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花盆
發明背景:
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太快,很多人喜歡大自然,渴望植物舒緩自己的壓力,因此,往往會買很多植物放在家裏,可是由於忙碌的工作和疲憊的身體,往往是有心栽花,無力顧花,導致家裏的花壽命不長。
產品優點:
(1).智能花盆可以自動檢測植物是否缺水,當檢測到植物缺水時,自動給花盆註水,水量完全符合植物需要。
(2).人可以根據植物的不同品種,事先設置好什麽樣的幹濕度對植物最合適。
(3).花盆采用太陽能供電,這樣更加環保節約。
(4).花盆也采用電池供電,這樣可以彌補太遠功能供電的不足。在太陽能充足的時候采用太陽能,不足的時候采用電池。雙重保證。
(5).花盆還可以根據規定的路線移動,自動尋找陽光充足的地方,讓植物更好的進行光和作用。保證植物的健康成長。
(6).花盆在下雨天可自動收集雨水,當花盆水分過多時,他可以減少花盆水分是花盆濕度始終在最合適的量。
圖示:
實現方法:
(1).通過幹濕度監測傳感器對土壤水分進行檢測。
(2).通過編程來控制花盆的出水與吸水和方位移動。
(3).關於陽光追蹤,我打算用光敏電阻和光敏二極管,如果做大致跟蹤,選光敏電阻,成本低,如果跟蹤變化角度,我選用光敏二極管,方向性好。
農業如何註入互聯網+的基因?
當“互聯網+”、生態循環農業、“農創客”等高新科技、新興詞匯與“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千年產業交織在壹起,碰撞出了別樣的花火。
壹棵文旦樹連接了各類傳感器、智能裝備,通過電腦終端可以看到樹的健康狀況,掌握土壤、水質、病蟲害等數據;為“植物殺手”量身打造的智能花盆,不僅內置了滴灌設備,更可以隨時用手機給植物澆水、提供光照,全程用手機操作植物栽培。
業內人士表示,科技和農業信息化元素的增加,不僅是2017浙江農業博覽會的亮點,也體現了浙江農業依托現代科技轉型升級的新趨勢,從生產、監管、經營到銷售,浙江正在為農業發展註入源源不斷的“互聯網+”基因。
據了解,近年來,浙江發揮了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及電子商務大省的優勢,加快各類新技術、新產品、新設施、新材料、新模式等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助力現代農業跨越發展。
希望更多的新技術可以融入農業發展!
大家分享下有哪些值得送給父母的易用的科技產品?
我媽退休以後很喜歡唱歌,參加了老年大學的歌唱班,經常用iPhone和iPad放音樂練習,但是耗電很快,而且由於放的太多,才壹年多就把手機電池和喇叭弄壞了,每次光到蘋果授權店換個電池就要坐車二十分鐘再花幾百塊錢,我媽特別特別心疼。所以我就給我媽買了壹個可以插U盤的音樂播放器,播放器才129塊,可以插著U盤直接播放,聲音很響亮,攜帶也方便,充壹次電能用好幾天,老人家只要記住“播放”那壹個按鍵就可以了,順便這玩意還能錄音。
卒子科技的種菜機的蔬菜大概多久能夠收獲壹次啊?
而智能花盆及智能種菜機主要面向用戶為C端,智能花盆模式也不僅僅是賣產品
什麽是智能花卉?
盆花開花嬌艷欲滴,但在養護時卻讓不少家庭犯了難,養不活花是其中最大的難題。隨著智能化養護的成熟,自動養花系統也應運而生,幫助家庭養花。此系統在花盆內預設了壹個(或壹組)傳感器,以單片機為處理中心,對土壤溫度、濕度、養分、光照等影響植物生長的生理數據分別設置相應的監測範圍,當監測數據超出設置閾值時,系統可自動調整以控制植物的生長。目前此類系統相關技術較為成熟,專利也較多。
針對智能花卉綠植種養的發展,業內人士指出,雖然目前智能養花產品的硬件系統漸趨於完善,已悄然形成壹條“種子-培養基質-花卉幼苗-花盆-智能控制系統-互聯網連接系統-APP”的產業鏈,卻仍然叫好不叫座。要想使產品從“成長期”進入“成熟期”,必須“內外兼修”打造核心競爭力。首先,要從較簡單的產品入手,加快線下普及推廣力度,做好產品售後服務工作。同時,實現智能硬件模塊化生產、組合化應用,提高產品的個性化、差異化,使消費者能夠按需購買、搭配使用,如用戶可在花盆上按照個人需要實現不同功能組合,既滿足壹部分人傻瓜式的種植需求,也照顧到了部分消費者想體驗參與種植的樂趣。此外,還應註重配套組合盆栽與家居壹體化設計,以滿足消費者的審美追求,適應不同家庭家裝風格的裝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