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核心競爭力,在我的理解中,就是短時間內競爭對手無法復制的東西,否則就不是核心競爭力。任何壹個企業,如果其經營要素得到充分發揮,都可以成為核心競爭力。比如我有很多錢,我有很多錢。我對付對手的方法很簡單。如果我贏不了,我就買妳。微軟強大之後,用這壹招消滅了很多競爭對手。
項目型公司的主要經營管理行為依賴於項目管理。我提到過,項目管理可以分為管理活動和工程活動。對於項目型公司,我們有過深入的探討。
我們認為工程活動中最重要的能力是“提供真正有價值的解決方案”的能力。我們在很多項目中能給用戶提供的價值是壹目了然的,比如建築項目,但是我們在很多項目中能給用戶提供的價值卻不是那麽清晰,比如管理信息系統。
對於這種不能明確提供價值的解決方案,即使能夠實施並承接了大量的項目,也未必能討喜,因為當供應商不能提供明確的解決方案時,缺乏說服客戶的能力,最終在壹些項目中被客戶中的“牛人”牽著鼻子走。
在我所從事的管理信息化項目中,客戶往往沒有經過軟件工程培訓就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有時候真的很好,有時候不專業,大部分是混合的,有合理的需求,也有不合理的實現思路。甚至要求將不同廠商的解決方案整合到壹個系統中,這是軟件廠商很頭疼的問題。
因此,智能軟件廠商非常重視提高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這是在規劃層面解決問題,而智能軟件廠商重視需求響應的效率,這是在開發層面解決問題。前者壹開始慢,但壹旦系統規劃完成,可以大大減少開發,是真正有效的出路,後者快。但如果開發更多的系統,就會出現發展瓶頸,企業就會陷入越來越胖的困境。
從公司的角度來看,長期治理更多的是依靠管理活動。管理活動就是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想壹些辦法把工程活動做得比競爭對手更好。管理活動必須保證有價值的工作做得更好才有價值,否則就是為管理而管理,為理念而管理。
很多軟件公司都引入了CMM評估,學到了很多概念。員工真的了解每個關鍵業務領域的意義、價值和必要性嗎?很多員工抱怨考核實施後文件和流程太多,解決問題的效率降低了。這是壹種痛苦還是孩子穿著成人的衣服?值得管理者認真思考。
我看到很多公司制定了壹個方案評審流程。壹開始是正式的,主管親自參與。後來就落了個形式。這說明公司並沒有真正認同解決方案評審的價值,也沒有意識到這種價值的長期回報。隨著事情越來越多,它更加關註當下的瑣事。這種做法並不是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