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的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IASB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將公允價值定義為“熟悉和願意的雙方在公平交易中可以交換壹項資產或結算另壹項負債的金額”。“中國對公允價值的定義與IASB基本壹致。
這也反映了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公允價值概念的指導思想是要求真實和公平。公允價值最大的特點就是來自於壹個公平的市場。
是參與市場交易的理性各方在充分考慮市場信息後達成的認識。
這種理解後的市場交易價格就是公允價值。
2.公允價值計量的優勢
(
1)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能夠滿足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求。
公允價值能夠合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從而提高財務信息的相關性。能客觀反映企業經濟實質的公允價值、
能夠準確披露企業獲得的現金流量,
以便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
償付能力和財務風險,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因其高度的決策相關性而受到投資者、債權人和企業管理者的青睞。
(
2)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更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企業利潤的計算是通過收入與相關成本費用的比例來進行的。
收入按現價計算,
而成本和費用是按歷史成本計量的。因此,收入和費用的不同計量屬性導致的價格差異,
不利於正確評價企業經營成果,收入、成本、費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更為科學合理。
(
3)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符合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通常是指收入與相關成本、費用的配比。
如果采用歷史成本法,
收入按現價計算,
費用以歷史成本計量,
由於測量屬性的差異,
不符合會計信息配比原則的要求。為了使會計核算符合配比原則,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上要求公允價值計量,
更能體現相關性、穩健性等會計原則的要求。