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雲南怒江自治州發展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雲南怒江自治州發展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雲南省怒江州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1雲南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

雲南怒江流域位於中國西南邊陲,幹流長624公裏,流域面積2.4萬平方公裏。從中國大江大河流域的系統格局來看,雖然該流域面積不大,全國和雲南省幹流不長,但其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意義。

(1)怒江流域是我國西部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大、經濟欠發達的典型地區。在西部大開發的宏觀戰略中,如何正確認識怒江流域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劣勢,構建符合當地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特點的區域產業體系,實現流域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關系到流域自身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生態環境的治理,也對西部其他類似地區的區域發展具有重要的初步探索和借鑒意義。

(2)怒江是我國16重要國際河流之壹,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是發展邊疆、穩定繁榮邊境經濟、構建良好國際經濟環境的重要工程。怒江發源於中國西藏,是中緬泰多國河流。怒江流域下遊國家是世界上經濟不發達的窮國,經濟實力相對較弱。雲南省怒江流域的生態環境治理和區域發展缺乏良好的國際經濟支持,只能主要依靠中國自身投資,流域治理和發展難度加大。然而,雲南怒江流域的開發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對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貢獻,該流域的開發和管理對其他下遊國家的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國際政治意義。

(3)怒江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實施反貧困戰略的需要。怒江流域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水平最落後的地區之壹,農業生產水平低,工業基礎差,貧困人口比例大。實現怒江流域的可持續發展,實際上是我國貧困地區實施扶貧工程的壹次重要實踐,對提高我國國民經濟整體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典型示範作用。

(4)怒江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是中國民族團結和共同發展的需要。怒江流域是中國彜族、怒族、獨龍族、白族等少數民族的發祥地,也是他們生活的地區。流域開發的成功實施,既能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區域經濟素質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能兼顧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對維護我國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5)怒江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怒江流域生物資源豐富,生態景觀復雜多樣,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景觀保護的重要區域。然而,由於其脆弱的自然環境,壹旦被破壞就很難恢復,加上最近的人口超載,流域生態系統正在遭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類幹擾。迫切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流域開發和保護,以實現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地保存自然界寶貴的基因庫。

2雲南怒江流域生態經濟格局及資源環境特征

雲南怒江流域位於東經98° 07′~ 100° 02′和北緯24° 07′~ 28° 23′之間,是青藏高原向雲貴高原的狹窄過渡地帶。

龍區,行政區劃主要包括怒江州的公山、福貢、瀘水縣和保山地區的保山、施甸、龍陵、長寧縣市。

面積24,000 km2,人口2065438+20萬,占6。1%和4。分別占雲南省的8%。雲南怒江流域生態經濟格局與資源圈

環境特征如下。

2.1自然景觀多樣,但區域生態系統抵抗力弱,自我恢復功能差。

雲南怒江流域是橫斷山脈的組成部分之壹,主要由高黎貢山、怒江河谷和怒江山(羅比雪山以南)組成,起伏巨大,縱貫南北,地形破碎陡峭。根據地質構造和巖性的不同,怒江流域從北到南可分為高積山峽谷、高鐘山峽谷和鐘山峽谷三個地貌亞區。由於長期的地殼運動,盆地內斷裂帶充分發育,構成了以山地為主,高中山峽谷、低山丘陵和盆地(壩)相間排列的景觀格局。其中,山地占怒江州土地總面積的97%,91。寶山區8%。由於雲南怒江流域地形高差大,山巒起伏,溝谷幽深,地形破碎,土層薄,石塊多,區域生態系統抵抗力弱,自我恢復功能差。地表植被壹旦遭到破壞,容易發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環境難以恢復。除流域內少數山地盆地(壩)、梯田、沖積扇外,其他地方土壤耕層較薄,對水土流失有害,不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2.2人均土地資源量大,但質量差,利用不合理。

雲南怒江流域人口密度84 km- 2,土地資源總量相對豐富。土地資源人均占有量是雲南省平均水平的1.27倍,但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根據怒江流域土地資源結構,耕地面積為29.5萬hm2,占總土地面積的12.5%。林地面積654.38+0.48萬hm2,占62。占總土地面積的7%。園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1。1%, 2.2%, 1.3%和18。分別為4%。林業用地比例特征明顯,但農業產業結構與資源結構極不相稱。農業內部種植業產值達到63。9%,而林業產值僅占8。1%.林地面積大、森林資源豐富的優勢遠未發揮出來,自然條件相對不適應的種植業比重過大。

其次,怒江流域降水豐富,福貢、公山、龍陵三縣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 350 mm以上,主要集中在5-9月。另外,山勢陡峭,種植規模過大,導致水土流失嚴重。目前,怒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5438±0.7%,且仍在增加。

2.3動植物資源豐富,但保護難度大。

雲南怒江流域是古熱帶植物區系和泛北極植物區系、中日植物區系和中國喜馬拉雅植物區系的過渡交匯區,也是古北界植物區系和東洋界植物區系的通道。地質上,雲南怒江流域位於南亞次大陸與歐亞大陸的鑲嵌結合帶,地質構造復雜,新構造運動活躍,垂直高差巨大,立體氣候垂直分異明顯。此外,第四紀以來,這裏並沒有受到冰川入侵的太大影響,從而形成了動植物傳播的天然通道和“避難所”。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和立體氣候孕育了完整的植被垂直帶景觀和多種森林植被類型,為不同類型的動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和繁衍場所,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壹。從植物種類來看,僅怒江峽谷的公山、福貢、瀘水三縣(含碧江縣)就有維管植物185科、878屬、3 138種(含亞種、變種、變型),占56。7%和40....怒江流域還擁有豐富的動物物種,尤其是珍稀保護動物。怒江流域有A級自然保護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列為具有國際意義的——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怒江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面積4 578 km2,占19。1%的流域面積,是中國乃至世界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的重要區域之壹。自然保護區脊椎動物581種,其中羚羊、印支虎、白眉長臂猿、滇金絲猴等81種。此外,保護區內還有昆蟲844種,真菌133種。然而,怒江流域景觀垂直帶譜過渡快,生態系統平衡調節能力弱,抵禦外界壓力的能力差。植被被破壞或環境被汙染後,動植物種群波動顯著,野生動物資源難以保護。

2.4旅遊資源多樣,但開發程度低。

雲南怒江流域的旅遊資源是罕見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獨特的民族風情的結合體。自然景觀方面,雄偉的高黎貢山和雄偉的怒江是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三江並流”的核心部分;該流域生物資源豐富,是科學考察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理想場所。龍陵邦拉掌溫泉、長寧雞飛風景、瀘水登更溫泉,都是集觀光、療養、健身為壹體的自然景觀資源。怒江流域喀斯特地貌發育,形成了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喀斯特景觀,如龍陵的猛糯仙人洞、施甸的清平洞景區、瀘水的青山洞、福貢的月亮石等。此外,流域內還有許多高山湖泊和瀑布,如高黎貢山的汀明湖、羅比雪山的恩熱艾比湖、第壹湖和高黎貢山的三疊紀瀑布、瀘水的滴水巖瀑布等。人文旅遊資源主要集中在歷史文化名城保山市。主要景點有武侯祠,玉皇閣建築群,羅易池,九龍度假村,梨園,佛教度假村,以及融合了儒釋道的光尊寺。民族風情獨特,國內外的旅遊觀也不壹樣。

光有巨大的魅力。怒江流域是彜族、彜族、怒族、傣族等少數民族的聚集區,有著不同的發展歷史和獨特的特點。

民族文化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如彜族刀桿節、彜族火把節、傣族潑水節、怒族仙女節等。

民族節日和千屋萬屋,如落地屋、木屋、土棕櫚屋等,具有極高的觀光休閑價值。

但由於地處偏遠,旅遊環境相對較差,交通、通訊、住宿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旅遊管理經驗不足,服務水平低,資金投入缺乏等。怒江流域旅遊資源開發程度低,大部分景區仍處於未開發狀態。據怒江旅遊資源普查統計,怒江被調查的400個景點中,未開發的景點多達320個,開發利用率僅為20%。

2.5經濟發展水平低,產業結構不合理。

雲南怒江流域地處偏遠,對外交通不便,信息不暢,資源時空分布結合性差,開發歷史短,科技教育文化發展相對落後,制約了流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怒江流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2642元,比雲南省低1,61.5。2元是465438+全國平均水平的0.9%。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是人均糧食產量基本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國有單位人均固定資產投資、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職工平均工資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低於雲南省平均水平,分別占33。0%, 35.6%, 87.6%和64。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此外,流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流域內仍有7.9萬農村人口(占34。占全州農業人口的6%)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

怒江流域的經濟發展主要依賴於土地資源的農業開發和利用。流域工業發展緩慢,工業體系仍處於低水平的初級階段。在怒江流域的GDP構成中,第壹產業的比重為46。3%,也就是23。4個百分點,而第二產業比重為23。比雲南省平均水平低9個百分點,工業產值結構處於第壹產業>: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的低水平階段。工農業總產值中,農業總產值占31.4%,為2。比雲南省高0個百分點。怒江流域產業結構不合理,整體經濟水平較低,也導致與之密切相關的區域城鎮化水平較低。非農業人口比例僅為10.8%,小於全國平均水平1/2。

2.6教育和科技發展滯後,科學技術推廣應用緩慢。

雲南省怒江流域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加上少數民族小群體聚居的分布格局、民族間的語言差異以及村落間的山水阻隔,增加了居民接受教育的難度,造成流域農村人口文化水平低,教育科技水平低,發展落後。根據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數據,怒江州12歲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占46。同年齡組人口的3%。教育的落後發展直接制約了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流域科技推廣薄弱,部分地區生產經營方式粗放,良種良法和壹些配套實用耕作技術難以推廣。農作物產量水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0% ~ 60%。保山地區和怒江州每654.38+0萬人只有40 ~ 50名自然科技人員,相當於雲南省654.38+0/4的平均水平。

3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對策與建議

雲南怒江流域具有較好的邊境貿易和經濟發展的區位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巨大的發展潛力,面臨著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良好機遇。流域開發的時機已經到來。但是,由於社會發展程度低、區域經濟滯後、生態系統脆弱,流域發展仍面臨貧困人口多、資金投入弱、生態環境恢復和保護工作量大等問題。從流域可持續發展和流域生態經濟系統的角度來看,目前流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最迫切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和修復,流域產業體系的重建與近中期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的確立,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選擇。因此,建議從以下五個方面加快流域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

3.1實施流域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流域可持續發展戰略。怒江流域區位優勢明顯,生物、礦產、能源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區域發展條件;但由於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滯後,自然環境受到壹定程度的破壞,必須盡快開展流域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在摸清資源特點、確定區域發展阻滯因素的基礎上,提出適度超前、符合區域特點的區域發展戰略。特別是隨著西部大開發,怒江流域的資源開發強度和經濟發展速度將明顯加快。迫切需要在原有區域問題的基礎上,對現階段流域的社會經濟發展、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等進行綜合探索和專題研究,對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區域產業結構構建、產業發展優先順序、開發投資機制等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宏觀性、系統性、綜合性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科學論證。

3.2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實現生態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

坡地開墾是怒江流域農業發展最突出的特征,也是流域壹系列生態環境演變的根源之壹。按照國家生態建設的規定,坡度25°以上的耕地禁止種植任何作物,必須退耕還林還草。雲南怒江流域退耕面積約4萬hm2。由於陡坡耕地在總耕地中所占比重較大,流域二、三產業發展滯後,人口過於依賴耕地和種植業;在目前情況下,大規模實施退耕還林是必要的,但不可能。因此,怒江流域陡坡開荒問題的解決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采取退耕還林、退耕還草、農林復合等多種方式逐步進行。此外,在退耕還林還草時,要把國家和雲南省的扶貧開發與實施以工代賑結合起來,選擇壹批工程地質條件和水利建設條件較好的坡耕地,實施坡改梯,建設壹定數量的梯田和可集約持續利用的梯田,確保流域大宗農產品的穩定生產,促進退耕還林還草的順利實施。

3.3逐步開發旅遊資源,逐步壯大旅遊業。

怒江流域擁有高山峽谷、民族風情、原始自然生態三大資源優勢,1邊境地理優勢,為旅遊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由於經濟社會因素的制約,雲南省怒江流域旅遊業的發展必須突出重點,選擇資源質量高、投資少、見效快、示範帶動作用強的景區優先發展。根據怒江流域區域經濟環境、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遠離客源市場的特點,近期旅遊開發應以保護性開發為主,優先開發壹些優質景區,近期重點開發怒江峽谷景觀、保山人文景觀和高黎貢山自然生態景觀。旅遊景點開發采用“兩條線壹片”布局,即怒江峽谷線、保山人文線和高黎貢山百花嶺生態景觀。近期可利用雲南旅遊良好的周邊環境,優先發展三條旅遊線路(大理-六庫-上壩-開次-丙中洛(或獨龍江)、(大理-)保山-龍陵(-瑞麗)、(大理-)保山-芒寬百花嶺(或騰沖-盈江)。

3.4加強生物資源開發,培育新型生態產業。

(1)建立生物資源開發、生產和加工基地,形成優勢產品和產業。

在充分開發黃連、雲杉、木香、杜仲、砂仁、獼猴桃、烏桕、油桐等經濟價值較高的天然生物資源的基礎上,註重生態環境保護,選擇適宜區域,采用人工栽培方式,發展人工養殖,彌補野生動物資源總量不足,形成穩定的規模化生產加工基地。

(2)組建生物資源開發龍頭企業,運用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形成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幹企業,促進產業集團高效發展。

(3)加大科技投入,從資源精深加工入手,盡快將生物資源轉化為名、特、優商品,實現資源價值最大化,提高產業效益,將生物資源開發培育成為帶動流域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3.5註重實用科學技術的引進,增強勞動者的科技素質和生產技能,提高生產力水平。根據怒江流域近期產業建設的需要,采取特殊優惠政策,以多種形式和途徑引進高素質、高品位的科技人才,人才引進是推動支柱產業發展的突破口。針對怒江流域少數民族人口比例大、受教育程度低的特點,現階段應迅速引進和推廣適宜技術,把提高勞動者生產技能作為提高區域科技水平的重點。重點開展科技示範樣板建立、農民短期培訓、專項技術講座等。,以實用科技的早期介入,調動農民學習科技文化的積極性,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

  • 上一篇:有追索權的保理和無追索權的保理有什麽區別?
  • 下一篇:如何評估企業價值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