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資產的數額由股份公司的經營狀況決定。股份公司經營業績越好,其資產增加越快,其凈值越高,因此股東擁有的權益也就越多。
壹般來說,市凈率較低的股票投資價值較高,反之,投資價值較低。但在判斷投資價值時,還要考慮當時的市場環境、公司的經營狀況、盈利能力等因素。
合理的市凈率是多少?
歷史驚人的相似,但會簡單的重復嗎?
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6月27日收盤,兩市加權平均市凈率(6月27日收盤兩市總市值/2008年壹季報披露的上市公司股東權益總額)已降至3.18倍。
市場人士認為,這壹水平接近2006年底和2007年初的水平,當時上證綜指在2300點左右。
激烈爭論的“籌碼”
牛熊周期中,破發破凈激增,“市凈率”再次成為多空爭論的“籌碼”。
“市盈率是合理的,但市凈率還是偏高。”當產業資本逐漸獲得股市的定價權時,壹些券商的中期策略報告對這兩個熟悉的指標做出了壹致的判斷。
那麽,為什麽在2005年市盈率已經接近熊市底部的情況下,市盈率還遠高於當時呢?
《基金經理》作者趙迪從市盈率和市凈率的關系分析入手,因為‘市凈率=市盈率×凈資產收益率’。之所以現在市凈率較高,是因為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比熊市時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是現在和1000最大的區別,就是這兩年企業的盈利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趙認為,“隨著企業規模的增大,凈資產收益率不可能長期維持在超常水平,逐步回歸到合理的回報區間應該是大勢所趨。但對於那些實現了資本積累和規模擴張的企業來說,它們的成長空間卻相差甚遠。”
“如今的a股市場,已經湧現出壹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載體。以老眼來看,要求a股市場脫胎換骨,回歸1000的低市凈率市場,顯然是不合適的。”趙補充道。
市凈率是打天下的尺子嗎?
2008年上半年,上證綜指已累計下跌47.76%,但各行業市凈率不同。
申萬行業指數顯示,截至6月26日,市凈率較低的前五大板塊分別是黑色金屬(2.04)、輕工制造(2.36)、紡織服裝(2.68)、電子元器件(2.76)、家用電器(2.76)。比較高的是食品飲料(6.55)、采礦(5.73)、農林牧漁(4.41)、醫藥生物(4.33)、商貿(4.29)。
以上數據表明,當前“低市凈率”行業仍是受通脹影響較深、本幣升值壓力較大的行業,包括周期性較強的行業;“市凈率較高”主要集中在弱周期行業,如消費行業。
“在成熟市場,消費股(如可口可樂、寶潔)由於沒有經濟周期,壹般市盈率在15-20倍,市凈率在2 -3倍。受經濟周期影響明顯的鋼鐵、有色的股票,壹般是10倍PE,1倍市凈率”,某合資公司基金經理認為。
平安證券李先明認為,“在衡量上市公司價值時,市凈率指標是壹種保守的估值方法。對於成長性好的股票,尤其是年凈利潤率增幅超過30%的公司,不適合使用市凈率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