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社會主義是20世紀70年代在西方興起的壹種社會主義思潮。面對日益嚴重的全球性生態危機,生態社會主義者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分析方法,探索了生態危機與資本主義制度之間的必然聯系。他們認為,生態問題已經成為當代資本主義世界最突出的問題,生態危機已經取代經濟危機,成為資本主義的主要危機。走出生態危機的根本出路是建立壹種新的社會主義經濟模式——生態社會主義,並提出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爭取向社會主義道路過渡的主張。關鍵詞:資本主義;生態社會主義;生態危機;異化1。生態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的批判1。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危機——生態危機通過研究,生態社會主義者認為,在馬克思生活的時代,工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並不嚴重,生態環境對工業生產的制約作用並不明顯。因此,馬克思把研究的重點放在生產領域,指出只有生產領域的危機趨勢才能導致資本主義的崩潰。但是,隨著科技革命和西方工業社會的發展,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必然會因經濟危機而崩潰的預言並沒有出現。當代資本主義通過生產過剩和過度消費延緩了經濟危機,但卻造成了自然資源的巨大浪費、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系統的嚴重失衡。本·阿蓋爾在《西方馬克思主義導論》中提到,馬克思主義關於工業資本主義生產領域的危機理論已經失效,當今的危機趨勢已經轉移到消費領域,即生態危機已經取代了經濟危機,他認為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危機是生態危機。安德烈·高茲在《經濟理性批判》中也認為資本主義的盈利動機必然會破壞生態環境,資本主義的危機本質上是生態危機。在當代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的每壹個過程都對自然界產生巨大影響,而這種影響通常是負面的。壹方面,生產的原材料來自大自然。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對自然的開發和需求更加瘋狂。另壹方面,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汙染物要強制排入大自然。這樣就形成了各種形態的生態問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直接制約著資本主義生產和社會發展。生態問題已經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最突出的問題。毫無疑問,當今世界的生態問題可謂無處不在。最新的科學研究數據顯示,全球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0年代初出現了明顯的增長。其增長速度明顯大於IPCC預測的1990年代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在逐漸增加,每十年增長率都有顯著變化。碳排放的快速增加在壹些工業化進程中的國家尤其明顯,比如中國,但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壹個國家減少自己的能源供應。全球生態系統正在衰退。人為的全球變暖導致了至少十種環境後果:地表溫度、濕度、海洋環流、大氣壓力、降水、森林火災、動植物物種變化、土壤侵蝕、高層氣溫變化和世界洋流溫度變化。生態社會主義者高姿曾具體分析過資本主義社會三大危機的表現及其相互關系。它們分別是過度積累危機、再生產危機和生態危機。他認為,過度積累的危機來源於再生產的危機,而過度積累危機的解決依賴於再生產的危機,而再生產是建立在大量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破壞的基礎上的。因此,繁殖危機可以追溯到生態危機。戈茲在總結它們之間的關系時指出:“我們所面臨的是壹種典型的過度積累的危機,這種危機因再生產的危機而加劇,而再生產的危機最終源於自然資源的缺乏。”由此,戈茲得出結論:“毫無疑問,生態因素在今天的經濟危機中起著決定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資本主義社會的壹切危機都根源於生態危機,並因生態危機而加劇。另壹位生態社會主義者Agel也認為,當代資本主義以高生產、高消費延緩了經濟危機和資本主義的生命。然而,經濟危機並沒有消失,反而變成了生態危機。生態危機已經取代經濟危機,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的主要危機和重要特征。(2)生態危機的根源——資本主義制度生態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和階級直接導致環境退化和生態危機。也就是說,資本主義制度才是生態危機的真正根源。大衛·佩珀在《生態社會主義——從深層生態學到社會主義》中指出,生態危機的原因不是生產力和人類需求的增長,而是資本主義的逐利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是生態危機的根本原因。具體來說,生態危機不僅僅是單純控制自然和應用科學技術的問題,更是資本主義政治和經濟危機的集中表現。對於全球生態危機的起源,西方綠色運動理論壹般將其歸結為科技、工業化、人類自私和傳統觀念。生態社會主義者認為,現代環境問題的根源不僅僅是人們觀念的落後,或者是工業主義造成的,而是資本主義制度。他們壹針見血地指出,生態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全球擴張的必然結果。生態馬克思主義者也深刻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生態危機的關系。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歷史上對進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邏輯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就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對自然采取敵視的態度,把自然當作掠奪和獲取利潤的對象。在不斷加強資本對人類的剝削的同時,也加強了資本對自然的剝削。這種生產過剩必然導致能源短缺,地球自然“不斷萎縮”,最終導致生態危機。在生態馬克思主義者看來,資本主義生產仍然存在“成本外部化”的趨勢,這意味著資本家不可能以犧牲企業利潤為代價來保護環境。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資本家必須想盡辦法將部分生產成本推到企業之外。資本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總是想方設法把這部分成本外部化,或者轉嫁給社會,比如把廢氣排放到大氣中,讓廢水流入江河湖泊或者轉嫁給後代,讓後代來支付成本。所以資本主義對自然的剝奪是資本主義剝削的壹部分。而且資本主義追求利潤的邏輯必然是不斷提高消費水平,最大限度地消費商品,導致資本家操縱社會消費,提出永遠滿足不了所有人需求的虛假要求。鼓吹以消費為榮,誘導人們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把消費的多少作為衡量自己幸福的標準,使人們把享受無止境的消費作為真正的滿足,從而產生了“異化消費”。這種“異化消費”反過來* * *“異化勞動”,從而形成了從無限的工業生產到“異化消費”,從“異化消費”到無限增長的惡性循環。在這個循環的過程中,自然資源被浪費,汙染物被大量排放,最終超過了大自然的容量,從而導致自然生態平衡被破壞,引發生態危機。美國學者維克托·沃爾斯(Victor Walls)指出:“目前世界上嚴重的生態問題,完全是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無節制的生產和消費造成的。\"[3]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球擴張,發達國家利用其經濟和技術優勢掠奪發展中國家的有限資源,將壹些高消耗、高汙染、勞動密集型企業遷往發展中國家,甚至將發展中國家視為垃圾場,直接導致了全球生態危機。
上一篇:三聯的產品和服務下一篇:唐山公司法人變更需要哪些手續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