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主體位於塔裏木盆地北部沙雅凸起中段南翼的阿克庫勒凸起,包括順托果勒凸起北部、哈拉哈塘凹陷東部和草湖凹陷西部(附圖4-12),即在阿克庫勒凸起背景上,北以輪臺斷裂為界,在東、南、中奧陶統頂面6500米構造等深線圈定的範圍內具有相似的成藏特征
圖4-12塔河油田奧陶系巖溶縫洞型儲層分布範圍示意圖
圖4-13塔河油田油氣成藏期劃分
目前,塔河油田包括“塔河油氣工業勘探區塊”和“躍進1油氣勘探區塊”確定的專屬範圍,總勘探面積6117.57km2..
塔河地區大規模油氣勘探始於1985。白堊系、三疊系、石炭系、泥盆系、奧陶系已獲得工業性油氣流或高產油氣流,發現了輪南、達裏亞、阿克庫勒、塔河等油氣田。這壹地區的勘探程度極不平衡。截至2007年底,塔河地區已完成三維地震勘探15區塊,即艾協克、三塔木、艾協克北、塔裏木鄉、木場北、三棟、蘭嘎、艾丁、塔河南、、蘇、玉琪東、托甫臺、斯達裏亞、艾丁。除奇奇中部和S58井區外,三維地震勘探已實現全覆蓋。該地區已鉆探約900口井(包括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鉆探的約20口井)。躍進1區塊只有1條2D測線,鉆井1口。
西北油田公司(西北石油局)從1978進入新疆,從六五到十五,已經努力了20多年。塔裏木盆地油氣勘探取得重大成就。1997年,在對油氣富集規律認識加深的基礎上,發現了中國第壹個古生代海相油田塔河油田,實現了中國的古生代。
塔河油田的勘探與評價是壹個認識實踐再認識和反復實踐的過程。也是壹個認識引導探索實踐,探索實踐帶來理論知識創新,同時又引導探索實踐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4.3.1.1預勘探階段(1978 ~ 1995)
理論基礎薄弱,認識不足,儲層預測和儲層改造技術不適應,錯過了及時發現和評價塔河油田的時機。
西北油田公司自1978開始在新疆開展油氣勘探,先後在喀什凹陷、買買提斜坡、巴楚隆起開展了盆地周邊的遙感、石油物探、鉆井、地質調查,先後鉆探了Ka1、Ka2、麥深1等探井,但均未取得突破。20世紀80年代初,他轉戰塔北沙雅凸起,在沈約1重力高度上鉆沈約1井,首次揭示了三疊系烴源巖,為進壹步認識塔北地質特征和進行油氣調查提供了寶貴資料。隨後,塔北被作為重點勘探區進行突破,綜合地質研究工作得到加強。雅克拉斷凸上的1984沙山2井實現了塔裏木盆地的首次真正突破,開啟了塔裏木盆地新壹輪大規模石油勘探開發。為國家制定“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戰略提供了重要依據。沙深2井突破後,油氣勘探已推向整個沙雅凸起。部署在沙雅凸起的Sha9、Sha14、Sha17、Sha18、Sha23等多口探井在奧陶系碳酸鹽巖中發現了油氣藏,獲得了不穩定的油氣流動。然而,由於對奧陶系儲層的圈閉特征認識不足,儲層預測和儲集難度較大。同時在沙3井前震旦系千枚巖頂部、沙4井侏羅系、沙5井白堊系和沙7井白堊系、沙22井、沙29井和沙32井三疊系獲得工業性油氣流動,發現了壹批中小型油氣田。同時,部署在買買提斜坡上的麥3井在石炭系灰巖中獲得了較高的油氣流量,發現了巴什托氣田。部署在巴楚隆起上的巴山1井,在石炭系獲得了較高的油氣流量,發現了雅森地氣田。
4.3.1.2重大油氣突破階段(1996 ~ 1997)
在總結以往勘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經過認真研究,選擇阿克庫勒凸起西南部艾謝克1和2號殘丘作為大型奧陶系碳酸鹽巖油氣田勘探的突破點,部署了S46井和S48井。S46井於1997年8月28日1996完鉆,1997年2月28日11完鉆。中途測試時,原油日產量為212.54 m3;中下奧陶統5359.14 ~ 5504.00m井段。S48井於5月28日1997完鉆,10月20日1997完鉆。該井在5363米處進入中下奧陶統後,被放空,泥漿漏失嚴重。經測試,獲得了日產原油570m3、天然氣15000m3的高產穩產油流,實現了塔河奧陶系。值得壹提的是,該井自試采以來產量穩定,日產壹直保持在400t左右,是塔裏木地區日產最高、穩產時間最長、累計產量最大的“王牌井”。表明阿克庫勒凸起奧陶系碳酸鹽巖油氣資源極其豐富,產能很高。
上述兩口井的突破,特別是S48井的重大突破,標誌著塔河油田的發現,拉開了尋找奧陶系碳酸鹽巖大型油氣田的序幕。
4.3.1.3塔河油田擴大探明階段(1998 ~ 2000)
油氣突破發現後的再實踐,進壹步深化了理論認識,指導了勘探部署。
當沙46、沙48井取得重大突破,發現塔河油田時,對油田規模和油藏類型的認識還不清楚。在勘探實踐中,進壹步明確了塔河地區奧陶系大型巖溶縫洞圈閉的儲層特征。碳酸鹽巖巖溶縫洞型油藏是受構造-巖溶旋回形成的縫洞系統控制,由多個縫洞單元空間疊加而成的復合油藏,具有獨立的油氣水系統,形態不規則。單個油氣藏(縫洞單元)在空間上以不同方式疊加,形成疊加連片含油、富集不均勻的特點。
塔河油田奧陶系油藏為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其主要依據如下:
1)油氣藏高度不受局部殘丘圈閉控制:不僅殘丘圈閉含油,相對較低的地方也有油(沙64井已獲得工業油氣流,油氣柱高度在250m以上);塔河油田奧陶系殘丘圈閉幅度很小,只有20 ~ 50m,有的可達90 ~ 100m,但油氣藏高度遠大於殘丘,達200~300m。例如,著名的S48井所在的艾謝克二號構造的殘丘圈閉只有55米寬,但油氣藏的高度卻有255米。同時,油氣的範圍不受局部殘丘圈閉的控制。塔河油田奧陶系殘丘圈閉面積很小,壹般只有幾平方公裏,油氣藏面積遠大於殘丘圈閉。
2)油氣藏受儲層發育程度控制,儲層發育含油,從而形成油氣藏;油藏不開發,就不含油。所以高產穩產井和幹井交叉分布在同壹個殘丘圈裏,高產穩產井和不穩產井並存。如艾謝克二號構造殘丘封閉的T403井段5405~5409m、5415 ~ 5428m、5434~5446m測井解釋為壹類儲層,5405~5446m井段通過酸壓高產油流量為170 m3/d;而東面1km的TK420井未解釋壹類儲層,5408-5414m酸壓後無油氣流動;東面1km的TK455井測井解釋為壹級油藏,在5516 ~ 5540 m井段酸壓獲得100m3/d高產油流量。可見,油氣的分布不受殘丘構造或層位的控制,而與儲層的發育程度密切相關。
4.3.1.4塔河外圍拓展及立體勘探階段(2006 . 5438+0至今)
自2001以來,塔河油田加緊向外圍部署和快速發展。多個新領域取得突破和發現,進壹步拓展了塔河油田縱向和橫向油氣勘探空間。形成了奧陶系鷹山組、壹間房組、良裏塔格組、誌留系砂巖、泥盆系東河砂巖、石炭系巴楚組底砂巖互層致密砂巖儲層、石炭系卡拉查伊組、中二疊統火山巖、三疊系砂巖儲層多層系、多領域含油的立體勘探格局。根據塔河油田多層多領域立體石油勘探現狀,提出了塔河油田立體勘探和整體評價的勘探思路。塔河油田井控含油面積2800km2,三次總儲量達到16.2397×108t油當量,其中探明儲量7.5605×108t油當量(油6.5923×108t,氣968.28× 65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