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處理劑在中國已經使用了很長時間。古代有溫湯泡籽和藥泡籽,早在西漢的農書《農勝書》中就有記載。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推廣浸種和拌種技術,控制地下害蟲,保護種子正常生長發育。種衣劑的研究工作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進入田間試驗示範階段,90年代逐步推廣應用,形成了種衣劑發展的三個階段:研究階段、推廣階段和成熟階段。1981年,我國成功研制出適合我國牧草種子飛播的種子包衣技術。1983年研制成功國內首個由克百威和多菌靈組成的種衣劑產品,主要用於玉米、小麥、棉花、水稻、大豆、蔬菜等作物。從1985到1993,國內建立了壹批新技術種衣劑工廠,開發了壹系列適用於防治不同作物、不同地區不同病蟲害的化合物。在這些種衣劑中,種衣劑是壹種用於防治多種病害的多功能復合產品型種衣劑,其中用於病蟲害的復合種衣劑約占種衣劑品種的40%,此外還有壹些用於藥物和肥料的復合種衣劑。種衣劑的市場構成為:玉米占48%,小麥占24%,大豆占10%,棉花占8%,水稻占5%,其他占5%。進口殺菌種衣劑有:丁妙新、立克秀、、武將、滿、施、金阿普蘭、梁盾、敵、史麥單、普、全蝕凈等。
進口殺蟲種衣劑有:帥苗、金苗、高橋、盛瑞等。
雖然我國的種衣劑註冊品種很多,但有效成分大多局限於呋喃丹、福美雙和多菌靈。國外廠商主要有瑞士先正達和德國拜耳。國內種子包衣劑生產企業有山東華陽科技有限公司、北農(李海)涿州種子包衣劑有限公司、天津科潤北方種子包衣劑有限公司、江蘇華農種子包衣劑有限公司、雞西華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八達種子包衣劑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