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息率是指壹年內股票所支付的現金股利總額與市場價格的比值,相當於把錢投資於上市公司所獲得的投資回報,是衡量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
股息(英文:Dividend),也譯為紅利和紅利,是指股份公司從其留存收益中分配給股東的部分。股息是股東投資股份公司的壹部分收益(另壹部分是資本利得),是對資本的報酬。
上市公司的話,只對除息日前壹天至除息日期間持股的人進行分紅,除息日當天或之後買入股票的人不進行分紅。
同時,證券交易所會在除息日開盤前自動從股票前壹交易日的收盤價中扣除股息的價值,並將其設置為股票前壹交易日的收盤價,因此股價會在開盤時自動下跌。
分紅壹般有兩種方式:現金分紅(英文:cash股息)和股票分紅(英文:stock股息)。前者是指股份公司向股東支付現金,也稱為股利分配;後者是指股份公司向股東派發新股,而不是支付現金股利,也稱為配股。
壹般理解,現金分紅給了股東即時的資本回報,而紅股給了股東獲得更大回報的長期機會(只有當股票價值上升時),但也增加了流通中的總股本,從而稀釋了其他獲得現金分紅的股東的權益。
壹般來說,上市公司在會計年度結算後,會根據股東持有的股份數量,向股東分配壹部分利潤作為股息。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規定,我國上市公司必須在會計年度結束後120日內公布年度財務報告,利潤分配預案應在年度報告中公布,因此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工作壹般集中在次年的二、三季度。
分紅時,首先優先股股東按照規定的分紅率進行收益分配,然後普通股股東按照剩余利潤進行分紅,其分紅率不壹定固定。
股利分配後,如果上市公司仍有利潤可供分配,可以根據情況向普通股股東支付股利。
股東壹年分紅派息的多少取決於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因為分紅派息是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所以稅後利潤不僅是分紅派息的唯壹來源,也是上市公司分紅的最大額度。
上市公司分紅時,其總額壹般不高於每股稅後利潤,除非有上年結轉利潤。
因為各國公司法對公司分紅都有限制性規定,比如中國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按規定比例從稅後利潤中提取資本。
股息準備金用於彌補公司虧損或轉為公司資本,因此上市公司分配的股息和紅利總額總是小於公司的稅後利潤。由於上市公司的稅後利潤既是股息紅利的來源,又是其最高限額,因此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直接關系到股息紅利的分配。
壹個會計年度結束後,上市公司實現盈利時,可以分紅派息。而且利潤越多,用於分配股息紅利的稅後利潤就越多,股息紅利的數額也就越大。
除了經營業績,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也影響股利和股利分配。上市公司盈利後,其稅後利潤可用於兩種用途。除了分紅,還需要補充資本擴大再生產。
如果公司的分紅政策向公司長遠發展傾斜,就有可能少分紅或不分紅,將利潤轉為資本公積。反之,分紅的金額會更大。
股息和紅利的分配受國家稅收政策的影響。上市公司的股東,無論是自然人還是法人,都必須依法承擔納稅義務。比如,我國明確規定,股東必須繳納股票收益(股息)所得稅,比例根據股票面額確定,超過壹年期定期儲蓄存款利率的部分必須繳納20%的所得稅。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最多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