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募集信托(資產管理/私募基金也是壹樣)的過程中,投資者需要把錢轉到壹個指定的、全國統壹的賬戶,這個賬戶叫做“募集賬戶”。投資者可以註意到,這個賬戶是管理人在商業銀行或券商開立的公司賬戶。目前大多采用預約存款模式。在募集期間,投資者首先通過理財經理進行預約,確定金額,明確投資意向。如果沒有預約就超額認購,壹般會退款。在募集期間,募集資金只能存入募集資金專戶,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動用。
募資結束後,管理層走封賬流程。將募集資金從“募集賬戶”轉入“托管賬戶”。保管人通常是銀行或經紀公司。保管人核實收到資金,並向管理人發出收款通知。管理層發布產品成立公告時,壹般會在產品成立當天將錢打到融資人賬戶,利息從現在開始。以上是債券信托/資產管理/私募基金的壹般流程。如果涉及到二級市場或者PE基金,因為涉及到基金的日常運作費用和業績提成,所以會比較復雜。
在三方托管機制中,信托公司收取的管理費由融資人支付,投資人的資金經過“募集賬戶→托管賬戶→融資人賬戶”,參與者為管理人(信托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私募機構)→托管人(銀行或券商)→融資人。整個鏈條清晰,邏輯上也不存在壹方可以侵吞這筆錢的情況。
然而,在實踐中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問題。在債權關系中,管理層通常不會密切監督資金的運作過程,也不需要公開披露資金情況,只要定期支付利息,到期償還本金即可。三方托管有效運行的前提是三方相互獨立,不存在裙帶關系。由於信托和資管管理人都是機構背景,與融資人作弊的可能性極小;但是在私募基金中,對於私募管理人的股東背景並沒有實質性的規定。經過壹輪清理,中國大概有上萬家私募公司。比如壹個集團控股幾家私募公司,然後成立壹些項目公司,然後項目公司通過私募公司募集資金後,資金回流到集團公司,成為事實上的資金池項目。這樣的項目風險,恐怕連項目經理也說不清。
壹般來說,投資者基本可以通過把握這幾點來確認資金的安全性:
首先確定自己項目的實際管理人是信托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契約型私募基金。因為三者都要走信托渠道,所以可能有些投資人會認為都是信托,必須要合同確認。
2.確認募集資金賬戶及賬號信息(壹般由理財經理填寫)
第三,做好融資方的背景調查。現在企業盤根錯節,追求集團關系通常會涉及大量的信息確認。這部分通常由妳的理財經理來完成,所以選擇壹個靠譜的理財經理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