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養殖池塘的條件。池塘呈長方形,面積6 ~ 12畝,深度1.4 ~ 1.7米,每畝安裝的曝氣器功率為0.5 kW,每池邊緣對角安裝2個水車曝氣器,池中間安裝1 ~ 4個葉輪曝氣器,動力設施全部配備。
其次,做好播種的前期準備。魚苗準備:播種前兩個月,與南通徐龍彪粗苗場簽訂日本鰻鱺黑仔代合同,派專人全程監督苗種標記過程。交付苗規格為30 ~ 50株/公斤,80株/公斤以上的苗不超過2%。畸形率小於1‰,不能檢出呋喃代謝物和孔雀石綠。飼料準備:與鰻魚飼料廠簽訂訂單合同,要求飼料廠出具近期呋喃代謝物檢測報告、質量安全報告和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備案證明。市售漁藥的配制:市售漁藥均購自武漢農業大學科洋生物工程公司,經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合格後備案。未經備案的商品漁藥不得中途使用。池塘水壹度灌滿,水中的浮遊動物、小雜魚、魚卵被蜘蛛、昆蟲殺死。3~5天後,池水呈黃綠色。
第三,是水產養殖管理方面。飼料投餵:飼料加水攪拌成面團,小鱔魚幹粉與水的比例為65,438+0: 65,438+0.2,大鱔魚以後逐漸降低到65,438+0: 65,438+0。飼料分早晚,投餵量主要根據每天的投餵速度、力度、水質、天氣變化來調整。水質調節:生石灰和農藥是主要的水質調節方法。雨後加水,壹般用生石灰調節水質。壹發現水中浮遊動物破壞水質,就用農藥殺死,調節水質。每畝池塘按投放時間和捕鰻時間投放鱅魚夏花150~1000尾和黃顙魚苗200~1000尾,可用於凈化水質,降低池塘水中有機物含量。病害防治:日本鰻鱺適應性強,病害不是很突出。出口鰻魚養殖壹般的病是預防,即以水質調控為主的綜合防治手段。但也會發生以下疾病:佛手瓜:病原為佛手瓜的幼蟲或成蟲,病魚體表有白斑,病魚食少或不食。處理方法是30ppm的姜汁和3ppm的胡椒。隔天連續下3~4次雨。
最後是全程質量控制。每次放苗分塘都要請寧波出入境檢疫局或者以後的采購部拍照記錄。有專人負責記錄養殖日記,包括飼養、用藥、死魚、天氣、池塘劃分、銷售記錄等。,並每月上報采購單位和寧波檢疫局。每批鰻魚都需要提前壹個月取樣送檢,檢驗合格後才能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