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冬性中晚熟品種全生育期231天,比對照周麥18晚1天。幼苗半俯臥,生長旺盛,葉片寬大,深綠色。冬季抗寒能力中等。分蘗能力較強,分蘗率適中。早春發育快,起床拔節早,極化快,抽穗晚,對倒春寒有中等抗性。中後期耐高溫性好,成熟度好。株高76 cm,株型彈性適中,莖粗壯,抗倒伏性好。穗層整齊,旗葉寬而長。穗紡錘形,芒短,殼白,粒白,半角質粒,平均飽滿。平均畝產穗數40.2萬粒,每穗35.6粒,千粒重41.7克。抗病性接種鑒定表明,高感葉銹病、黑星病、白粉病和紋枯病,中抗條銹病。根據混合樣品的質量,堆積密度為810g/L,蛋白質含量為14.52%,硬度指數為64.0,面粉濕面筋含量為34.1%,沈降值為36.1ml,吸水率為58.1%,面團穩定時間為5.0min。
產量性能
2010-2011參加黃淮冬麥區南部冬水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4.1公斤,比對照周麥18增產3.9%。2011 ~ 2012連續試驗,平均畝產510.3公斤,比周麥18增產5.3%。2012 ~ 2013年度生產試驗表明,平均畝產502.8公斤,比周麥18增產7.0%。
特征
1,植物
(1)該品種為半冬性中晚熟小麥,株型適中,莖稈粗壯,株高約76 cm,全生育期231天,成熟期比對照品種周麥18晚1天。
(2)苗半俯臥,生長旺盛,葉寬大,顏色深綠,旗葉寬而長,分蘗能力強,分蘗率適中,穗層整齊,平均畝產40.2萬穗。
(3)抗倒伏性好,冬季抗寒性中等,早春發育快,拔節早,分化快,晚春抗寒性中等,生長中後期耐高溫,熟性好。
2.小麥
抽穗晚,穗紡錘形,芒短,殼白,粒白,半角質,飽滿度壹般。每穗粒數35.6粒,千粒重41.7 g。
3.抵抗
通過接種鑒定對條銹病、黑星病、白粉病、葉銹病和紋枯病的抗性。
4.質量
根據混合樣品的質量,堆積密度為810g/L,蛋白質含量為14.52%,硬度指數為64,濕面筋含量為34.1%,沈降值為36.1ml,吸水率為58.1%,面團穩定時間為5min。
種植點
1.該品種適宜播種期為10年10月8日至20日,基本苗可保留1.2-0.2萬株/畝。
2.種植期間,做好黑星病、白粉病、紋枯病、蟲害等病害的防治工作。
適宜種植區域
該品種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部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陜西省(關中地區)的初高中水肥地塊種植(早中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