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達內部員工透露,廣達已決定4月正式停止臺灣省的服務器生產線,5月中旬將相關設備遷至上海松江。“廣達的服務器業務虧損嚴重。雖然上海松江的新工廠還沒有完全建成,但是對於廣達來說,臺灣省的服務器生產線可以早壹天拆除。”
從今年6月65438+10月開始,廣達陸續將筆記本電腦生產線遷至上海。
廣達的另壹個虧損項目是手機代工業務。目前,“廣達上海制造城”已完成手機生產線的架設,60%的手機代工業務在內地生產。“手機生產線的搬遷也是廣達今年必然的趨勢。”
廣達集團副總經理李杜榮在接受采訪時承認了廣達的搬遷。“不僅是服務器,最近筆記本和手機的壹些生產線也在搬遷。”
4月4日下午,廣達發布公開聲明,強調“深耕臺灣省,全球布局”仍是廣達集團的長期發展戰略。未來,廣達將以臺灣省的“廣達R&D中心”為中心,整合全球科技資源。
李杜榮表示:“上海松江將是廣達未來唯壹的生產基地。未來廣達還將把部分R&D業務搬到上海,與臺灣省的R&D機構進行全球分工。”
服務器“向西”
“大有作為,福利眾望所歸”,廣達集團在上海的幾家子公司的名字顯示出臺灣省俗。QSMC廣達上海制造城主頁顯示,2000年2月7日,廣達集團在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區投資654.38+0.7億美元,成立了以大豐(上海)電腦有限公司為首的大豐、大公、大為、大業、大富、大力、達人、大群等8家子公司。
其中,大豐以生產筆記本電腦為主,兼顧服務器、手機、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等IT產品的生產;大公主要生產服務器和筆記本電腦;大冶主要生產手機。
公開資料顯示,“偉業福利人”的8家公司均由廣達集團直接投資;大輝由廣達集團旗下的廣匯電子投資,大研由廣達集團旗下的光明光電投資,大威為廣維網通的子公司。
大豐(上海)電腦有限公司員工告訴本報記者,從3月份開始,廣達臺灣省總部就開始大規模將服務器生產線的配套設備轉移到松江,而這些設備主要分散在廣達上海制造城的各個子公司。
“因為子公司財務相互獨立,子公司的設備轉移還需要辦理進出口手續,所以廣達臺灣省總部服務器的大型設備還沒有搬過來,正在討論放在哪裏。”該員工解釋道。
根據廣達集團公告,廣達集團2005年2月營業收入為新臺幣2453359.7萬元,低於2005年的新臺幣65438+2510975.2萬元。知情人士透露,變化主要來自廣達集團服務器業務和手機業務的虧損,服務器業務虧損非常嚴重。
賽迪顧問計算機與軟件咨詢事業部的張濤認為,服務器業務壹直針對高端用戶,價格相對穩定。但從去年開始,由於戴爾的強勢進入,服務器的產業環境比前幾年更差。作為服務器業務規模不是很大的廣達集團,其服務器業務受到的拖累會更明顯。“顯然,廣達集團為了穩定利潤,有效控制成本才是上策。”
上海松江工業區對生產性外資企業的投資政策,對面臨成本壓力的廣達集團頗具吸引力。
松江工業區首頁公告顯示,工業區內生產性外資企業可享受1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經營期超過10年的,從獲利年度起,第壹年和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此外,松江工業區還負責提供低層地價。對於帶有市政基礎設施的工業用地,土地租賃價格在50年使用權中為每平方米30至35美元。
李杜榮強調,遷址上海不僅僅是出於成本考慮。“這是廣達全球戰略的布局。目前松江從事筆記本R&D的有幾百人,手機R&D團隊也在培訓中。松江將是我們未來的全球R&D基地之壹。”
錯過了戴爾、IBM
作為廣達集團最重要的筆記本電腦代工業務,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近年來,為有效降低成本,臺灣省筆記本電腦代工企業加快了西進步伐,其中廣達、宏碁?、深達、大眾、仁寶、英業達、華宇、鴻海等。都在大陸設廠,有些廠商如英業達甚至全部從大陸工廠制造出貨,只剩下R&D和臺灣省的測試線。
“目前,中國長三角已經成為遍布全球的筆記本代工基地。”張濤說,世界上主要的筆記本電腦合同制造商基本上都來自臺灣省。2003年,他們在長三角的比例只有60%,而2004年,這個比例已經接近80%。
易觀國際IT分析師張世偉認為,雖然廣達在2004年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但它是全球第壹家出貨量超過10萬的筆記本電腦廠商,約占全球總量的1/4,在成本控制和管理方面的優勢將繼續擴大,但廣達集團筆記本電腦業務的毛利率在2002年為8.8%,而在2003年和2004年為8.8%。
廣達毛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筆記本代工廠商為了代工客戶互相討價還價。
2005年4月1左右,戴爾和廣達、仁寶開了壹場“愚人節”玩笑。先是廣達拿下了以前仁寶負責的戴爾低價消費筆記本電腦訂單,然後仁寶又意外拿下了廣達長期控制的戴爾商用筆記本電腦訂單(主要是中等價位)。近日,戴爾將仁寶經營多年的高價筆記本產品線訂單再次交給廣達。
廣達和仁寶都為“失血搶單”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據熟悉訂單招標流程的內部人士透露,廣達在供應戴爾商用筆記本方面頗有建樹,並降低了價格,以表達其捍衛訂單給戴爾的決心。但仁寶還是拿到了這個訂單,這顯然讓後者開出了讓戴爾更加興奮的價格,而廣達也壹定會以同樣的方式拿下仁寶手中戴爾後續高端筆記本的所有訂單。
據廣達內部人士透露,2005年,廣達來自IBM的筆記本電腦訂單被富士康“搶走”,這是廣達加速“西進”的重要原因。富士康背後的臺灣省鴻海集團壹直被業界稱為“怪獸”。張濤認為,雖然2004年鴻海集團還沒有進入全球前五大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商,但以其資金實力、制造實力和客戶資源來看,鴻海集團進入前三只是時間問題。
“去年廣達集團宣稱突破6543.8+00億美元略顯潮濕。”廣達內部人士表示,“今年廣達號稱突破6543.8美元+02億的業績。顯然壓力會更大。面對激烈的競爭,有效控制成本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