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小龍是指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這四個國家的經濟在上世紀80-90年代高速發展,經濟實力僅次於亞洲四小龍(中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省、新加坡和韓國),因此得名。
據統計,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上半年經濟數據如下:
“四小龍”上半年經濟概況:1)泰國上半年GDP約77089.3億泰銖,折合人民幣1.72萬億元,實際減少6.9%;2)馬來西亞上半年GDP約6337.06億林吉特,折合人民幣1.11萬億元,同比下降8.7%;3)菲律賓上半年實際GDP為859.981.7億比索,折合人民幣65.438+0.1.94萬億元,同比下降9%;4)印尼上半年實際GDP 5292.67萬億印尼盾,折合人民幣3.67萬億,同比下降1.26%。
由於全球疫情嚴重,四國GDP均出現負增長。過去,“亞洲四小龍”是亞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生機勃勃,引人註目。時至今日,無論是四小虎還是四小虎,都已經沈寂多年,但四小虎略勝壹籌。畢竟他們是亞洲最發達的,四小虎也不再像以前那麽強大了。
無論是印尼、馬來西亞還是泰國,菲律賓的體量都非常有限。下面是壹些數據,看看壹些四小龍的經濟狀況。
從“四小虎”的經濟總量比較觀察(IMF數據):2019年,印尼1.10萬億美元;泰國的5166.6萬億美元;馬來西亞為3734.5萬億美元;菲律賓為3566.8億美元。其中印尼的經濟總量最大,約為泰國的2.12,約為最後壹名菲律賓的3.08倍。
從“四小虎”(IMF數據)人均GDP的比較觀察來看,人均GDP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比GDP總量更有實際意義。
2019年“四小虎”人均GDP為:馬來西亞11689美元;泰國7421美元;印尼4068美元;菲律賓3299美元。(以上為IMF數據)。
馬來西亞排名第壹,比印尼多7621。雖然印尼的經濟總量最大,比經濟總量排名第三的馬來西亞多約7265億美元,相差菲律賓的兩倍多(3566.8萬億美元),但經濟總量馬上平均排名第三。可見馬來西亞在生活水平和質量方面表現更好。菲律賓在經濟總量和人均GDP上處於墊底位置。
馬來西亞US$ 11689略高於中國。2019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276億美元,增長6.95%,尚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仍處於發展中國家水平。
從人均收入比較觀察:馬來西亞人均收入約9650美元,泰國人均收入約5950美元,菲律賓約3660美元,印尼約3540美元。可以看出,馬來西亞是人均收入最高的,這和馬來西亞在四小龍排名中人均GDP最高有關系,證實了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質量和生活水平質量在四國中是最好的。
從東南亞華人比例來看,東南亞華人比例最高的五個國家分別是新加坡(約74%)、馬來西亞(約24%)、泰國(約14%)、菲律賓(約1.5%)、印尼(約1.3%),其他國家華人相對較少。按照這個比例,有壹個有趣的現象,與東南亞位列經濟最發達的五個國家不謀而合。華人比例越高,人均GDP越高。新加坡是東南亞唯壹的發達國家,人均GDP超過5萬美元。
新加坡人口:563.87萬(2018)
馬來西亞人口:365,438+0,528,600 (2065,438+08)
泰國人口:69,428,500 (2065,438+08)
印度尼西亞人口:2.68億(2018)
菲律賓人口:107萬(2018)
在東南亞,比如馬來西亞,大約70%的中小企業為華人所有,包括制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
可見,中國人口比例越大,人均GDP越高。從壹個層面充分說明了中國人的勤奮和優秀。評價壹個國家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人均數據很重要。
從四虎概況來看: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始成員之壹,也是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大英聯邦、不結盟運動和伊斯蘭會議組織的成員。涉及的主要軍事行動是五國聯合防衛和聯合國維和行動。
馬來西亞是壹個新的多元文化和多元種族的國家。國家憲法規定伊斯蘭教是國教。馬來西亞的經濟在1990年代迅速發展,成為“亞洲四小虎”之壹。如今,它已成為亞洲引人註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旅遊業是馬來西亞第三大外匯收入來源。
馬來西亞面積330257平方公裏。
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東南亞的壹個國家。它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它也是壹個多火山和地震的國家。首都是雅加達。印尼人口超過2.68億(2018),居世界第四,僅次於中國、印度和美國。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始國之壹,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也是20國集團成員。經過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印度尼西亞在二戰後宣布獨立。從65438年到0967年,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建立了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
印度尼西亞陸地面積:1919.440平方公裏。
泰國: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印度支那半島的中部。泰國舊稱暹羅,1949。5月11日,泰國人用自己的民族名稱將“暹羅”改為“泰國”,主要取其“自由”之意。
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90年代經濟發展迅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壹,也是世界新興工業國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壹。泰國是亞洲唯壹的糧食凈出口國,也是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壹。汽車產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的汽車制造中心,也是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
泰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壹。泰國是壹個佛教國家。大多數泰國人信仰四面佛,佛教徒占全國人口的90%以上。泰國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和創始成員,也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歐會議和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泰國陸地面積:513,120平方公裏。
菲律賓:是東南亞多民族的群島國家。從65438年到0565年,西班牙占領並統治了菲律賓300多年。1898被美國占領。1942被日本占領。二戰後,再次成為美國殖民地。1946,菲律賓獨立。主要分為呂宋、米沙鄢、棉蘭老三大島群,大小島嶼7000多個。
菲律賓是東盟的主要成員,也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24個成員之壹。
菲律賓國土面積:299764平方公裏。
馬來西亞的陸地面積為330,257平方公裏。菲律賓299764平方公裏,泰國513,120平方公裏,印尼1919.440平方公裏。
國土面積:顯然印尼第壹,泰國第二,馬來西亞第三,菲律賓第四。
人口:印度尼西亞排名第壹,菲律賓第二,泰國第三,馬來西亞第四。
綜上所述,印尼經濟總量第壹,國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但由於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落後於馬來西亞,仍然“大而不強”;
四小龍中,馬來西亞GDP第三,國土面積第三,人口第四,但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領先,說明經濟比較好。其他如泰國、菲律賓都比馬來西亞、印尼弱,尤其是菲律賓是四小龍中最弱的。
馬來西亞的工業產品很有競爭力。機電產品是馬來西亞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占43.6%。這些科技含量高的工業產品約占55%,明顯好於其他發展中國家。
馬來西亞輸出的是技術和勞動力,而不是能源和資源,可持續發展潛力相對較好。
馬來西亞是壹個多民族國家,其中20%以上的人口是華人和華僑,在馬來西亞國民經濟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據統計,馬來西亞約70%的中小企業與華人華僑密不可分,涉及農業、商業、工業、科學等多個領域。馬來西亞前50大富豪中,約60%是華人或華僑。
、
馬來西亞的PublicInvest預測,馬來西亞的GDP正在復蘇。在壹份報告中:“馬來西亞價值2500億令吉(占國內生產總值17%)的大規模刺激計劃將在很大程度上支撐2020年的增長,這是我們歷史上最大的刺激計劃,也是該地區最大的刺激計劃之壹。
新加坡,東南亞最發達的國家,原本屬於馬來西亞。1961 5月,馬來亞總理東姑·阿蔔杜勒·拉赫曼宣布要聯合新加坡、馬來亞、文萊、沙撈越和北婆羅洲,組成壹個聯邦。對此,李光耀決定舉行公投,最終71%的人投了贊成票。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英國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新馬合並後,新加坡開始與中央政府產生矛盾,對治國方針有不同看法。第壹次公開矛盾發生在1963 65438+2月。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的年度預算沒有給出足夠的預算來改善社會狀況。新加坡的商人也開始抱怨中央政府歧視他們,不但沒有給他們和其他州壹樣的福利,反而給了他們壹個硬碰硬的制度。
雙邊經濟之間的矛盾1964,1964二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將向中央政府繳納的稅收從40%提高到60%,隨後升溫。當時馬來西亞財政部長說,這是因為印尼的對抗活動,導致軍備預算增加。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壹個主權、民主、獨立的國家。同年2月22日,12,新加坡成為共和國,尤索夫·本·艾薩克成為首任總統。建國後,新加坡人的集體危機感成為經濟奇跡的動力,今天的新加坡是靠大智慧和努力取得的。
a、四小虎的經濟總量:根據IMF數據,2019年,印尼為1.10萬億美元;泰國的5166.6萬億美元;馬來西亞為3734.5萬億美元;菲律賓為3566.8億美元。把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總量加起來:約2.34萬億美元;
b、四小龍經濟總量:根據IMF數據,2019年,新加坡為372.81.66萬億美元,韓國為1.66萬億美元,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為381.72億美元,中國臺灣省為601.43億美元,成就了2009年亞洲四小龍。
IMF數據顯示,新加坡人均GDP為64229美元;中國和香港地區為565,438美元+0,333美元;中國臺灣省為25298美元;韓國為323465438美元+0;四小龍人均GDP數據全部加起來:173201美元;
根據IMF數據,馬來西亞為65438美元+01689;泰國7421美元;印尼4068美元;菲律賓3299美元。四小虎的人均GDP數據加起來都是26477美元。
根據比較,四小虎的經濟總量只有四小龍經濟總量的78%左右,但四小虎的人均GDP總量只有四小龍人均GDP總量的15%左右。
亞洲金融危機回顧:壹場發生在1997的世界性金融危機。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卷泰國。不久,金融風暴蔓延到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等地。泰國、印尼、韓國等國貨幣大幅貶值。與此同時,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大幅下跌,沖擊了亞洲國家的外貿企業,造成亞洲國家許多大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很快打破了亞洲經濟高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壹些亞洲經濟大國開始出現蕭條,壹些國家的政局開始動蕩。在金融危機中,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韓國是受金融風暴影響最大的國家。
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受到了影響,而中國大陸、中國和臺灣省的影響有限。
以泰國為例。過去,亞洲“四小龍”之壹的泰國曾被稱為東南亞發展最快的經濟體,壹夜之間突然陷入金融危機,成為1997東南亞金融風暴的發源地。
到了1997年9月4日,泰國的經濟體質大概是東南亞國家中最差的,匯率和股市暴跌。出口低迷,經常賬戶赤字持續擴大,外匯儲備大幅下降,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銀行不良資產擴大。僅房地產公司的壞賬就達到了6543.8美元+0.55億。
綜上所述,亞洲金融危機對四小龍的經濟打擊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