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00億元,同比增長約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00億元,增長17.5%;外貿出口增長71.3%,增速全省第壹。
經濟發展給出了壹個亮麗的答案。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窗口和風向標,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過去的壹年裏可謂是異彩紛呈。
2049.3億元
2010年,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49.3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其中工業投資突破1000億元。中能多晶矽、卡特彼勒大型挖掘機、徐工鬥山發動機及大噸位起重機、華潤電力等壹批重大項目已建成或開工建設。
2010年,我市新增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公司3家,徐工集團實現整體上市。2010年,全市裝備制造、食品及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旅遊三大主導產業均突破1000億元。煤鹽化工、冶金、建材三大傳統產業產值達到1299.7億元,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產值分別比上年增長85.4%和90%。
兩年翻壹番
2010年,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營業總收入1272億元,增長36.8%,地區生產總值264.3億元,增長22.6%,壹般預算收入1619億元,增長40%,兩項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95%。
■關鍵詞國家級
加入“國家隊”,收入過千億。
剛剛過去的65438+10月18,徐州經濟開發區10重大項目開工。艾德太陽能2GW二期電池、中潤太陽能晶體矽片及電池、光環傳動軸等10個項目同時開工。
這1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54億元,其中外資項目6個,總投資4.72億美元。該項目主要圍繞太陽能光伏、高端制造業等優勢產業。艾德二期電池項目總投資9648萬美元;中潤太陽能矽片及電池生產項目總投資6.6億元,年底前建成投產,帶來年銷售額22億元。“去年3月,徐州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極大地促進了艾德公司在開發區的發展,”江蘇艾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去年3月31起,徐州經濟開發區更名為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摘得“國字號”金字招牌,對徐州當前和今後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標誌著“三重壹大”推進取得新突破,徐州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徐州投資環境發生變化,徐州綜合實力得到提升。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於1992年7月,於1993年10月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開發區。十多年來,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近年來,開發區全力加快“二次創業”,團結拼搏,努力創造經濟社會協調快速發展、年年有新跨越的良好局面。2010年,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快速增長,全年業務總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1272億元,同比增長36.8%,凸顯了。
■關鍵詞支柱產業
工業投資超千億元。
2010,全市集中推進“三重壹大”,全市固定資產投資2049.3億,其中工業投資超千億。工業水平顯著提高。我市獲得“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稱號,建成亞洲產量最大、世界第三的多晶矽生產基地。
徐州經濟開發區是我市工業經濟的引擎。目前,開發區三大主導產業,即以工程機械和特種車輛為主的裝備制造業、以太陽能光伏和風力發電為主的新能源、以生產性物流和軟件服務外包為主的現代服務業齊頭並進。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及多晶矽生產基地,成為國家工程機械特色產業基地、國家新能源特色產業基地、江蘇省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形成了技術領先、優勢明顯、前景廣闊、抗風險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太陽能光伏是開發區新興產業的“寵兒”,是新能源產業的中流砥柱。自2006年在開發區從無到有,異軍突起,氣場強大,發展速度和成長環境無與倫比。壹期,二期,三期,壹年壹大步,壹步壹個腳印。與此同時,半導體晶圓、電子觸摸屏、藍寶石襯底、外延芯片、高端led等項目接踵而至,壹條千億元的新能源產業鏈正在加速形成,奠定了徐州“亞洲矽都”的基礎。
數據最有說服力。過去壹年,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裝備制造和新能源兩大支柱產業分別實現銷售收入660億元和6543.8+04億元。
■關鍵詞軟環境建設
榮獲“十大投資環境城市”
沒有更好的軟環境,就不會吸引更多的開發者。
2010年,我市先後榮獲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中國投資環境百強城市、中國誠信政府、跨國公司最具投資價值城市等多個口碑品牌。在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布的“2010中國城市分類優勢排名”中,我市榜上有名。在“2010中國十大文化品牌城市”和“2010中國十大高效政府”中,均排名第十。
以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2010,開發區進壹步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陶盤佛教文化景區、鐵路專用線、金龍湖小鎮等“三折壹大”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項目加快推進。道路綠化、中水回用、供水供電、軟件園道路管網、五星級酒店基本完成。全年基礎設施投資30億元,增長57.9%。環境質量和集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竹山蕩口公園、金龍湖景區、香園等公共休閑場所全面建成開放。
徐州經濟開發區是我市經濟發展的壹個縮影。徐州還擁有中國礦業大學科技園、中德東方魯爾工業園、觀音機場等國家壹類口岸,為國內外客商搭建了廣闊而優質的發展平臺。
■人物采訪
張:企業直接受益。
2010年3月,徐州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標誌著徐州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投資環境發生新變化,綜合實力得到新提升。這無疑將促進艾德公司在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事實上,2010年,愛德公司的經營業績比2009年翻了兩番,2011年,愛德公司的業績有望比2010年再翻三倍。
(張江蘇愛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黃閱:開發區成為發展的新引擎。
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引領全市工業經濟發展,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新亮點。特別是在蕩口生態修復上,開發區從長計議,高度重視,加大投入,改變了開發區的環境和群眾的生活狀況。這個高瞻遠矚的規劃對周邊市縣有很好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