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布爾共和國的兩次布爾戰爭

布爾共和國的兩次布爾戰爭

第壹次布爾戰爭,1880至16二月至1881三月六日,是英國與南非布爾人之間的壹場小規模戰爭。

英國吞並了德蘭士瓦。

1876年,英屬納塔爾省省長謝普斯通爵士到德蘭士瓦遊說,說服其接受英國統治。由於財政困難以及與東部祖魯王國的大規模沖突,德蘭士瓦接受了並入英國的請求。1877年4月,英國發表聲明,德蘭士瓦成為英國殖民地,任命賽普斯·斯通爵士為行政長官。德蘭士瓦省主席博爾赫斯辭職。

1879祖魯戰爭後,英國消滅了祖魯王國,解除了對布爾人的最大威脅。在英國人統治德蘭士瓦共和國的三年時間裏,他們並沒有開始改善中下層布爾人的生活條件,也沒有增加投資,改善當地的財政、經濟和政治生活。相反,他們允許英國商人進行土地投機,並向布爾人收取欠德蘭士瓦共和國的稅款,這引起了布爾人的普遍不滿。

波爾起義1880年9月,為了從土著人手中收集大量金伯利鉆石礦的槍支,發給黑人勞工作為工資,英國保護國巴蘇托蘭(今萊索托)發生了“槍支投降暴動”。德蘭士瓦的英軍主力南下鎮壓暴動,留在德蘭士瓦的英軍總數不超過3000人,只駐紮在比勒陀利亞、勒斯滕堡、萊登貝格、斯坦頓等幾個重鎮,防守空虛。那年12,16,5000多名不滿英國統治的布爾人聚集在帕爾德克勒召開國民大會,宣布武裝抵抗,恢復南非共和國。選舉三位德高望重的布爾人,即S.J.Paulus Kruger、Pieete Joubaire和Preetorius Jr .為領導人。同壹天,新成立的三人政府將南非共和國獨立宣言送交比勒陀利亞的駐軍。英國人拒絕接受,命令各地駐軍迅速增援比勒陀利亞。

操作過程

1880 12 17,在波切夫的斯特魯姆爆發了布爾市民與英軍的沖突。12年2月20日,駐紮在萊登貝格的英國第94團兩個連趕到比勒陀利亞,在布朗卡的布朗霍斯特斯普雷特遭到布爾民兵的伏擊,第壹場戰鬥打響。由於布爾人的遊擊戰術,在戰鬥中247名英軍士兵中有77人陣亡,157人受傷,而在部署中只有2人陣亡,4人受傷。

1881年,增援的英軍從納塔爾殖民地出發,向德蘭士瓦進軍。英國陸軍司令喬治·科利爵士將軍率領這支1000多人的增援部隊到達德蘭士瓦省西部。萊因在納塔爾和德蘭士瓦邊界的內克被茹拜爾將軍封鎖。英軍93人陣亡,133人受傷,54人被俘,科利本人在山頂陣亡。只有1人死亡,5人受傷。

1881 3月6日,英國和德蘭士瓦軍隊簽署停戰協定,8月3日,雙方簽署比勒陀利亞協定。協議規定,可以保證德蘭士瓦在英國女王的宗主權下建立完全自治的政府,英國保持三項特權:控制德蘭士瓦的對外關系;保持對德蘭士瓦和非洲部落關系的控制;戰時,英軍有權借用道德蘭斯瓦。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 10 10月11至1902 5月31,是英國與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之間的戰爭。

戰爭的起因

關於布爾國的早期歷史,參見第壹次布爾戰爭。

德蘭士瓦和英國的關系惡化了。

1884年,探礦專家在德蘭士瓦共和國比勒陀利亞和瓦爾河之間的偏遠牧場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威特沃特斯蘭德金礦(rand)。然後約翰內斯堡就建立在這個金礦上。金礦帶來的利潤和稅收使德蘭士瓦省的經濟迅速發展,同時也加劇了與英國的摩擦。

1890年,德蘭士瓦省政府宣布,居住在約翰內斯堡的外國僑民應繳納全額稅款,但不允許參加總統和立法委員會(Volksraad)選舉,除非他們在德蘭士瓦省居住了14年並入籍。此外,所有外國人都不得擔任政府職務,他們的子女也不得就讀政府資助的學校。這項法律遭到了英國的抗議,因為德蘭士瓦省的大多數外國人都是英國人。德蘭士瓦與英屬南非殖民地之間的貿易戰和關稅壁壘,以及德蘭士瓦對國內英資礦業公司的高額稅收和經濟限制,是19世紀後期德蘭士瓦與英國緊張關系惡化的三大主要原因。

詹森探險

從65438年到0895年,約瑟夫·張伯倫成為英國殖民大臣,礦業巨頭塞西爾·羅德斯成為英國開普殖民地的首相。65438年2月28日,羅德斯的好朋友,南非礦業公司的高級職員詹森博士帶領500名南非公司的警察和幾挺機槍,企圖遠征德蘭士瓦,推翻保羅·克留格爾在德蘭士瓦的政權。詹森武裝部隊在克魯格斯多普被南非警察部隊包圍。除了134人被殺,其他所有人,包括詹森,都被俘虜了。準備在約翰內斯堡發動暴亂的“異族改革委員會”趕去做了壹些事情,但也被南非警方鎮壓了。詹森及其同夥被移交給英國,並因“企圖對友好國家進行軍事遠征”而被判處65,438+05個月監禁。約翰內斯堡“外星人改革委員會”領導人被德蘭士瓦法院判處死刑,後來在英國的強烈抗議下,被判處15年監禁,每人罰款25000英鎊。

詹森遠征後,凱撒·威廉二世給德蘭士瓦總統保羅·克留格爾發了壹封著名的電報表示祝賀,這惡化了英德關系,也使英國決心用武力解決與德蘭士瓦的爭端。

1899年4月,英國開普殖民地首相阿爾弗雷德·米爾納爵士指示在德蘭士瓦的英國僑民給維多利亞女王寫壹封申訴書,要求她保護英國臣民的利益。當年6月,米爾納和克魯格在布隆方丹舉行了關於保護外國人權益的最後壹次談判。談判的同時,英方抓緊時間從海外調兵到南非。西方世界在1899發起了同情和聲援布爾共和國的運動。荷蘭和比利時成立了眾多的非政府組織,收集捐款,發表文章,建立基金會,並向德蘭士瓦省捐贈戰時流動醫院和醫療設備。來自荷蘭、比利時、德國、法國、美國、俄羅斯、愛爾蘭、意大利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數千名誌願者漂洋過海來到德蘭士瓦,準備與布爾人並肩作戰。

1899年9月,克魯格告訴米爾納,他可以考慮將外國人獲得德蘭士瓦公民身份的居留期限從14年減少到5年,但要求英國今後停止為德蘭士瓦共和國主張宗主權。受國內輿論影響,英國議會在給克魯格的回信中說:“...女王陛下政府認為南非共和國政府的答復是否定的或不確定的...女王陛下政府保留重新考慮當前形勢並采取相應最終解決方案的權利。”

為了增加對德蘭士瓦的軍事壓力,英國從印度和地中海派遣了2000人增援納塔爾殖民地。1899,10年10月9日,德蘭士瓦省政府向英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英國停止向南非增兵,撤回1年6月後抵達南非的所有軍隊,並將所有爭議問題提交外交仲裁,答復期限為48小時。10 10月10,張伯倫命令米爾納拒絕南非提出的條件。1899 10 6月11下午五點,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州共和國聯邦議會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布戰爭爆發。

第壹階段:布爾人的進攻

在英軍援軍到達南非之前,布爾人的作戰計劃是集中優勢兵力,兵分兩路,壹路向東進攻納塔爾,分割包圍英軍兩大據點——萊迪史密斯和鄧迪,占領德班港,獲得出海通道。西南方向的另壹條路占領了馬福金和金伯利,這是英軍主力駐紮在西開普鐵路線的兩個戰略要地。同時在開普殖民地煽動布爾人暴動,牽制英軍,特別是破壞了兩條開普鐵路的運輸,阻止增援的英軍利用鐵路向北推進。此外,為了防備戰爭期間非洲土著攻擊布爾人,阿端·普林克洛將軍率領重兵駐紮在遠離前線的大象河谷,防備小提人暴動。壹支800-1000人的民兵駐紮在斯威士蘭邊境,壹支1000人的民兵駐紮在卡列登山谷的巴蘇托邊境。

塔拉納山戰役

1899 10 6月12日,由德蘭士瓦軍和奧蘭治軍組成的布爾聯軍東進。陸軍總司令彼得·茹拜爾將軍率領主力部隊

部隊從東奧蘭治越過德拉肯山,進入納塔爾殖民地,直奔英軍在納塔爾的主要駐地樂迪·史密斯。65438+年10月20日上午,追擊部隊與駐紮在此的壹個旅的英軍作戰,保衛雷迪·史密斯在塔拉納山的外圍。陸軍司令盧卡斯·邁耶將軍利用有利的地形和晨霧的掩護,對英軍發動了突然襲擊。英軍損失465人,部署軍損失145人。

另壹支軍隊由有“西德雄獅”之稱的德拉瑞將軍指揮,於6月5438+10月65438+10月01日進入英屬白求恩-納蘭領地,切斷了西開普鐵路幹線,從而阻斷了開普地區與羅得西亞的聯系。德拉瑞將部隊分成兩路。壹路由Piet Cronje指揮,包圍馬福金,另壹路(主要是奧蘭治人)由路易斯·博塔指揮,包圍鉆石重鎮金伯利。

第三集團軍向南渡過奧蘭治河,從英國開普殖民地吸收了壹小批布爾武裝,向東北開普移動,威脅東西開普鐵路線。英國軍隊不得不嚴密保衛奧蘭治河鐵路橋,以防布爾人企圖炸毀它。親愛的,西開普鐵路線最重要的鐵路樞紐站和軍用物資集散地,也被布爾人騷擾了。為了保障東西開普鐵路的正常通行,英國人不得不在列車上安裝壹門4.7英寸的艦炮,在其掩護下緩慢推進,將鐵路修成小塊。

雷迪·史密斯之戰

1899 10 10月30日(後被英國人稱之為“悲傷的星期壹”),史密斯夫人的4000名英軍向中將·喬治·懷特指揮的已部署部隊發起反攻,在尼科爾森內克與茹拜爾指揮的已部署部隊會師。英軍大敗,損失10。由於史密斯夫人防守嚴密,茹拜爾幾次攻城都力不從心,於是派偵察兵深入英軍腹地,到埃斯特考特前線偵察可用於堅守的地方。其余主力在雷迪·史密斯周圍紮營,等待英國海外兵團的到來。

10年末,曾鎮壓過愛爾蘭當地起義的英國援軍(南非遠征軍)總司令雷德弗斯·布勒率領的兩萬英軍終於抵達開普敦。從6月中旬165438+10月,布勒指揮下的英軍在東、中、西三條戰線上對已部署的部隊發起反攻:中將·梅圖恩在西線解除金伯利的圍攻,中將·弗蘭奇在中線進攻奧蘭治自由州,布勒將軍率領主力在東線解除樂迪·史密斯的圍攻。

15,18年2月的早晨,布勒海軍上將在萊德斯米斯西南的小站科倫索向那裏的部隊發起了進攻,企圖渡過圖格拉河,前往萊德斯米斯。布勒的部隊包括英軍第二、第四、第五、第六旅,共16000人。此外,還有四個輕騎兵團和三個由殖民騎兵組成的步槍中隊。炮兵有5個炮兵連和30門大炮,此外還有16海軍12磅炮和4.7英寸炮。包括騎兵和炮兵在內,布勒總兵力為22000人。參與科倫索戰役的布爾人部隊包括來自約翰內斯堡、海德堡、克魯格斯多普、弗萊黑德、烏得勒支等8個地區的民兵組織,來自奧蘭治自由州的部隊,以及來自約翰內斯堡和斯威士蘭的白人警察部隊,共計3500人。此外,還有120mm德國克虜伯榴彈炮、1 75mm克虜伯野戰炮、2門75mm法國施耐德-克魯索加農炮、1 37mm馬克沁速射炮。英軍在此役中大敗,165,438+039人死亡,250人失蹤,10門大炮丟失,原因是英軍指揮官指揮失誤,導致兵力分散,戰術僵化。只有8名布爾人被殺,30人受傷。

在萊迪史密斯戰役的同壹時期,西線的金伯利和中線的斯托姆貝格的英軍也遭遇了失敗,損失2800多人,被稱為英軍歷史上“黑暗的壹周”。布勒上將因為戰敗辭去了英國遠征軍總司令的職務。

第二階段:占領德蘭士瓦

1899 12 17,弗雷德裏克·羅伯茨勛爵被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勛爵任命為南非遠征軍總司令,基欽(何勛爵)被任命為南非遠征軍總司令。

Rbert Kitchener)是參謀長。由於戰敗,英國民眾中的好戰情緒上升,索爾茲伯裏內閣“將戰爭進行到底”的政策得到支持。

1900 65438+10月10,羅伯茨和廚房抵達開普敦。他們帶來了當地的第七軍,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的援軍,以及印度和錫蘭的三支騎兵部隊。到1900時,南非戰場上的英軍人數已經增加到18萬,然後在3月增加到22-25萬,占據絕對優勢。此外,數千匹軍馬從英國和澳大利亞抵達南非,增加了英軍的機動性。

1900年2月,羅伯茨權衡戰場形勢後,改變策略,將主攻方向從納塔西轉移到中路兵力薄弱的奧蘭治,同時改變僵化的正面進攻戰術,采取迂回進攻的策略。在西線方向,英軍擊敗了布軍最勇猛的“黑將軍”皮耶特·克羅尼耶指揮的民兵,於2月16日解放了被圍困數月的金伯利。東線英軍於2月27日發起攻勢,3月3日在多德雷赫特擊敗布爾人,最終擺脫萊迪斯·史密斯的圍攻。

在消除了最強大的克羅尼耶對其左翼的威脅後,羅伯茨將主力轉回奧蘭治,穩步向北推進。從第壹階段的失敗中吸取教訓,英國軍隊改變了戰術。當遭到部署部隊的伏擊時,步兵部隊不再保持隊形,而是在附近挖戰壕來掩護騎兵對部署陣地的沖鋒。在這種戰術下,部署在白楊林和亞伯拉罕牛欄的部隊接連失敗。3月10,英軍第6師和第7師在亞伯拉罕牛郎擊敗了裝備最精良的約翰內斯堡警察部隊。3月12日,奧蘭治自由州總統馬歇斯·斯坦帶領政府和國會官員逃離首都布隆方丹,逃往北部的克龍斯塔德。3月13日下午,英軍進入布隆方丹。3月中下旬,英軍傷寒流行,羅伯茨不得不下令就地休整,英軍攻勢中斷。3月26日,陸軍總司令茹拜爾在柳樹田莊戰役中再次墜馬,次日身亡。根據他的遺願,擅長遊擊戰的路易斯·博塔繼任了布爾野戰部隊的總司令。

4月底1900,大批英軍增援部隊抵達南非。兵力調整後,羅伯茨下轄8個步兵師(第3、第6、第7、第8、第9、10、11、殖民師)和12騎兵師。英國軍隊在五月初恢復了進攻。5月12日,羅伯茨的軍隊攻克了奧蘭治自由邦的新首都克朗斯塔特。由於接連失敗,布爾人的士氣壹落千丈。在羅伯茨的慷慨承諾下,許多活躍在英軍背後的民團成員向英軍投降,交出武器,然後回到自己的農場。到五月中旬,只有兩萬多布爾人還在戰鬥。

1900年5月24日,米爾納勛爵在布隆方丹宣布英國將吞並奧蘭治自由州。吞並奧蘭治後,英軍加強了對德蘭士瓦的進攻。5月29日,弗蘭奇將軍指揮澳大利亞騎兵,在約翰內斯堡南郊的克利普河上擊潰了最後壹支防守部隊。5月30日,克魯格總統乘火車離開首都比勒陀利亞。5月31日,羅伯茨進入約翰內斯堡,6月5日淩晨進入比勒陀利亞。

1900年9月1日,羅伯茨宣布英國吞並德蘭士瓦,宣告戰爭結束。9月11日,克魯格總統經流亡的德蘭士瓦省政府授權抵達葡屬莫桑比克首府洛倫佐馬奎爾。2009年6月19日,克魯格總統乘坐貝婭特麗克絲·威廉明娜·阿姆加德威廉敏娜派遣的“蓋爾德蘭號”巡洋艦前往歐洲尋求幫助。

第三階段:遊擊戰

攻占比勒陀利亞後,羅伯茨的4萬大軍原地休整。但是從開普敦到比勒陀利亞的漫長的英國補給線遭到了仍在抵抗的布爾人的攻擊。此時德蘭士瓦和奧蘭治的主要城市和鐵路線已全部被占領,部隊開始轉入遊擊戰。在約翰內斯堡和比勒陀利亞,英軍還挫敗了許多布爾人暴動的企圖。

羅伯茨將軍於6月29日1900,165438+離開比勒陀利亞,回國接任英軍總司令壹職。他把南非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基奇勛爵,伊恩·漢密爾頓勛爵接任參謀長。

從該市撤出的布爾軍隊現在已經分裂成若幹部分,並組成了若幹遊擊隊。在德韋特、德拉瑞、博塔、揚·斯莫茨和詹姆斯·赫爾佐格的領導下,布爾遊擊隊利用他們的野戰騎射技能襲擊英軍交通線,掠奪英軍物資,殲滅少量英軍。1900年2月至1901年4月,布爾遊擊隊在博塔和德韋特的指揮下,在英屬開普殖民地作戰。在1901年4月至9月的冬季戰役中,遊擊隊對德蘭士瓦和奧蘭治的英軍發動了多次偷襲,屢屢得手,繳獲了大量軍火、給養和大炮。從9月1901到5月1902,史和赫爾佐格重新進入開普殖民地。他們率領5000騎兵,分成幾個小遊擊隊,向英軍大後方進軍數千裏,壹路推進到大西洋沿岸和開普敦郊區,迫使英國在開普敦宣布戒嚴。

為了早日結束戰爭,從3月1901開始,廚房采取碉堡戰術,焦土,設立集中營,對付布爾遊擊隊。在布爾遊擊隊活動的地區,英軍架設鐵絲網,將布爾共和國分割成幾個綏靖區,進行分區掃蕩。鐵絲網總長6000公裏。在綏靖區每隔1至2公裏設置壹個木碉堡,派士兵駐守。任何靠近掩體的人都會被射殺。已經建立了8000多個掩體。在這些綏靖區,只要發現布爾農民在幫助遊擊隊,他們周圍10英裏範圍內的所有農場和房屋都會被燒毀。此外,基欽科還改變了對戰俘的寬大政策,投降和被俘的遊擊隊成員和參加過遊擊隊的成年男性公民全部被流放到偏遠的印第安、錫蘭和百慕大戰俘營。在開普殖民地和納塔爾殖民地,所有響應號召“拿起武器”的荷蘭籍英國公民壹旦被抓獲就被判處死刑。

集中營

為了徹底消滅遊擊隊活動的基地,基欽奇下令將136000名布爾婦女、兒童、老人和8萬多名黑人仆人從被燒毀的農場帶走,用敞篷卡車或牛車壹起運走,投入集中營。

南非集中營最早建立於9月,1900。起初,它們是為那些家園被燒毀的布爾士兵的家庭設立的難民營。1901年,廚房把它們改造成了所有布爾平民的集中營。南非有50多個集中營,分布在開普省、德蘭士瓦省、奧蘭治省和納塔爾省的鐵路線兩側,以及約翰內斯堡、布隆方丹、德班等大城市的郊區。集中營裏實行了嚴格苛刻的配給制度。每人每天四分之三磅玉米粉、大米或土豆,壹盎司咖啡,兩盎司糖,半盎司鹽,每周壹磅肉(有親戚參加遊擊隊的婦女和兒童不能得到肉)。嬰兒和六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可以獲得四分之壹誇脫的牛奶。黑人集中營的情況更糟糕,但他們可以得到黑人親友的幫助,也可以在宣誓效忠英國後被釋放。集中營被鐵絲網包圍著,任何試圖越過鐵絲網逃跑的人都會被槍斃。集中營人口密度極高,帳篷、毛毯、衣物、藥品極度匱乏,瘟疫盛行,營養不良,死亡率極高。橙區白人集中營死亡率高達40.1.901.1.00。

集中營的高死亡率嚴重動搖了布爾士兵的士氣,同時也讓英國人的形象在全世界面前壹落千丈。英國女子艾米麗·霍布豪斯(Emily hobhouse)對集中營的狀況感到震驚,向中國提交了壹份15頁的報告,描述了集中營的慘狀。霍布豪斯小姐被英國政府宣布為“祖國的敵人”,並立即被逮捕和驅逐出境。然而,回到歐洲後,她堅持鬥爭,贏得了廣泛的支持。由年輕的威爾士民族主義者勞埃德·喬治領導的反對黨自由黨猛烈抨擊保守黨和軍隊的野蠻政策。瑞士、德國、荷蘭、法國和美國派出了核查人員,歐美國家向集中營的平民捐贈了大量物資。在國際國內輿論的強大壓力下,英國議會不得不向南非派出調查團。在嚴厲批評了廚娜和集中營的官員後,集中營的配給和醫療條件得到了改善,死亡率很快下降到了2%。

整個布爾戰爭期間,共有27927名布爾平民死在集中營,其中老人1.676,婦女41.77,兒童22074。

停火命令

布爾戰爭曠日持久,雙方疲憊不堪,歐洲國家對英國的批評和指責日益增多。1901二月份的時候,Kitchen已經開始和路易斯博塔進行秘密談判。

到1902年5月,英軍在南非的戰爭花費了2.2億英鎊,2.1萬多人死亡。布爾人的作戰能力也在迅速下降,實力已經從巔峰時的8.8萬人減少到2.2萬人。由於缺乏補給,民兵士兵營養不良,衣衫襤褸,士氣低落。他們的糧草彈藥已經消耗殆盡,只能靠戰利品為生。

1902年,英布與中國開始正式和談。談判的關鍵是布爾人的獨立和非洲人的待遇(核心是非洲人的投票權)。關於第二個問題,英國以犧牲非洲人為代價向布爾人靠攏,並很快與布爾人達成協議。1901年3月7日,在《廚房》出版的《米德爾堡提案》中,宣布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殖民地的非洲人在代議制政府建立之前沒有投票權;即使將來賦予他們選舉權,也要加以限制,以保證白人享有司法的絕對優勢。這實際上是在排除非洲人在上述兩個地方的投票權。關於第壹個問題,雙方已經僵持了很久。英國發動戰爭的目的是吞並布爾共和國,所以不肯讓步,堅決拒絕了奧蘭治總統斯坦五次維護獨立的要求。布爾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要求有權制定和實施他們自己對土著人的政策。

1902年5月5日,代表兩個布爾共和國的布爾人代表、32個地方民兵組織和165遊擊隊在韋雷尼京開會,討論和爭取未來。5月27日,米爾納勛爵來到弗裏尼欣會見布爾人代表史將軍。

會談中,米爾納提出了十二項和談條件。其內容如下:

布爾野戰部隊和武裝公民放下武器,交出他們擁有或控制的所有槍支和戰爭物資,停止任何繼續抵抗愛德華七世國王陛下政府的企圖,承認愛德華七世國王陛下為其合法君主;宣誓效忠國王的布爾戰俘將被立即釋放;確保布爾人的人身自由和財產不受侵犯;除了壹些違反戰爭慣例的行為,實行大赦;英語是官方語言,但在學校和法庭上可以使用南非荷蘭語;布爾人被允許保留槍支用於自衛,但必須申請許可證;盡快以民政管理取代德蘭士瓦和奧蘭治的軍事控制;條件成熟時在南非建立代議制自治制度;任何為支付戰爭而征收的稅都不會加在這兩個新征服的地區;英國幫助布爾人重建他們的農場;向遭受損失的農民和布爾公民提供300萬英鎊的賠償;剝奪布爾軍主要指揮官的公民權,但不判死刑。5月30日,60名布爾代表投票決定是否放棄維持獨立。結果,他們以54票對6票決定接受和約最關鍵的第壹條款。5月31日,英布在弗林因正式簽訂和約。持續了31個月的英布戰爭告壹段落。

在第二次布爾戰爭中,英國動員了45萬軍隊(英國官方統計是448435人),其中25.6萬為英國正規軍,109000為英國誌願軍,53000為英國在南非的殖民軍,3100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英國通過海路向南非運送了38萬軍隊,此外還有35萬匹馬、654.38+萬頭騾子、654.38+0.34萬噸軍事裝備和其他物資,先後動用了654.38+0.027艘船只。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共有1072名軍官和20870名士兵在戰爭中陣亡。

波爾壹方,戰鬥前後有88000人(南非官方統計為87365人),其中德蘭士瓦人43000人,橘子人30000人。這兩個國家總人口只有44萬,所以幾乎都是男青年參戰。此外,開普殖民地還有65438+3000布爾人,2000外籍誌願者。到和平條約締結時,3700名布爾人被殺,31000人被俘,20000人投降,10000多人被流放到德國西南非洲和莫桑比克。對南非荷蘭人的影響

隨著獨立的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國家的滅亡,南非所有的布爾人都成了英國的臣民。經過這場戰爭,布爾人之間的民族凝聚力進壹步加強。南非四個殖民地居住著60萬布爾人,遠遠超過英國白人的數量。他們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語言。英布戰爭極大地促進了他們民族認同心理狀態的形成。經過漫長的演變和認同過程,他們最終成為壹個民族,也就是南非白人。

雖然英國建立了南非聯邦,給予了荷蘭人在南非平等的政治地位,但第二次英布戰爭造成的民族隔閡是深遠的。盡管壹些南非上層荷蘭人,如博塔和施,致力於與英國人和解,並在兩個白人民族之間合作統治黑人和有色人種,但大多數中下層南非荷蘭人對集中營記憶猶新,許多親屬死在那裏,因此他們壹直對英國人懷有深深的敵意。1914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南非的壹些荷蘭人發動了反對德國和英國的武裝暴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壹些南非荷蘭人組成了壹個極端的仇英政治組織,名為奧塞瓦·布蘭德瓦格,反對南非與英國結盟。二戰結束後,南非與英國的關系日益冷淡。1961 5月31日,南非聯邦政府宣布不再向英國女王投降,退出英聯邦,建立現代南非共和國。

對英國的影響

英布戰爭後,英國連接了南部非洲的殖民地,控制了非洲腹地通往大湖區的走廊。好望角是大英海外帝國最重要的前哨之壹,依托於南非廣袤的內陸。在經濟上,隨著世界上最大的蘭德金礦被英國控制,英國已經能夠控制全球經濟的命脈。來自南非的黃金使倫敦迅速成為全球金融業和黃金交易的中心。

然而,第二次英布戰爭也標誌著英國海外擴張歷史的終結。英國政治家發現,由於現代化戰爭的高昂成本,同時保衛大英帝國的海外領土和英國本土在經濟上和戰略上都不可行。因此,英國不應再維持其孤立政策。布爾戰爭後,英國開始全球戰略收縮,將部分海外勢力範圍轉移到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白人自治領,而英國自身的戰略重心轉回歐洲。

對戰爭理論的影響

除了對參戰國的直接影響,布爾戰爭還對現代軍事理論和裝備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場戰爭中,許多重要的現代作戰理論出現了,或者說第壹次發揮了它們的重要作用。布爾戰爭期間,德國總參謀部向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派出軍事顧問,瑞士、荷蘭、法國等國也向南非派出軍事觀察員。面對英軍借助鐵路進行的大規模快速兵團動員和勢不可擋的大兵團正面作戰,德軍總參謀部加深了對“總體戰”理論的信任。另壹方面,瑞士(以及後來的以色列)根據“全民皆兵”的布爾軍事思想,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國防體系。

在作戰理論上,布爾戰爭再次提出了“全民戰爭”的理論:每壹個符合服役條件的平民都是被征召的士兵,通常在農場和城鎮從事自己的事業,在壹年中的某個時間接受短期的軍事訓練。戰爭爆發後,他迅速集結,按地區上報,組建民兵參戰。對於壹個人口和資源相對貧乏的小國來說,因為軍隊平時不生產,軍費又很高,不可能維持壹定規模的常備軍。因此,采取全民動員、平戰結合、軍民結合的方針,可以解決壹定的困難。

  • 上一篇:如何編寫租賃合同的參考模型
  • 下一篇:常州建行貸款中心電話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