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許知遠在與羅胖的對話中有意表達了他的疏離感。他想知道羅胖說的是趨勢還是浪潮。他對羅胖最初的判斷是壹個現代古魯(巫師),給那些對未知或先知感到困惑的人按摩。
在我看來,羅胖也是在商業實踐中找到了對個人價值的確信。毫無疑問,羅胖是2013後這波創業的開創者。許知遠的第壹個節目是去參觀他的碼頭,想了解最新的思潮。
在采訪中,羅胖講述了他從家鄉蕪湖到武漢讀大學,然後在廣元讀研的經歷。在這裏,妳可以看到時代對壹個人的塑造。沒有人是在時代之外成長起來的。那時候,羅胖要通過高考逃離那個小城市,就像大多數人壹樣。他本想進入央視完成媒體人時代的最高理想,但他壹直堅持讀書,在讀書的時間裏讀了很多書,他深感欣慰和自豪。讀書為他的後半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他日後不斷提升自己的手段。在央視做了三年《對話》的制作人,羅胖將其解讀為這個時代壹次都不會再有的機會。那就是把人放在壹個考慮家國理想的位置上。妳必須站在上帝的角度思考和判斷。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壹個中心化的社會,價值觀越來越多元化,社會群體越來越碎片化。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那也是央視10的輝煌尾巴。羅胖用三年的對話欄目,完成了另壹段大學經歷。
離開央視是他對傳統媒體解體趨勢的判斷。他深感價值在向個人轉移,社會在向個人賦權。他看到崔永元離開《實話實說》後收視率壹落千丈,鳳凰衛視反傳統的團體合作思想推出了簡單的單人脫口秀節目,讓曹景行和梁文道人氣大增。他看到,如果沒有易中天或於丹,央視的《百家講壇》將壹文不值。他深刻認識到必須露臉,這其實是對個人品牌建立的模糊認識。當時羅胖並沒有定義個人品牌這個詞,只是看到主持人的收入遠高於幕後工作人員。在他進入第壹財經工作後,他試圖向領導推銷個人脫口秀的想法,但這在傳統媒體中過於雄心勃勃。於是2012,羅胖自己創業,實踐自己的認知。他當時之所以能做到這壹點,是因為他對演講比較熟悉,甚至在創業之前就以出去演講為生。但是,羅輯的商業組織能發展到多大,靠的是協作,他當時也不知道。直到羅輯思維將知識服務這種全新的社會分工形式推向大眾,並於2014年獨立出來,與新合夥人成立公司。羅輯思維試圖以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快的步伐進行商業化。
3.羅胖覺得,如果羅輯的思維做到了,那麽他對這個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讓經商成為壹件道德的事情,商人不再需要承受道德上的損失,壹直以卑躬屈膝的姿態和這個社會對話。商家和用戶是平等的。40歲是羅振宇創業的年級。40歲在他心裏也意味著人生的中點。未來的每壹天都比逝去的日子少。他有強烈的焦慮感,珍惜時間。他珍惜自己沒有時間為時代唱挽歌,也沒有時間為別人負責。他堅信自己只能對自己和身邊的人負責,其他都不是他脆弱的生命所能承受的。時間的匱乏驅使他擁抱明天的潮流,用他的話說就是“奉承年輕人”,防止自己衰老。
他最怕衰老,最怕被別人說“笨”。他擁抱趨勢,也對壹切提高認知、判斷趨勢的知識感興趣。他高度贊揚KK的必要性。他認為思考未來趨勢的人可以通過眼神交流讓未來變得更加立體,這加深了他們對這種判斷的信心。他說他在傳播知識上不偏袒任何壹方,他只是壹個小醜,吸引別人的註意力,欣賞他認為值得欣賞的東西,因為欣賞能吸引別人對知識的好奇心,這就足夠了。
他主張英美保守主義來管理自己的事務,以及拉馬克主義的獲得和演變。他只是想成為更好的自己。他相信勇敢、進步和不斷變化。他是這個技術變革、失去中心、價值多元的時代,因個人才華而試水知識社群的第壹人。
在商業上,羅胖完成了財富的積累,實現了財富的自由。現在的商業實踐更多的是基於未來40年要做壹些事情的想法。他把商業看作是內在修煉的外化進度條。他認為這個時代創業者的能力和他掌握的公司市值成正比。市值高的壹定比市值低的有更高的認知和水平。而且這是壹個不斷練習打怪物升級的遊戲,而他只是在遊戲中嘗到了甜頭所以不想停下來。他還稱贊了這個時代的企業家。他覺得在歷史上,他們都是有著貪婪夢想的哥倫布式人物,卻在沒有航海圖的情況下,貿然帶上隊友。
4.作為壹個未來想擁有自己品牌的人,我相信羅胖的價值會越來越傾向於個人,為社會賦能個人。社會上沒有壹個單壹的、好用的判斷標準。妳沒有資格評論別人,也不了解別人的世界,更不能和別人比較對錯。我們可以建立自己的社區,提供自己的價值,並為這些知識收費。商業對於這個時代的我們來說,也將是壹種令人興奮的生活方式和個人修煉方式。
羅胖的很多判斷都是先知先覺的,這和喜歡展望未來,看時代前沿的人的判斷有關。他珍惜時間,更想知道未來的趨勢,以免被拋棄。以下是我的總結。羅胖21的壹些核心點,是給想打造自己品牌的人學習路標的。
1.積累——閱讀與思考,羅胖在《對話》三年用策劃費請老師上課,從小就愛吹牛,這讓他在創業初期非常有把握做好脫口秀。
2.趨勢判斷:社會轉向個人賦權,比如鳳凰衛視的成功,崔永元的故事,百家講壇,組織開始給人松綁。我們可以選擇創業作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創業是對商業新疆的探索,和所謂的商業是不壹樣的。
3.工匠精神是公開的自虐,自虐是獲得市場尊重的壹種方式。我曾經在高中向所有同學公布過我苛刻的英語學習方式,讓同學們對我依然心存敬畏。這是生意的基礎——信任,妳只有嚴格管理自己才會被信任。
4.勇氣是必要的。我不相信那些神話,壹個人有勇氣,但當時不得不選擇。
5.創業是自我修養的外在進度條。商業是壹臺大型遊戲機。誰的市值大,誰就玩的好。商人要有道德自信。如果他們把事情做好了,這就是羅胖對這個社會最大的貢獻。
6.未來是未知的,所以要做好當下:不要偷懶——總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奔跑,去嘗試更多;不要固執——敢於否定自己;不要迷茫——不要做理想化的假設,不要為實現它而構建宏大的人生計劃,腳踏實地。沒有力量的洞察力是做好當下事情的唯壹途徑。過去不愛,未來不贏,現在不混。
7.80,90,00後,做最好的自己是人生目標。這是個人價值的時代。
8.羅胖的業務本質是知識服務工作,羅輯思維也是閱讀機構。其實這跟破書幫和許知遠的solo很像,只是大家操作方式不同。羅胖在合理的操作下顯然發揮了更多的能量。
9.在什麽時代:*1,我們逐漸走向學校,把自己的知識拉下神壇給普通人看。市場有這個需求。*2隨著口交期的到來,所有的內容都是社交性質的,我無法擺脫內心的焦慮,把靈魂暴露給妳,作為內心的升級。但是在這裏,我想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還是喜歡讀書,喜歡和偉大的思想直接對話,就像妳從自己的搜索中獲得的信息比別人告訴妳的答案要多。當然,妳可以理解別人是如何理解知識的。
10.羅輯思維是邪教嗎?是組織和煽動,但是克制這兩點就不會變成邪教。
11.我不能忍受人們說我愚蠢。
12.驚喜:我無法擺脫與夥伴的信任關系,因為我是同步成長的。
13.羅胖覺得他是在讓知識變得有趣。有些知識只要在門口贊嘆她的神奇,就能引起人們的好奇和理解。這就是傾聽他人,做向導的價值。按照那個時代的標準和功利主義來闡述知識。
14.為什麽推薦kk?因為認知是人與人之間唯壹的壁壘,做生意做得好的人也是以認知水平告訴妳壹個維度。提升自己最重要的是提高認知的可能性,看看人類思維最前沿的人的思維和假設是什麽。
15.理解趨勢是首要問題。在妳看到新的東西之前,熱情地擁抱。趨勢認知和具體商業行為會有偏差。壹個弱點或不適就是習慣總是被打破。
16.羅胖核心價值觀:時間不多了不要往前沖。再保守,對不起,沒時間唱挽歌。我想和年輕人壹起擁抱明天的變化和趨勢。最重要的兩個字:勇敢和勤奮。
17.我們追求效率,人們希望提高認知體驗。讀書就是這樣。
18.我們已經進入了相對主義的時代,沒有辦法去評判別人。社會碎片化趨勢不可逆轉,人們進入信息繭房。羅胖以為自己是破繭者。隨著亞文化的興起,中心感迅速喪失。
19.知識服務是壹個新的行業,就像上菜壹樣。知識付費是必然的。羅胖如果做過,提供過省時的挑書服務,就可以收費。提供內容的作者的影響力來自於付費的讀者或聽眾,這豐富了妳的魅力,影響圈,這比免費更有影響力,因為人們用錢投票,篩選出真正喜歡妳的人。
20.妳越有把握,妳就越有可能成功。
21.努力奉承年輕人。自我衰老是最深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