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統計,近20年來,黃河流量翻了壹番,幾十條重要支流和近40%的主流河流水量損失。
我國“十壹五”規劃明確要求,2065年全國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比“十五”期間減少10%,這意味著從2006年起年均減少2%,2007年是壹個重要而關鍵的時期。
"住在這裏的人會活10歲或更久."臨近路口,內蒙、寧夏烏海市公烏素鎮,出租車司機在前面,無奈地抱怨著眼前的黑煙。他二次途經寧夏石嘴山市109、108國道或內蒙古東勝市,其他地方都在劫難逃。天空無處不在,太陽隱藏在視野之外。大白天走在路上,應該開著燈。”他補充道。
據了解,近年來,電石、焦炭、矽鐵等壹些高能耗、高汙染的企業在當地相繼建立“三廢”,深刻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
4月26日,公烏素鎮村村副主任袁廣深回到搬遷後壹片狼藉的村裏。隨著烏海市西來鳳工業園的發展,大家都搬走了。“據說元光沈北村是公烏素鎮有名的村裏唯壹的農業生產,糧食生產和蔬菜供應的小村和周圍的廠礦相連。在村子的東西兩側,跨過黃河的鄂爾多斯草原,是壹望無際的沙漠阿拉善。BR/>;
據悉,2001以來,草原北村工業園占地近200萬畝。隨著工業園區的建設,上百個爐子冒著黑煙,汙濁的空氣彌漫著整個小村莊。空氣汙染對當地農作物最直接的危害:西紅柿、茄子等水果出現黑點和腐爛,蔬菜賣不出去。“但是直到不久前達成賠償協議,我們才得到賠償。”說袁廣深人搬離了工廠,卻留下了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我們什麽都沒做。
以前,在沙漠和草原邊緣的村莊,沒有絕癥。自2003年以來,村子裏越來越多的人死於癌癥和其他疾病。“要是趕上刮風天就更好了,不然房間裏都是嗆鼻的味道。”袁廣生創辦的工廠搖搖頭說:“今天,我們大多數人都患有呼吸道疾病。”
工業園區在西部達到頂峰,烏海市、鄂爾多斯市、阿拉善盟,部分工業園區交界處。2000年前後,競相在黃河兩岸幾十公裏的狹長地帶開工業園區等3場這樣的比賽,都是高能耗高汙染的企業引進的。公烏蘇鎮開發區、烏達工業園、烏斯泰工業園、阿拉善左奇工業園和棋盤井工業園都擠在小
西南10公裏處的公烏蘇鎮,叫振拉寺。鎮上開發了壹個化工廠,賣給了廣東的老板,還配了壹個火力發電廠:廢水沿著池塘的水平裝載,化工廠的廢物最後排到深溝裏,傾倒在低窪的坑裏。在不遠處的黃河化工廠火車站,有幾輛貨車正等著裝車,醒目地標註著:
廠區西南面,石嘴山市濱江工業園內,無數煙囪林立,濃煙滾滾,黃河上的煙壓得幾乎沒有藍天。“我們的果樹每年都以離散的模式存在,”石嘴山市的景觀林業工作者田安福玲說。他說,他承包的果樹在60家工廠裏死了4年,工廠裏冒著熱氣的黃色廢水直接排入黃河,田地和果園每年都要靠黃河水灌溉。
2006年下半年,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監察局關於石嘴山市烏海市周邊高能環境汙染問題的信訪投訴要求,當地數十家企業進行了限期整改,關停了“十五小”企業等壹批小焦炭、水玻璃等環境汙染問題。"許多工廠被關閉,另建新址。"環保官員承認,目前的情況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