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四大(1992)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具有全局性的重大突破和歷史性決策。1993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幹問題的決定》,勾畫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描繪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藍圖。黨的十五大(1997)提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該多樣化,壹切體現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采用。對於股份制,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具體實現形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股份制是所有制的壹種實現形式,既不命名為“社會”,也不命名為“資本”。黨的十六大要求,除少數必須由國家全資擁有的企業外,進壹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積極推進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首次明確提出,股份制要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從公有制的壹種實現形式變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是對公有制實現形式認識的深化和飛躍,是重大的理論突破,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及其實現形式認識的深化,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以股份制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實踐發展的客觀要求。認識的深化和理論的創新來自人民的偉大實踐。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如何實現公有制的多元化,在實踐中創造了多種形式。同壹性質的所有制在不同的企業可以有不同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比如國有企業可以是國有的,可以是承包的,可以是租賃的,可以是共享的,也可以是聯合經營的。不同類型的所有制在不同的企業中可以采取相同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如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和私人所有制企業,都可以采取獨資、參股、控股經營的方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探索公有制多樣化的實踐中,股份制作為壹種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市場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崛起並迅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壹些企業突破地區、部門和所有制界限,橫向聯合,以資金、技術、設備入股,以股份形式籌集資金開發項目或創辦新企業。經過近20年的艱苦探索、試點、擴大、推廣,實踐的不斷發展,理論的壹次次突破,股份制已經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是實踐做出的科學結論。
以股份制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壹種資本組織形式。股份制企業是由眾多投資者組成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它來源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它把屬於不同所有者的資本以股份的形式集中起來進行經營和運作,實現股權平等,同股分享收益,享受收益,承擔風險。根據我國公司法,股份制企業主要有兩種組織形式:不能公開發行股票的有限責任公司和可以公開發行股票並流通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業也是股份制。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必須符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我國的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這就要求公有制的實現形式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滿足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具有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功能。第壹,股份制有利於聚集各種生產要素,促進生產力發展。通過股份制,可以聚集或重組資本、技術和人才,促進生產要素的有效流動,特別是開辟新的融資渠道,將社會資金和消費資金轉化為生產建設資金,為重點開發建設項目聚集資金。第二,股份制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率。由於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股份制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以保證股東的經濟利益,有利於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第三,股份制有利於政企分開,走向市場。股份制企業按照公司法運作,股東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可以減少行政幹預,更好地協調地方、部門和企業之間的生產經營和利益關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集團發展。第四,股份制促進了兩權分離,促進了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股份制企業以多元化、復合化的財產形式支配和享有投資者的財產,形成更大的聯合資金和企業財產,必然要求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實行法人治理結構,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提高企業資本運營效率。簡而言之,股份制的性質?妳怎麽了?錳?陸某的住址是哪裏?更好地適應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正是因為我們努力尋找壹種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
以股份制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的重要舉措。中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堅持這壹基本經濟制度和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堅持和加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公有制的主導地位主要表現為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的主導地位,國有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運,對經濟發展起著主導作用。但是,股份制不能籠統地說是公有的,也不能籠統地說是私有的。關鍵是誰持有控股權。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制性質。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有利於擴大公有資本的控制範圍,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凝聚力和影響力,堅持和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也有利於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為民營資本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加強公有制主體地位,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為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和深化各項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也保證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正確方向。同時,以股份制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有利於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搞活國有企業。黨的十五大特別是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對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對國有企業進行重組。關鍵是以資本為紐帶。股份制作為主要實現形式,以資本為紐帶,可以完善國有資本合理流動的機制,根據不同情況實行絕對控股、相對控股、適當參股甚至完全退出,既增強了國有企業的控制力和競爭力,也為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國有企業留下了廣闊的天地。如何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壹直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和重大課題。以股份制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國有企業的重組和投資者的多元化將帶來股權結構的合理化和經濟利益的多元化,這就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實行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相互制約的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權力結構,體現權力的分工和制約,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行效率,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從而增強國有企業的生機和活力。目前,許多國有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行法人治理結構,遵循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來源市場化和投資方式多樣化,加快了國有企業的多元化,全面促進了國有企業的快速發展。
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不僅要求在認識上有新的提高,而且要求在實踐上有新的進步。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理論的每壹次突破和創新,都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活力,加速了經濟社會發展。這也證明了基於實踐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變化的先導。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首次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將極大地促進股份制企業的發展,進壹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適應這壹大趨勢,不僅要提高認識,更要在實踐中落實,尤其是在經濟發展滯後的貴州,肩負著雙重責任。貴州國有經濟比重大,股份制發展滯後,國有企業轉型緩慢。到2002年,全省191大中型國有企業中,真正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只有32家,不到20%。全省國有重點企業60家,國有企業23家,占38.3%。按控股程度分,56戶絕對控股,高達93.3%。股份制企業少,改革後還是獨資公司或者壹股獨大,很難發揮股份制的作用,拓展投融資渠道。因此,大力發展股份制企業大有潛力,大有作為,不僅可以解放和發展國有企業的巨大生產力,而且可以積極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加快貴州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