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固定成本、產品單價和可變成本,計算保證產量的盈虧平衡點。
二、計算保底產量,根據產量和利潤目標計算最低售價作為盈虧平衡點。
三、分析找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計算盈虧平衡點:
收入-成本=利潤,收入-(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利潤。計算盈虧平衡點是利潤為零的時候。所以:收益-(固定成本+可變成本)=0。即:收入-固定成本=可變成本。
四、根據企業固定成本、產品單價、單位變動成本計算其盈虧平衡點。
五、成本變化時如何尋找盈虧平衡點
擴展數據:
盈虧平衡點(BEP)又稱零利潤點、盈虧平衡點、盈虧平衡點、盈虧平衡點、利潤轉折點。通常指總銷售收入等於總成本(銷售收入線和總成本線的交點)時的產量。
有了盈虧平衡點,當銷售收入高於盈虧平衡點時,企業就盈利,否則,企業就虧損。盈虧平衡點可以用銷量來表示,即盈虧平衡點的銷量;也可以用銷售額來表示,即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
假設初期投入600,年成本500,成本逐年遞增5%;利潤20%,銷量是動態的,第壹年1200,以後逐年遞增到30%、40%、20%、20%、20%...
有沒有盈虧平衡點累計銷售額的計算公式?(不要壹步壹步算,壹個以Y為累計成交額的方程)
PS:計算盈虧平衡點時,要加上初期投入,即成本完全回收時的累計銷售額。
盈虧平衡點分析利用成本的固定和可變性質來確定利潤的必要產出範圍。如果我們能把總成本分成兩類:壹類隨產量變化,另壹類不變,我們就能計算出給定產量的平均單位總成本。半變動成本可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但是,當固定成本對不同的產量進行平均時,單位成本的固定成本是不同的,所以單位產品平均成本的概念只對壹個計算的產值是正確的。
因此,從概念上講,將固定成本視為總成本集合是有益的,必須用扣除可變成本後的凈收入來補償,這樣這種操作才能產生利潤。如果扣除可變成本後的凈收入剛好等於總成本集,那麽這樣或那樣的銷售水平就叫盈虧平衡點。
準確的說,正是因為在銷售過程的這個點上,總凈收入正好補償了總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低於總成本就會產生虧損,超過總成本就會產生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