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華多次獲得太倉市優秀高技能人才、蘇州市高技能骨幹人才、蘇州市企業首席技師等榮譽。他把壹套“洋垃圾”還原成當時最先進的設備,通過攻克壹個技術難題贏得壹套房,為7家技術出眾的公司做設備顧問...還有許多關於吳明華的故事。吳明華說,他只有這項技能,因為他努力工作,喜歡努力學習。
讓“洋垃圾”重生
1979年,吳明華高中畢業,當時在第二棉紡廠當工人。那時候高中生是很受重視的。他被工廠派到上海第十四棉紡廠學習機器維修技術。吳明華說,當時的國營工廠對技術人員的培訓非常嚴格,壹年的學習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紮實的基礎,吳明華還愛努力學習,工作認真而執著。普通年輕技工,壹旦機器修不好,馬上找老師傅,只要不影響生產,吳明華壹般都是自己先反復研究。很多機械師把設備修好後就不管了,但吳明華會在後面詢問操作人員,設備工作情況如何,和修好前有沒有不同,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他從未為此煩惱,並從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幾年後,吳明華成了工廠的技術骨幹。1987年,棉二廠花大力氣從英國引進了壹臺機器,當時國內只有三臺。吳明華被派到深圳去接收它。結果令人大吃壹驚。原來英國企業淘汰的設備有三件,不僅沒有圖紙,而且“簡直散架了,很多零件都掉進機箱裏了,根本不知道安裝位置。”
工廠把修理機器的任務交給了吳明華。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壹個月的努力,他設法修好了機器。“雖然被別人淘汰了,但在當時國內確實是先進的。”
把電機換成電刷。
吳明華在第二棉紡廠的另壹個“傳奇”故事是贏得壹套房。90年代末,上海的三槍集團特別出名,很多棉紡廠都想成為它的供應商。但是三槍的技術要求特別高,公司生產的面料符合要求才能拿到訂單。
吳明華又開始攻關了。終於在兩個月的時間裏,壹個工序的精度從國標中的8個螺紋調整到了3個螺紋。第二棉紡廠最後成了三槍的供應商。因為貢獻大,工廠獎勵給他壹套110多平米的房子。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第二棉紡廠也成為了歷史。但是,吳明華憑借他出色的技術,為很多企業解決了很多問題,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
現在吳明華是VIAP新材料公司的設備總監,但他仍然熱愛研究。比如公司原有的制袋設備頻繁破袋。通過研究,吳明華在這兩套設備上增加了壹個裝置,解決了這個問題。
今年公司生產特別忙。有壹次,壹臺美國產的切割機壞了,工廠派人來檢查,說要換兩臺電機。這樣的切割機公司只有三家。壹臺機器停產,意味著全廠產量減少三分之壹,更換電機不僅要花三萬多元,還要等電機到貨,等另壹個技師上門,影響訂單發貨。雖然這種馬達以前從未修理過,但吳明華執著的研究力量又上來了。他決定先自己修理。經過對機器的仔細研究和分析,他找到了故障的原因,最終僅通過更換電機中的電刷就解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