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喜歡的眼睛項目:假公益真的能騙錢。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央視2012 315晚會於3月15日在CCTV 1播出。今年是央視第22次舉辦315晚會,主題是“妳我共築誠信”。中國網絡電視臺對晚會進行了視頻和圖文直播。
王:我們做慈善,用行動表達對這個社會應有的責任,這是壹件好事。值得表揚,應該表揚,但如果以慈善的名義謀取私利,就是對慈善的褻瀆和傷害。接下來我們來看記者的調查。
解說:這是壹個自稱致力於保護青少年視力健康的非營利組織。“愛眼工程”將在協會相關項目中落實近視預防措施,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這是壹個公益組織,計劃用十年時間,讓全國學生近視發病率下降30%,號稱在全國上百個縣捐贈3000萬元禮品。
中國學生的“愛眼工程”是近年來活躍在中國許多縣市的壹項活動。這個國家有數百個工作站。如此龐大而又充滿愛心的公益項目,在愛眼工程委員會主席劉金順的眼中,還有另外壹個詞——慈善營銷。
中國留學生“愛眼計劃”主席劉金順:我們倡導壹種慈善分配的理念。我們在校園裏學做公益,妳們在這家店做營銷。
解說:中國學生喜歡眼睛項目是如何慈善的,它是如何營銷的?在陜西省洪洞縣的壹所小學裏,正在進行免費視力檢查。部分視力不好的同學可以獲得價值260恩元的愛心捐贈卡,憑此卡可以在當地像眼工程工作站免費支付壹個芯片。
張享銘:如果妳需要,妳可以換,如果妳不需要,直接交給學校。
解說:只有每個眼睛店都成為喜歡眼睛項目的工作站,才能作為中國學生喜歡眼睛項目的工頭進入學校。活動的每壹步都是由像眼睛工程委員會事先策劃的。
張健:我們可以聯系當地的教育系統和當地政府。
劉金順:過去,妳是壹家眼鏡店。今天妳是北京的公益慈善組織,妳合作了。那麽妳就是在搞半公益半商業,人們就不會懷疑妳是商業行為。
解說:那麽,在中國留學生like eyes項目轟轟烈烈的慈善活動背後,妳想隱藏什麽商業活動呢?
劉金順:我們以公益的名義,但是我們對那些應該得到錢的人毫不手軟。
張健:他拿著捐贈卡來店裏。他不能說是帶著鏡頭走的。這個時候,他需要買壹個價格。
龐:壹個鏡頭129元。
解說:原來是壹張卡,而且這張卡只能在眼鏡店換,但是360塊錢裏的真實價格低得不可思議。在like eyes項目的精心設計中,捐贈卡只是壹個誘餌,當學生們拿著愛心卡的時候,就變成了推銷。
五龐文友:我第壹次來980元的時候,70%的人都能賣出去。
記者:購買多少錢?
馮春山:380。
解說:這些眼鏡店在加入like eyes項目後,很快嘗到了甜頭。
劉金順:100%會讓妳賺很多錢。以前壹年50到60萬,現在50到60萬。
解說:那麽中國學生從like eyes項目中得到了什麽好處呢?記者註意到,產品全部由3億康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每家眼鏡店要購買6億元鏡片。
馮春山:原則上是壹個整體。三億康的總經理是劉先生的妻子,劉先生在北京做愛眼工程。反過來,康公司的3億是劉先生的資產。妳認為他不會合作嗎?
解說:至此,整個鏈條出現了。中國學生喜歡眼睛工程委員會加盟眼鏡店後進入學校,吸引了大量學生從中獲利。劉金順銷售了大量的3億康產品,並獲得了穩定的利潤。這個中國學生喜歡的眼睛項目是壹個什麽樣的公益組織?
劉金順:這是壹個國家組織,而不是壹個個人組織。
記者:妳是公務員嗎?
劉金順:我算算,像眼睛項目上面有主管單位,國家也有主觀二指單位。我們只是壹個執行單位。
記者:主管單位在哪裏?
劉金順: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
解說:like eyes項目上印了各種官方文件,中國向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核實。
記者:劉金順是我們這邊的嗎?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負責人:不知道。
解說:記者來港調查發現,2010成立了壹家中國留學生像眼工程促進會有限公司,是由劉金順私人註冊登記的。但宣傳冊上印的同號證書有限公司二字不見了,中國留學生像眼工程促進會有限公司又變成了中國留學生像眼工程促進會。記者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網站查詢了3億康發展(北京)有限公司。開發企業被撤銷。撤銷為2010 12 31,買賣合同仍於20112 31簽訂。《like eyes》中壹個虛構的項目正在全國各地上演。
劉金順:我想找到壹種方法把妳口袋裏的錢放進我的口袋裏,我希望妳主動把錢給我。
解說:在整個調查過程中,記者感受到,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可愛的學生,他們對like eyes Project這個中國留學生的大名從來沒有任何懷疑?
馮春山:現在沒有特殊的營銷手段是騙不了普通人的。
劉金順:表面上是公益,實際上是隱性商業。而且,公益是個幌子,戴上了公益的帽子。
王:善良和仁慈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詞語,也是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但是,當慈善和不良營銷結合在壹起,就成了圈錢的幌子。慈善不是帽子。我們做慈善,是不是每個人都應該把手放在心口,問問自己是否知道慈善的真諦,是否知道善良的意義,是否有這樣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