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揚州八怪是什麽?

揚州八怪是什麽?

揚州八怪是:金農、鄭燮、黃慎、李善、李、王、、高翔。

鄭燮(1693-1765),江蘇板橋人,科舉康熙狀元,雍正十年進士。山東範縣、魏縣的官員,有壹種政治聲音,要求救濟百姓的饑饉,要做大官,所以才求病。做官前後都在揚州生活,以書畫為生。他擅長畫蘭花、竹子、石頭、松樹、菊花等。,但他畫蘭花畫了50多年,取得了最傑出的成果。取法於徐渭、石濤、八大山人,形成家法,體疏體壯。書法,用中國的八分混合成草書,自稱六書半。書法筆融入繪畫中。主張繼承傳統,取七,棄三,註重藝術的獨創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所謂“前不作畫,後不設格局,畫後不留格局”,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詩歌真摯有趣,深受人民喜愛。也可以固化打印。有鄭板橋全集,板橋先生的印本等。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圖。板橋以“胸中無計可施”為理論畫竹。他畫竹子沒有老師的傳承,更多的是從紙窗粉墻上的陽光和月影中獲取,所以直接采取了自然的方法。針對蘇東坡說自己胸有成竹,板橋強調自己要胸有成竹。這兩種理論看似矛盾,但本質相似。同時,他們強調構思與技巧的高度結合,但板橋的方法應該是“似電閃雷鳴,草木皆怒”。板橋的《竹石圖》顯示,竹子挺拔挺拔,拔地而起。他的葉子,每壹片都有不同的表情,又黑又水,濃淡分明,生動地表現了竹子的質感。在構圖上,板橋把竹石的位置關系和詩詞的用詞處理得非常和諧。竹子的纖細幽靜之美,襯托出石頭的另壹種風格。這種叢生的植物成了板橋的理想幻境。板橋的竹子,連“揚州八怪”之壹的金農都感嘆,和他們的畫比起來,他畫的竹子還不如板橋雅致。

有句話叫“我無論何時畫蘭花、竹子、石頭,都是用來安慰天下勞動人民的,而不是給天下人民享受的。”

自稱“六書半”的板橋書法,以蘭草繪之,極為自然飄逸,篆、隸書、草、楷的字形極為多樣。這幅“二歇楊林渡頭東”的行書,體現了鄭板橋書法藝術特有的形式美,“桃花岸”四個字尤為優美動人。鄭板橋新書的獨特風格開創了書法史的先河。

高翔(1688-1753),山東膠州人,清代畫家,“揚州八怪”之壹。生活用布。擅長畫山水花卉。其山水畫取材於洪仁、石濤,小山水畫多出自素描。清麗淡雅淡潤,自有格局。梅畫全是細薄,全是用韻取勝。他還擅長拍照。金農和王的詩都是先印小人像,即由高翔所寫,線描簡潔,表現寫實。精刻,學程穗。還擅長詩歌,有《西唐詩話》。

金農(1687—1764):字壽門,號東信,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長期居住揚州。我這輩子沒做過官,被人推薦去做學問,做詩人。進了北京,沒試就回來了。他博覽群書,多才多藝,50歲後開始畫畫,壹生清貧。擅長花鳥、山水、人物,尤以水墨、梅花見長。他的畫造型古樸,布局典雅,構思新穎。作品有《迷迷圖》、《越塗畫》等。他最初創作了壹種隸書,自稱“漆書”,另有意趣,也叫金農體或董信體。他的筆畫有粗有細,飄逸厚重,字體多為長方形,頭重腳輕,非常漂亮。

篆刻、鑒定精細,擅長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妳梅梅花生命力強,枝繁葉茂。它也與古拙的石頭筆法有關,其風格是古雅和簡單的。作品有《木美圖》《月月》。他還善於吟誦,“每畫完壹幅,必有題字,壹觸即發”。他還擅長書法,取法於天發秦深碑、郭珊碑、古浪碑。書寫隸書很簡單,楷書創造了自己的風格,所謂的“漆書”,它有另壹個興趣,它也被稱為金農風格或東信風格。筆畫有粗有細,飄逸厚重,字體多為長方形,頭重腳輕,非常漂亮。篆刻在秦漢時期就有了。他的詩集有《董欣先生集》、《董欣先生雜集》,書畫題字在《董欣》中編入竹畫、梅畫、馬畫、自畫像、雜畫題字。

李毅(1686-1762):宗揚,又名唐宓,江蘇興化人。康熙五十年晉升,五十三年,繪畫被稱為朝廷的祭品。因為不想被正統畫風束縛,所以被排擠。乾隆三年,被選為山東藤縣知府,回到省政府。經過兩次不同的封號和壹次降職,他到揚州賣畫為生。與鄭燮關系最密切,故鄭有“揚州賣畫,與李舊”之說。早年隨同鄉魏學畫山水,壹路承襲黃,拜朝廷時隨蔣庭學畫。後來,他向指畫大師高求教,提倡寫意。在揚州,他受到石濤筆法的啟發,於是用碎筆潑墨作畫,畫風大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這種風格中,筆墨交融成壹種奇特的趣味。他喜畫長文,文筆參差不齊,使畫面非常豐富,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影響很大。

黃神(1687-1770):公毛、公毛、公壽、聚莊、號影飄、東海布衣等。,福建寧化人。擅長寫意人物,間作花鳥,山水,大膽設色。作為“揚州八怪”之壹,他是壹位全才畫家。

年輕時讀書刻苦,因家庭困難,住在小廟。“書是畫,夜無蠟。我在佛寺明亮的燈光下讀書。”他擅長畫數字。早年師從官方周朝,多作工筆。後來受到唐代書法家懷素原作的啟發,用狂放的筆法作畫,成為大寫意。

黃慎的寫意人物創造了壹種獨特的將草書入畫的風格。懷素草書到了黃慎,就成了“破禿”,綿的組合不斷間歇,筆法更豪放,風格更大膽。如此狂放的筆法,筆法“迅捷如風”,氣象磅礴,點畫如風葉。黃慎的人物畫,多以童話為題材,描繪歷史人物和現實生活中的樵夫、漁夫、流浪乞討等普通人的生活,給清代人物畫帶來了壹股新的氣息。黃慎的寫真集《美人賞花圖》描繪了壹個美人對花的癡迷。西山鶴圖取材於蘇軾的《飛鶴亭》。在這幅畫的右邊,有壹只白鶴。老人好像在擡頭看空中飛翔的鶴,男孩拿著花籃,卻很開心。“壹生夢見揚州路,空鶴歸來”(黃慎《林逋訓鶴圖》),黃慎兩次住揚州,在揚州度過了17年,成為他壹生的眷戀。他的人物畫最有特色,有四倫圖、群乞圖、漁父圖等。他的詩被同鄉洪磊收集,編入《交湖詩集》。

李(1695 ~ 1755),中國清代詩人、畫家,通州(今江蘇南通)人。住在金陵借景園,自稱借景園主人。是“揚州八怪”之壹。出身官宦家庭,曾任樂安縣令、藍山縣令、潛山縣令、滁州知府等職。做官的時候“仁德”。後來因為誣告被辭退。他去做官後,在南京借了壹個園子,借自己的名義做了園子的主人,經常到揚州賣畫。與李姍、金農、鄭燮等有交往。,專攻詩詞書畫,擅梅、蘭、竹、菊、松、魚。他註重師法自然的傳統,可以獨樹壹幟。他的筆法渾厚,刀法簡單,生動傳神。它被列為揚州八怪之壹。有傳世的《風竹圖》《魚遊圖》《迷因圖》。《梅花屋詩話》作者。擅長畫松、竹、蘭、菊、梅、雜花蟲魚,也擅長畫人物和山水,尤以梅子為佳。作品天馬行空,筆墨飽滿,粗枝大葉,不拘小節,意在常春藤、柏楊、朱涵之間。梅畫以細硬、老莖新枝著稱,側面呈弧形。“梅花意味著”印在用戶的房間裏,著名的題詩石梅有句“失意不怪”。我也喜歡在大風中畫松竹。作品《施能》,後人編《梅花居詩》,僅有26首,多散見於畫中。

王(1686-1759):字赤林,別名“董熙外氏”、“暮春老人”,原籍安徽歙縣,居揚州,以賣畫為生。花草,隨意用筆,絢麗多彩。尤擅畫梅,常到揚州城外梅花嶺賞梅寫梅。梅花以梅密枝繁著稱,淡雅秀麗,金農說;畫梅的妙處在於廣陵得二友,王超林畫枝繁,高希堂畫枝疏。(畫梅題詞)但從他畫梅子的作品來看,並不都是枝繁葉茂,但往往會變細。不管多簡單,多復雜,妳都有時間包起香氛,享受雪和山。五十四歲時,他左眼失明,但仍能畫梅花。他在展示自己的美貌時,刻著:生來左眼失明,卻還留著壹只眼看梅花。六十七歲,雙目失明,卻還能寫野草字,還能註意心意。所謂的視而不見,並不是對自己的內心視而不見。好詩,《巢林詩選》作者。

(1733-1799):字敦夫,本名良豐,又名,別號花寺僧、金牛山人、周漁人、石練老人。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壹。原籍安徽歙縣,後居揚州。他曾住在蔡壹街托米巷,自稱“曹鑄·石林”。我是金農的弟子。我不是官員,所以我擅長旅遊。繪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能。文筆奇幻,孤傲,獨特。他還擅長畫鬼的滑稽畫,描寫各種醜陋的鬼,都極其精彩,以此來諷刺當時社會的醜惡。他還是壹位詩人,著有《夜香草堂集》。他還擅長篆刻,著有《廣印人傳》。金農去世後,他收集手稿,投稿刻本,使金農的作品得以流傳後世。他的妻子方畹儀,名叫白蓮,也擅長畫美蘭竹石和詩歌。子和雲雍都擅長畫梅子,被稱為“羅派”。代表作品有:《物外氣象》(畫冊)、《兩座覆花之峰》、《丹桂秋高》、《樹蔭下的日出》、《顧青的歌唱》、《有聲畫竹》等。

  • 上一篇:為什麽徐州是亞洲矽都?
  • 下一篇:壹個團隊的簡介大約50個字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