜合性城市運營商。有陽光順城、鳳凰城、蔡氏花園、天恒島度假村四大超級市場。1998年5月,“百靈”高速信息網在濟南開通,比新浪早半年。保釋。com不僅僅是壹個網站,而是壹個集通信、信息、娛樂、視頻等功能於壹體的寬帶城域網。它由三聯集團設計、建造並全資擁有。它曾被媒體譽為中國“第壹條商用信息高速公路”,開啟了非電信企業運營寬帶網絡的先河。

早期網站靠燒錢生存。三聯與非電信企業合作運營寬帶網絡,投入巨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但2003年後,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相繼正式進入濟南市場後,百靈寬帶的市場份額出現下滑。2008年,網通已經成為濟南最大的運營商,擁有60萬用戶。2008年3月,百靈寬帶被濟南電信以2億元收購。

三聯也是第壹家嘗試電子商務的家電連鎖企業。1999年底,三聯集團開設三聯網上商城,經營電腦、電視、空調、相機等12大類約2萬種商品,壹度被委以“代表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的重任。後來三聯選擇和超市、網吧、小店合作,“開個小網店”進行電子商務。這種網上實體店的模式太過分散,既沒有網購的便利,也沒有實體店購物的樂趣,只能以失敗告終。

在六大產業的金融投資領域,三聯集團原本想把山東源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打造成壹家高度國際化、專業化的整合國內外資本資源的投資銀行公司。公司業務包括直接投資、投資銀行、投資管理、保險等業務內容,但這項迄今為止看起來很“高級”的業務卻始終做不到。三聯集團的房地產發展史可以追溯到11年前。從65438年到0998年,三聯開始開發陽光順城,占地8.7平方公裏。憑借這個“江北最大的市場”,張繼生和三聯集團分別被評為“2004年推動中國城市化十大傑出貢獻者”和“中國城市運營商50強”。

陽光順城的開發,堅定了張繼生“連片綜合開發”的“建市”夢想。2000年3月,三聯集團開始建設“鳳凰城”。鳳凰位於濟南東郊虎山開發區,面積近13平方公裏。三聯集團承擔著4個村5200多名村民的安置補償工作。

然而,2002年的壹項調查無限期推遲了正在建設的鳳凰項目。2004年,國家收緊了農業用地用於商業開發的政策,鳳凰項目擱淺。據悉,三聯此時已向鳳凰計劃投資5億元。

鳳凰城的失敗並沒有阻止張繼生的房地產擴張。2006年,三聯集團開始開發彩石別墅項目。當年6月,三聯集團在土地手續不全的情況下,以“高值低價”的吸引力進行內部認購和社會認購。* * *約1800戶簽訂了認購協議,最終因項目進展不理想被業主多次上訪。現在這個“建設部濟南首個金牌住宅項目區”成了濟南市政府的壹塊心病。

在城市化進程中,要建立保護農民利益的長效機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對目標區域實行統壹規劃建設。這些事情即使對政府來說也是困難的,但張繼生希望自己完成。

至於在黃海某個荒島上開發的旅遊度假村,更是被指燒錢。1998三聯集團開始在田橫島建設“海上山東”。雖然從田橫島獲得的資本只有微不足道的百萬元,但試圖在壹個無人島上建設度假城的成本可想而知。為此三聯集團還買了兩架飛機和壹個機場。由於緯度較高,每年的旅遊黃金季節只有四個月,田橫島的收入“連利息都沒賺到”。六年前,中國家電連鎖零售行業“三家”合並(三聯、蘇寧張、國美),張繼生是當時當之無愧的老大哥。在“2000年中國連鎖企業100強”中,三聯商社(6.73%,-0.26%,-3.72%)以年銷售額53億多元位居家電第壹。此時,國美電器年銷售額只有23億多元。

在國美、蘇寧全國跑馬圈地的時候,三聯錯過了家電連鎖業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當時,張繼生看到亞洲大舉入侵京津穗等地的教訓,經常把這樣壹句“名言”掛在嘴邊:“山東的經濟總量足夠養活三聯。”

另壹方面,造城造島並沒有給三聯帶來利潤,反而成了壹個永遠填不完的無底洞,吞噬著巨額資金。三聯商社年報顯示,到2005年底,三聯集團所屬的配送中心占用三聯商社資金近7億元。

由於長期拖欠供應商貨款,國內多家家電廠商之前已經對三聯進行了斷貨制裁,有的甚至將三聯告上了法庭。缺貨也是三聯商社此前生意不景氣的重要原因。

2004年至2006年,上市公司凈利潤分別為3562萬元、2371萬元和11.6萬元,但2008年僅上半年就虧損4689.53萬元,三聯連鎖店凈利潤僅五六個百分點,遠低於國美和蘇寧

到目前為止,向三聯集團及其關聯公司追討貸款和欠款的訴訟不下40起,涉及金額更是被指為天文數字。

2008年,三聯商社被納入國美懷抱,三聯集團失去了最後壹個“融資平臺”。出生於師範大學中文系的張繼生充滿了浪漫情懷。1986年,三聯電器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億,他甚至開心地在地上打滾。企業成功後,他常常感到迷茫。在他名為“十字路口花園”的網站中,他坦承:“雖然他成為了壹名企業家,但在現實中,他仍然徘徊在企業家和學者的兩條十字路口之間。”

2004年6月,三聯“年輕壹代”之壹、被稱為上市公司最年輕總經理的崔被免職。據知情人透露,主要原因是崔“位高權重”。在任期間,崔帶領公司進行了壹場商業革命,改造了千瘡百孔的鄭。

崔被免職,反映了三聯創業團隊的內部矛盾。當時,崔正在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商談壹筆30億元的低息貸款,這筆貸款後來化為烏有。崔的離開就像壹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壹大批優秀的管理者相繼離開三聯集團。

同年,受山東聯合大學集團影響,三聯集團的名字出現在銀監會向金融機構發布的審慎貸款企業名單中。房地產吸引了大量資金,當其多元化投資的後果開始顯現時,資金瓶頸成為難以解決的問題,使得三聯集團不得不依靠出售上市公司股份回籠部分資金。

與國美沒完沒了的官司也困住了三聯。如果三聯商標丟失,三聯集團將處於更加被動的局面。除了40多項欠款訴訟,三聯商社小股東正打算將三聯集團告上法庭。

現在看來,三聯最糟糕的問題不是錢,而是人的分心。相比與國美在上市公司問題上無休止的鬥爭,三聯集團面前最重要的任務或許是抓緊時間尋找有實力的開發商,出售或合作開發陷入困境的房地產項目,同時借助“新三聯”東山再起或有機會翻盤。

  • 上一篇:房屋擔保公司是做什麽的?
  • 下一篇:生態社會主義社會的現實分析?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