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功的單人決策及其局限性
歷史上,杜邦家族是富裕的法國王室的貴族。1789年,在法國大革命中化為灰燼。老杜邦帶著他的兩個兒子伊雷妮和維克多逃到了美國。1802年,我的兒子們在特拉華州的白蘭地酒河邊建立了壹個火工廠。因為艾琳是法國的火藥配料師,他和法國著名化學家拉瓦錫壹起工作,也因為美國歷次戰爭的需要,工廠很快站穩了腳跟,發展起來。
整個19世紀中期,杜邦基本上是壹個人的決策運作,這在亨利那壹代尤為明顯。
伊雷尼之子亨利出身軍旅,因為接管連隊後完全是壹名軍人,所以被稱為“亨利將軍”。在公司的40年間,亨利以嚴厲粗暴的鐵腕統治著公司。他實踐的壹套管理方法被稱為“凱撒式管理”。
這種管理方式不可描述,難以模仿,是經驗主義管理。公司所有的重大決策和很多小決策都要他親自做,所有的支票都要他親自寫,所有的合同都要他簽字。他自己決定利潤分配,親自周遊全國,監督公司的數百名經銷商。他盡壹切努力加快收款速度,嚴格付款條件,促進順利交貨,努力降低價格。亨利接手時,公司負債超過50萬英鎊,但後來他成了該行業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