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216大隊,新疆烏魯木齊830011)
:
1)接觸帶構造:白楊河礦床工業鈾礦體主要發育在楊莊巖體的內外接觸帶構造中,以內接觸帶為主;鈾礦體通常發育在距離接觸帶幾米到幾十米的範圍內。大型礦體是平行於接觸帶發育的水平礦體,而垂直礦體則發育在遠離接觸帶的巖體或地層中。沿構造裂隙發育的小規模次生礦體,礦床資源有限。
2)斷裂構造:鈾礦體之所以發育在楊莊巖體與圍巖的接觸帶附近,是因為接觸帶附近斷裂構造發育。斷裂構造不僅是鈾成礦流體的通道,也是鈾沈澱的場所。成礦流體中的鈾沿斷裂或裂隙運移時,滲透交代其兩側的巖石,使溶液中的鈾含量逐漸增加,然後在適宜的構造環境中沈澱富集形成鈾礦化,鈾礦化多發育在次級斷裂中。
3)花崗斑巖的控礦作用:鈾礦化明顯受花崗斑巖控制,所有鈾礦化均產於花崗斑巖中或其附近。楊莊次火山巖中鈾含量高,後期熱液容易從中淬滅鈾,形成富集於有利部位的含鈾熱液。其侵入通道可能被巖體東部的第四系所覆蓋,是今後找礦的重點區域。
4)熱液作用:白楊河鈾礦床熱液成礦作用明顯,熱液作用類型可能多樣,但火山後熱液作用可能與鈾礦化關系密切,按其特征可分為早期中高溫熱液作用和晚期低溫熱液作用。中高溫熱液作用規模大、強度大,與鈾礦化關系明顯,而晚期低溫熱液作用和晚期巖脈作用引起的熱液作用相對較小,可能對鈾礦化起轉化作用。
5)蝕變:蝕變是鈾礦化的直接表現,可作為鈾礦找礦的直接標誌,但蝕變的發育程度和強度決定了鈾礦化過程中鈾礦化的規模。蝕變規模大,說明熱液蝕變持續時間長,參與蝕變的熱液量大,帶來的物質多,巖石中沈澱的鈾多,從而形成更大或更富的礦體。
與鈾礦床有關的蝕變主要有赤鐵礦化、高嶺土化、水雲母化、綠泥石化、紫黑色氟化和錳礦化。壹般赤鐵礦化和紫黑色螢石位於鈾礦化內帶,接近瀝青鈾礦等鈾礦物,其次為高嶺土、水雲母和綠泥石化。壹般規律是蝕變規模越大,強度越高,分帶越清晰,鈾礦化越好。
3.2創新
(1)勘探技術方法的綜合應用
白楊河礦床鈾多金屬礦勘查不僅采用了地質、物探、化探(包括井內化探)、遙感等綜合技術手段,還研究了火山巖型鈾多金屬礦的勘查類型和不同勘查階段的工程間距,初步進行了礦床的數字化建模,為實現數字化勘查奠定了基礎。由於不同礦種在不同勘查階段所需的勘查工程間距不同,為滿足不同礦種的勘查要求,采用40m×40m作為基本工程勘查間距,同時滿足了不同礦種的需要,這無疑對其他地區類似礦床的勘查工程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推廣價值。
(2)采礦(冶煉)工藝的創新
白楊河礦床為鈾多金屬礦床,鈾、鈹、鉬礦體在空間上部分重疊,開采的礦體為混合礦,冶煉過程中必須采用分離技術。硼鐵礦型鈹礦是我國鈹礦冶煉史上的首例,其選礦技術是開采的關鍵。通過科技攻關,解決了鈾鈹分離問題,鈹礦石的溶解方法有了很大改進,並獲得了國家專利。
4開發利用現狀
白楊河礦床鈹資源量已達到很大規模。為了開發利用鈹資源,成立了新疆CNNC迪達和豐礦業有限公司。在資源開發的同時,依托國內科研院所,公司完成了實驗室條件下鈹的浮選試驗,所選鈹精粉達到了工業壹等品的要求。該鈹礦的開發利用將有效緩解我國鈹原料短缺的局面[9]。
白楊河地區鈾礦地質勘探始於20世紀50年代,最終確定了兩個小型鈾礦床。在20世紀70年代,中央場地的礦床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建築工程師試驗性開采,礦山在20世紀80年代末關閉。在此輪探礦勘探中,對該礦床的鈾資源進行了重新勘探和評價,並進行了鈾鈹礦石的浸出工藝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鈾礦石具有浸出率高、酸耗低的特點,可作為伴生礦綜合回收。目前正在進行礦山綜合開發建設的前期工作。
5結束語
經過近幾年的勘探,在22 ~ 66線發現了新的鈾礦體,鈾資源已擴大到中等規模。目前楊莊巖體東部工作程度較低,其頂底界面保存較好,在頂界面附近已發現礦化。因此,該區是進壹步勘探和盲探的重點區域。
從區域上看,雪米斯坦火山帶的長度約為65,438±0.20km。在白楊河礦床東部發現了多處鈾礦床、礦化點和異常點。通過近幾年的找礦工作,在水根薩依地區發現了鈾、鉬找礦靶區,表明雪米斯坦火山巖帶具有良好的找礦潛力,有望繼白楊河鈾鈹礦床後實施多個鈾多金屬礦勘查基地。
參考
王寶群,曹,譚昌年,等.新疆西準噶爾北部鈾礦區綜合調整報告[R].核工業二壹六大隊,1990。
劉剛,李延隆,李延隆,等.新疆和布克賽爾縣白楊河地區1 ∶ 5萬鈾礦床區域地質調查[R].核工業216大隊,2010。
陳奮雄,劉剛,張磊,等.新疆和布克賽爾縣白楊河礦區二號礦區鈹礦詳查報告[R].核工業216大隊,2008。
李延隆,張磊,王謀,等.新疆布夏爾縣河沙哈西合力幹地區鈹礦詳查區外圍(東段)鈹礦詳查[R].核工業216大隊,2009。
李延隆,張磊,朱明勇,等.新疆和布克賽爾縣白楊河礦區東段鈾稀有金屬礦床詳查[R].核工業216大隊,2010。
王謀,李延隆,張磊,等.新疆布克賽爾縣河沙哈西合力幹地區鈹礦詳查區外圍(東段)鈹礦詳查[R].核工業216大隊,2009。
王謀,李曉峰,王果,等.新疆雪米斯坦火山巖帶白楊河鈹鈾礦床地質特征[J].礦產勘查,2012,3(1):34-40。
王謀,王果,李曉峰,等.新疆雪米斯坦火山巖帶南翼鈾多金屬成礦控制因素分析[J].新疆地質,2013,31 (1): 71-76。
張林。白楊河礦區伴生鈹開發前景評價[M].核工業216大隊,2000年。
中國鈾礦勘查的重大進展和突破——新世紀以來新發現和探明的鈾礦實例
【作者簡介】王某,男,1983出生,工程師。2005年畢業於石家莊經濟學院,資源勘查工程專業。2013至今任核工業二壹六大隊地質勘查院項目技術部主任,從事鈾礦地質勘查和科學研究工作。2011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獲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獎,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二等獎,2014獲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